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可以立即實施的5種智能建筑趨勢
智能建筑技術由于其可靠性和實用性的提高而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普遍;智能建筑技術也比過去更具成本效益。過去,經驗豐富的辦公樓經理需要數年時間才能了解和微調建筑性能,而物聯網(IoT)則使我們能夠立即獲得可用于快速提高底線的運營洞察力。盡管大多數辦公樓短期內不太可能達到這些標準,但現在已經有了一整套智能策略,這些技術隨時可供任何一棟樓使用。
以下是五個在辦公樓業主和管理者中越來越受歡迎的趨勢;可以預期,這些策略在未來幾年將以更高的頻率得到實施。
五大智能建筑趨勢
1. 實時能源監控
不再需要猜測或估計建筑物消耗能源的方式和時間;物聯網智能傳感器可以確定確切的使用量。測量建筑物資產的能耗可以幫助您了解建筑物整體的能源消耗;它還可以幫助確定浪費的能源。
實時監控還可以通過盡早發現設備故障和效率低下來降低能源成本。連接到關鍵操作設備(例如電動機,泵和風扇)的傳感器可以測量諸如振動,功率使用,溫度,濕度等內容。通過識別這些測量中的異常,您可以更好地預測設備何時可能發生故障,并在發生故障之前進行修復。主動進行維修(也稱為預測性維修)可停機時間,并減少維修費用。
2. 自動需求響應
過去,需求響應包括簡單地在價格上漲期間減少建筑物的能源使用;如果您知道上午11點至下午3點之間的電價昂貴,則可以嘗試在該時間段之前為建筑物降溫。
今天,您可以更進一步。結合實時能源監控和高級分析,需求響應變得更加有效。 能源,機械和環境物聯網傳感器可測量您的資產消耗的能源量,并將其與環境信息(例如天氣)結合在一起,以便您可以做出戰略決策,在高成本時段之外使用某些(耗電)設備。需求費用(最高需求期間的電費)占電費的很大一部分。據估計,僅將您的需求費用減少5%,就可以將整個水電費減少40%。
3. 按需控制通風
通常,商業設施中的空氣處理單元會引入外部空氣(通風)以為員工保持足夠的空氣質量。然后需要對空氣進行“調節”-加熱或冷卻。引入的外部空氣量是根據工程計算和標準得出的,該計算結果和標準考慮了最大占用率,與建筑物的平方英尺數成正比。(這些標準是幾十年前在計算機可用之前制定的)。必須提供足夠的室外空氣以使CO2含量保持在百萬分之1000以下,以符合EPA關于商業建筑的準則。
需求控制通風系統使用空氣質量傳感器來測量和監視建筑物溫度,揮發性有機化合物(VOC)和CO2含量;然后,它根據從傳感器收集的室內空氣質量(IAQ)數據調節外部進氣。智能程度較低的建筑物僅會吸收相同數量的外部空氣,而與建筑物中實際的人員占用和活動無關。例如,如果傳感器指示該設備正在按百萬分之700的比例運行,則您可能希望減少從外部引入的濕熱空氣量。能夠根據整個設施中的實際CO2讀數調節外部進氣口是一個巨大的優勢,并減少了建筑物消耗的能源量。
4. 智能照明
這個不太新的概念已經討論了多年,但沒有像預期的那樣迅速發展。隨著更多的早期采用者分享有關易于實施和高能源回收率的故事,這很容易改變。
嵌入傳感器的燈可檢測占用率,活動水平,溫度,濕度和其他因素,并將此數據發送到云中。從即時的意義上講,這是有幫助的,因為當沒人在房間里時,燈光會自動關閉,從而節省了金錢。從長遠來看,設施經理還將掌握有關建筑物用途的大量數據,這些數據可用于將來的計劃。
5. 能源即服務
每座建筑物的能源消耗方式都是獨特的;理所當然的是,設施所有者應該對他們如何以及何時使用能源有更大的控制權。能源即服務(EaaS)模型使建筑經理在其能源產生和管理方面處于中心地位。它使他們能夠確定如何產生和存儲能量,包括諸如“分布式發電”之類的選項,其中使用太陽能等小規模技術在現場(或附近)發電。大多數合同還提供節能保證,從而消除了嘗試單獨實施節能措施帶來的風險。 這是一個迅速興起的概念,將在未來幾年吸引越來越多的設施經理。
小結
實施這些解決方案和其他智能建筑解決方案并不像聽起來那樣困難或復雜。許多公司可以推薦并提供適合您公司的物聯網解決方案;找到合適的合作伙伴來幫助您解決建筑物獨特的能源挑戰是很重要的。控制建筑物的能源性能,并開始尋找減少能耗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