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大數據和市場力量解決氣候變化難題
澳大利亞氣候科學家Steven Sherwood及他的來自世界各地的團隊成員上個月發表了一篇學術論文,讀起來發人深省。
該篇論文的結果顯示,大氣溫室氣體(GHG)的濃度提高一倍(以我們目前的速度計算,我們未來的兩代時間內將達到這個水平),全球平均溫度很可能將升高大約 2.5攝氏度到4.0攝氏度。
《巴黎協定》里的2.0度門檻并沒有什么特別神奇的,但科學研究表明,在2.0度這個水平上我們會開始看到海洋生態系統(即海鮮)和農業生產能力(即其他各種食物)將遭受嚴重破壞。
因此,如果讀者或者您認識的人喜歡每天吃三頓飯的話,那么Sherwood團隊提出的最可能溫度范圍的中點遠高于2度閾值,這并不是一個好消息。
在過去十年里可再生能源技術的使用在迅速增加,但即便如此快速的增長也無法使我們將溫度保持在Sherwood團隊計算范圍的較低端(或更低一些!)。
我們需要在生產和消費能源、食品和工業投入品方式上做出根本性的轉變,才能減少新的溫室氣體注入大氣中以及減少已經存在的溫室氣體存量。
Joe Madden是Xpansiv CBL控股集團(XCHG)的首席執行官。他提出了一個強有力的觀點,他提出,減少新的溫室氣體流入大氣以及最終逆轉溫室氣體的各種要素已經存在。
Xpansiv和Xpansiv CBL控股集團(XCHG)首席執行官Joe Madden
Madden認為,我們只要改變衡量商品內在價值的方式就可以發動一場幾乎不可思議的革命,能夠降低大氣中的碳含量并且維持的氣候適宜每天可攝入2000卡路里熱量。
我們所要做的是重新啟用我們的19世紀市場,將其對接21世紀的技術以及我們對現代環境、社會和治理(ESG)因素的理解。
市場主導轉型的關鍵是數字化普及趨勢及其所創造的龐大并且不斷擴充的數據池。大數據如何減少溫室氣體的排放呢?答案是,為投資者提供令市場有效運作所需的信息。
來看一個典型的例子:汽車上的一箱汽油。當您給油箱加油時,您知道用于提煉汽油的原油是從哪里開采的嗎?原油來自哪里對于您或其他地球成員而言完全是不透明的,可能來自艾伯塔省油砂的露天礦,也可能來之北海的深水海底。而在這個漸漸變暖的世界里,消費商品碳足跡透明度的缺乏卻是件大事。
從油砂原油提煉的汽油所產生的溫室氣體排放量幾乎是北海原油的兩倍。不同生產方法和來源的碳強度是不一樣的,但其區別在市場上是不透明的,因此買賣雙方都無法展現對一種產品或另一種產品的經濟偏好。
市場在缺少信息的情況下無法做其最擅長的事情:將更多的資源分配給更好的產品。
利用Xpansiv的技術,汽油商品儲罐變成了多維的“數字原料”, 數字原料是一種數字資產,包含了有關該汽油制造方式的信息。
這個特定的例子涉及到原油和汽油,但實際上,對于我們在日常生活中用到的所有商品(食品、鋼鐵、木材、電力等)而言,道理是一樣的。
說起來有點令人沮喪,因為令市場參與者能夠做出重要區分的許多數據其實已經存在了,物聯網(IoT)技術、大數據以及工業流程數字化趨勢提供了這些數據。
生產者捕獲了實時生產數據和其他輔助指標數據,數據聚合商則收集這些數據。不過,由于商品市場的結構是面向標準化的不可區分商品(例如“2號黃玉米5,000蒲式耳”),因此商品市場無法接受和處理多維ESG(環境、社會和公司治理的英文縮寫)因素數據(例如,所用肥料的碳足跡、灌溉田地所需的能量、到達存儲和加工設施的路程等等)。
在19世紀里,模擬市場的結構最后發展到買賣雙方不能查看、評估其交易商品并做出經濟決策。要建立健康、高效的市場這個法子行不通。
Madden共同創立的Xpansiv(去年與CBL Markets合并成立了XCHG)以提高商品生產過程的透明度并提高商品市場的效率為目標。Xpansiv可以為任何商品開發數字原料,例如燃料、農業、材料等等。
Xpansiv將商品玉米棒和生產中涉及到的基本ESG因素連在一起。農民出售玉米,但也可以出售轉換成Xpansiv數字原料的數字資產。
Xpansiv旗下有個新生代注冊中心,該注冊中心將商品產品的定義進行了擴展,包括了ESG因素。
Xpansiv將來自IoT的ESG相關商品生產數據和大數據工具連在一起,并將這些信息在注冊中心儲存為名叫“數字原料”的數字資產。數字原料和其他任何資產一樣,由生產方(例如,玉米種植者或石油鉆探者)擁有。
初看之下,“數字原料”概念好像平平無奇,但對于市場人士來說卻是個神奇的東西,可以說是現代點金術。
數字原料將那些不可區分的商品轉換成多維資產。完整和有效的市場有三大必備要素。數字原料完成了其中的兩個:1、創造了一種有價值的產品(數字原料)2、 費最小的周折(換言之,數據是自動組裝的,您不必雇用那種拿個小本子的工程師坐在那里檢查儀表和抄數字)。
釋放市場力量的第三步,也是最后一步,就是建立市場。
建立市場這一部分由XCHG的CBL Markets負責,數字原料在CBL Markets那可以和基礎商品分開進行交易,或是根據買家需要。在交付時根據基礎資產的不同將數字原料與實物商品捆綁在一起。
Xpansiv使得生產者可以生成數字原料; XCHG則為生產者提供了銷售數字原料的市場。
在這個迅速變暖的世界里,限制碳排放是有實際價值的,數字原料產品可以讓市場參與者確切地知道價值的大小。
優質產品勝出。劣質產品消亡。這就是良性市場的強大力量。
而且,商品生產者現在可以借助XCHG用兩種方式產生收入:自己生產商品或生產與商品相關的數字原料。數字原料直接提高了生產商的利潤,有點碳稅反面的意思。擁有優質數字原料的生產商不會從經濟上向低效的生產者征收碳稅,而是產生更高的利潤。
對于那些處于碳強度受到監管的市場中的商品生產商和消費者(例如,加利福尼亞州或歐盟),生成和“淘汰”數字原料的能力可以提供檢查生產商是否滿足監管要求的新方法,這可以在經濟上創造上行空間及降低下行風險。
善良的讀者到這里可能已經在想:“好啊,太好了。數字原料這東西不錯,可以像碳信用額度一樣進行交易。然后呢?您不是說有個大革命以及溫室氣體排放量大減嗎,您說的這些怎么讓我想起了比特幣啊!
數字化導致我們的日常生活發生了如此巨大的變革性變化,有時候我們會忘記這些變化有多大。這是個事實。
音樂產業可以說是一個完美的例子。音樂產業銷售至1999年達到頂峰,同一年里數字服務Napster誕生了。在頂峰出現的十六年后,音樂行業的銷售額下降了三分之二以上,從約210億美元降到不足70億美元。如今,流媒體已經取代了絕大多數以物理或數字形式購買的音樂。
現在沒有人花時間在唱片店里翻看專輯,數字化和消費者的選擇導致范式轉變,其威力如此之大,這是個完美的例證。
水泥生產是個巨大的溫室氣體排放源。誰不想整個類似Napster的東西降低水泥生產的溫室氣體排放量呢?圖中像歐元符號的即為數字原料標記。
Madden持有的立場是,如果我們可以釋放這種市場威力,創建數字資產令制作商和消費者擁有更大的可見度和選擇權,我們也可以迎來與音樂行業相同的巨大轉變,產生無限的影響。
讀者可以去IPCC網站了解一下,如果碳排放量在16年里減少了三分之二(或更多)意味著什么,三分之二這個數字是唱片紀錄的銷售下滑量。我們現在需要的就是這種根本性的轉變。Sherwood團隊的研究表明,而到目前為止,現存的增量措施為我們能做到的太少了。
筆者去年夏天寫了一篇文章,講我與Oxy Low Carbon Ventures的高管進行的一次令人耳目一新的對話,內容涉及到他的公司在直接空氣捕獲(DAC)先驅工作的碳工程(Carbon Engineering)上的投資。該位高管當時就設想有一天可以在一個開放的市場上交易有限且可重復使用的全球碳庫,進而將其轉化為不同的最終產品,如塑料、噴氣燃料或化肥等等。
我與Madden交談時提到了與Oxy高管的對話,Madden告訴我,與我交談的那個Oxy人士實際上是XCHG最近的最重要的投資者之一。半年前,Oxy的碳故事吸引了我,而且還有一張非常大的支票的后續故事。我要說,是時候跟著精明錢走了。
Oxy和Madden以及筆者都知道,如果市場的結構合理,市場就有能力從根本上重塑各種范式。為了人類的不斷繁榮,我們一起努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