工信部副部長劉烈宏:我國網民規模達9.04億,居全球第一
4G網絡達全球最大規模,流量資費大幅下降;5G網絡加快商用部署,基站數已超過50萬座;形成5G+超高清、5G+AI、5G+全息等新技術......
9月27日上午,由中央網信辦、上海市委網信委、新華通訊社聯合主辦的“2020中國網絡媒體論壇”在上海開幕。在下午舉辦的技術分論壇上,工業和信息化部黨組成員、副部長劉烈宏就新一代信息技術的發展現狀以及對網絡媒體行業的推動作用進行介紹。
劉烈宏表示,工業和信息化部作為信息技術產業和互聯網行業管理部門,堅決貫徹落實網絡強國的戰略,在相關部門的支持配合下,推動5G人工智能、大數據、云計算等新一代信息技術基礎設施快速的發展,與經濟社會各方面深度融合,為網絡媒體行業創造了良好的環境,打下了堅實的基礎。主要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一是網絡服務支撐能力顯著增強。全面建成光網城市,構建了全球最大規模的4G網絡,持續開展網絡提速降費,固定網絡和手機上網速度已達全球中上水平,流量資費水平大幅下降,電信普遍服務試點工作穩步推進,行政村通光纖和設計的覆蓋率均超過了98%。
同時也加快了5G網絡的商用部署,基站數已超過50萬座,用戶數已經超過1.3億。我國互聯網普及率達到了64.5%,超過全球平均水平,網民規模達到了9.04億,居全球第一。網絡服務已經成為人民群眾能夠用得上、用得起、用得好的一項基礎服務,為網絡媒體將主流聲音傳得更開,傳得更廣,傳得更深,打下了良好的網絡基礎。
二是技術產業支撐能力穩步提升。發揮5G產業應用方針的作用,積極推動開展5G網絡應用探索,形成了5G+超高清,5G+AI,5G+全息等新技術,推廣了一批基于5G技術的新媒體平臺,移動化演播室等典型應用場景和案例;大力推動人工智能產業發展,建立人工智能創新應用先導區,組織協調集中科研攻關,推動高水平產品市場化應用,在媒體行業算法推薦、人機交互、圖像識別等人工智能技術獲得了廣泛的應用;智能云基礎設施也為網絡媒體行業的智慧化發展提供了持續助力。
三是網絡安全環境持續優化。推動出臺網絡安全管理政策標準,完善監管技術手段,優化監管機制,強化重點領域個人信息保護與數據安全保障,推進行業關鍵信息基礎設施安全保護,組織開展電信和互聯網企業用戶個人信息保護專項檢查,網絡數據安全保護能力提升專項行動,加強網絡安全威脅監測和信息共享,及時發現和防護安全風險,督促企業整改相關問題,及時處置違法違規網站及APP,有效維護了清朗的網絡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