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SD的壽命到底有多長?
譯文【51CTO.com快譯】
Ontrack總裁Philip Bridge寫道,雖然固態硬盤(SSD)技術自90年代就問世了,制造商卻花了很長時間才說服公司企業它們可以安全地存儲敏感數據。
SSD一經推出,被譽為是傳統硬盤的升級版。傳統硬盤依賴磁盤來保存數據。相反,SSD沒有活動部件,僅由一個電子控制器和幾個存儲芯片組成。
一切部件都有芯片
SSD的使用越來越廣泛。電子芯片用于存儲的主要優點是,速度比傳統感硬盤快得多。標準硬盤由許多機械部件和轉動磁盤組成。需要存取數據時,重新定位讀/寫頭花費的時間比僅僅通過電子接口傳輸數據多得多。
相比之下,SSD的存取時間短,因而非常適合用于需要實時存取和傳輸數據的環境,這正是如今大多數數字化轉型的企業的環境。
壽命有限
從我們個人使用的電子設備所知,搭載基于NAND閃存的芯片的SSD其缺點是,使用壽命有限。從理論上講,標準硬盤能永久使用下去,而SSD有內置的“死亡倒計時”,不可忽視。電效應導致數據只能被次數有限地寫入到芯片內部的存儲單元上。之后,存儲單元會“忘記”新數據。
因此,為了防止一些存儲單元一直使用而其他存儲單元未使用,制造商使用損耗均衡算法,由控制器將數據均勻地分布到所有存儲單元上。鼓勵公司企業使用SMART分析工具定期檢查SSD的當前狀態,這種工具可顯示SSD的剩余壽命,就好比你檢查汽車輪胎的胎紋深度。
每天都有新數據
說到死亡時間,制造商試著使用所謂的總寫入量(TBW)來估算。由于損耗均衡,數據均勻地分布在所有存儲單元上。因此,TBW數值應該可以告訴你在生命周期內,在存儲芯片內的所有存儲單元上總共能寫入多少數據。
250 GB SSD的典型TBW數值在60 TB到150 TB之間。這意味著,想確保TBW達到70 TB,用戶一年每天要寫入190 GB(換句話說,每天要用新數據填充SSD三分之二的存儲單元)。在消費級環境下,這種可能性極小,而在21世紀企業中,這種可能性很高。
比如說,三星SSD 850 PRO SATA號稱“總寫入量達到150 TB,相當于十年內每天40 GB的讀/寫工作量。”三星承諾產品“可承受高達600 TB的總寫入量(TBW)。”如果我們考慮普通辦公室用戶每天寫入10GB到35 GB的數據,即使將這個數量增加到40 GB,這也意味著它們寫入五年多的數據才會達到70 TBW這個限值。
谷歌和多倫多大學對固態硬盤進行多年測試后的最新估計發現,根據實際使用情況,SSD的使用年限在5年到10年,壽命與普通洗衣機相當。該研究證實,SSD的壽命是決定SSD何時壞掉的主要因素。
壞掉了怎么辦?
那么如果SSD真的壞掉,該怎么辦?毫不夸張地說,在這個數據為王的時代,無法訪問重要數據可能會帶來災難性的后果。為了減小影響,最好盡量聯系專業的數據恢復服務提供商。
出現物理故障時,用戶無法自行恢復或挽救數據,無論他們多么出于善意。實際上,控制器或存儲芯片出現故障后,使用專門的數據恢復軟件工具試圖恢復數據可能更危險,因為這會導致數據永久丟失,毫無再恢復數據的機會。
盡管SSD的平均壽命比傳統硬盤長,但使用這種存儲介質仍會構成嚴重威脅,因為從出現故障的SSD恢復數據要困難得多。SSD控制器芯片壞掉后,唯一的解決辦法是找到與壞掉的控制器芯片一樣的功能正常的控制器芯片,然后拆下換上,才能繼續存取數據。聽起來很簡單,實際上很難。這可不像換舊輪胎那么簡單,所以要小心!
原文標題:How Long Do SSDs Really Last? 作者:Philip Bridge
【51CTO譯稿,合作站點轉載請注明原文譯者和出處為51CT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