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含算法的TikTok值得買嗎?技術專家:買家難以復刻其魔力
本文經AI新媒體量子位(公眾號ID:QbitAI)授權轉載,轉載請聯系出處。
“如果TikTok的推薦算法不包含在交易之中,那么購買TikTok的公司,將很難復制其魔力。”
在接受美媒Business Insider采訪時,多位國外技術專家如是說。
其中一個重要的原因是,不在于算法本身,而在于數據。
根據Sensor Tower的數據,在今年5月,抖音和TikTok全球下載量已經突破20億次。僅在美國,TikTok就擁有1億用戶。
基于這樣龐大的用戶數據,TikTok已經訓練出了成熟的推薦模型。這些現實數據構成的數據集,實在是別的公司難以模仿的。
TikTok如何推薦視頻
這里不妨先簡單說說TikTok是如何用算法做到“病毒式”傳播的。
最核心的,當然是推薦系統。

個性化推薦是基于用戶實際使用過程中的一些行為實現的。根據TikTok官方資料,主要包括:
- 用戶互動。比如用戶喜歡或分享的視頻、關注的賬戶、發表的評論以及用戶自己拍攝的短視頻。
- 視頻信息。可能包括標題、聲音和標簽等細節。
- 設備和賬戶設置。比如語言偏好、國家設置和設備類型。
所有這些影響因素都會被推薦系統處理,并根據其對用戶的價值進行加權。舉個例子,如果用戶從頭到尾看完了一個較長的視頻,這個指標就會獲得更大的權重。
推薦系統的開發和維護是一個連續的過程。TikTok會不斷根據用戶的反饋、研究和數據,調整模型,完善準確性,并重新評估有助于推薦的因素和權重。
關鍵是數據
據Business Insider報道,昆士蘭科技大學的研究人員Bondy Valdovinos Kaye表示:
我個人認為,如果沒有這套算法,TikTok就不會成為TikTok。
而視頻編輯應用Veed的創始人Sabba Keynejad則說,還沒有看到哪家公司能在推薦系統上真正趕上TikTok的水平。
不過,其實單純從算法層面上來說,TikTok使用的技術基于一套業界標準的架構。
不同的是,“每次點擊都會揭示用戶的喜好,在一定程度上,為TikTok提供更多有關用戶喜好的有用信息”,而TikTok擁有規模龐大的用戶基數。牛津大學互聯網研究院的Nikita Aggarwal這樣評價。
并且,TikTok可以以YouTube這樣的長視頻平臺無法想象的規模測試用戶的興趣。
TikTok可以每小時為用戶提供上百個不超過一分鐘的短視頻。Amazon前產品負責人Eugene Wei認為:
只需要幾秒鐘的反饋,就可以記錄我對視頻的感受。由于TikTok是全屏應用,它可以假定我所做的任何事情都在反映我對視頻的看法。
此前,Sensor Tower移動策略師Craig Chapple也評論稱:
TikTok的持續崛起為它提供了一個更大的基礎,不僅可以在短期內獲得成功,還可以在長期內將現有和潛在的競爭對手擋在門外。
因此,如果TikTok的交易中不包含算法,那么即使他們提供了所有用戶數據和視頻數據,想要復現其病毒式傳播的“魔力”,一切就得從頭來過——也就是說,實際上買方想要復制TikTok算法的成功,是相當困難的。
Nikita Aggarwal也指出,歷史訓練顯然是極具價值的。
不含算法的TikTok,還值得買嗎?
8月28日,商務部、科技部調整發布《中國禁止出口限制出口技術目錄》。
目錄中增加了“基于數據分析的個性化信息推送服務技術”條款,這被外界普遍解讀為直指TikTok算法技術。
新規出臺之后,《華爾街日報》援引消息人士稱,TikTok的收購談判陷入僵局。
報道稱,一名消息人士表示,對競購方而言,“沒有算法的TikTok就如同用著廉價引擎的豪車”,因為TikTok很大一部分價值在于其核心算法,若交易不能將算法包含在內,將完全改變他們收購TikTok的愿景。

另一位與競購方關系密切的人士稱,如果無法通過收購得到算法,交易很可能無法進行下去。
但也有人透露,其中一家競購方仍然可以買下不含算法的TikTok,然后為其編寫新的算法。
對此,美國業內人士預計,出售TikTok的交易可能會推遲至11月美國大選之后。
目前,參與TikTok競購主要有兩大集團,其中一方是微軟與沃爾瑪組成的聯盟;另一方面,甲骨文與包括紅杉資本及泛大西洋投資集團在內的投資者進行了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