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上最貴“刪庫跑路”,市值縮水21.5億!微盟搶救7天恢復數據,商家不滿1.5億賠付
大數據文摘出品
作者:曹培信
遠程辦公期間,國內甚至全球技術公司都遭受了或多或少的損失,但像微盟這樣遭遇“刪庫”,股價猛跌21.5億人民幣的實屬罕見。也證明了,有時候“人禍”比“天災”更可怕。
經過7天的“全力搶救”,今早,微盟集團發布公告稱,截至2020年3月3日上午6點,該公司已完成SaaS業務數據恢復上線,恢復了2020年2月23日及之前的數據。
盡管業務已經恢復,但是微盟的這次已持續發酵一周的“刪庫跑路”事件遠沒有結束。
事件回顧:史上最貴的刪庫跑路事件
疫情期間,不少商鋪轉戰線上,微盟作為國內最大的中小企業精準營銷服務提供商之一,成了很多中小企業和客戶維持關系的重要甚至唯一渠道。
微盟主要透過微信小程序及微信公眾號的形式為電商、零售、餐飲、本地生活、酒旅等企業搭建小程序,并為其提供精準營銷服務。根據微盟提供的數據,目前微盟現有渠道代理商超1600家,平臺上的注冊商戶突破300萬家。
2月24日晚,有商戶發現,微盟的SaaS業務服務突然宕機,微盟旗下300萬商戶的線上業務全部停止,商鋪后臺的所有數據被清零。
次日,微盟集團發布公告解釋這次事故,稱數據庫遭遇“人為破壞”:公司SAAS業務數據遭研發中心運維部核心運維人員賀某人為破壞,公司已于2月24日向上海寶山區公安局報案,通過登錄賬號及IP地址追蹤,定位并找到了犯罪嫌疑人,其迅速承認了犯罪事實,并被刑事拘留。
也就是說,這次微盟的數據事故,緣于一位內部程序員的惡意刪庫。
微盟創始人孫濤勇事后回應該事件:事后通過警方了解,該員工一直深陷網絡貸,還曾有過輕生,春節期間只能一個人在房間獨處30多天,再加上本身經濟上的困擾,就做出了這樣的舉動,事后他也說跟公司無任何仇恨。
公告中微盟表示:“我們對因遠程辦公而疏忽對員工精神狀態的關注而深表痛惜!”
這次刪庫事件也給去年剛剛上市的微盟帶來了巨大的經濟損失。截至2月27日周五收盤,經歷了刪庫事件的微盟集團股價連續下挫,與25日相比較,微盟市值已縮水約24億港幣(約合21.5億人民幣),堪稱史上最昂貴的“刪庫跑路”事件。而據公開數據,微盟去年上半年的營收為6.57億元,凈利潤為2.89億元。
搶救七天,一再拖延,數據恢復為何這么難?
刪庫代碼其實只有短短的一行:“rm -rf/*”,但刪庫一時爽,想要恢復卻難上天。
例如2017年1月31日,全球第二大的開源代碼托管平臺GitLab內部的一位系統管理員,在給數據庫做日常維護時,一時不慎運行了數據庫目錄刪除命令……結果是雖然幾經搶救修復,論壇上原本高達300GB的數據只保留下來4.5G,直接導致當時的GitLab被迫下線。
而微盟本次的“人為刪庫”,數據清除更為徹底。根據微盟發布的公告來看,微盟顯然對數據恢復的時間過于樂觀,也因此持續推遲數據庫恢復時間。
在刪庫事件爆發當天,微盟與服務提供方騰訊云的技術團隊制定修復方案,努力恢復數據,并表示在2月25日晚上24點前新用戶可恢復服務,老用戶數據恢復將在2月28日晚24點恢復。
但顯然“搶救”進行的并不順利,之后,微盟又發布公告稱,改為預計到28日可恢復七成數據。
3月2日,微盟官網再次發布公告,稱數據恢復時間預計為3月3日上午9點,距離第一封公告發布時,所承諾的2月28日晚上24點前的數據恢復時間推后了3天。
直到3月1日,微盟才發布公告,稱數據已全面找回,合作方騰訊云官方微博也表示,“連續通宵、排除萬難,終于攻堅成功!”
據公開資料,微盟一直是一家云數據庫企業。那么上了云的數據為何還會這么輕而易舉的被刪除,并且需要這么長時間來恢復呢?
根據@騰訊云在官方賬號對于這一事件的另一回復稱,“在微盟事件中,微盟使用的云數據庫在這次事故中其實沒有受到影響”。
根據騰訊云的表述,微盟在銀行卡(騰訊云)中存的錢(云上數據)沒有丟,丟失的是現金(本地數據)。而據《中國經營報》報道,微盟的底層架構采用的是混合云模式,部分自建部分上云,而微盟被刪的數據恰好是沒有上云的自建部分,而本地的數據遭到刪除破壞,導致恢復工作變得艱難。
因此,在微盟決定后續要加強的“數據安全保障計劃”中,除了“加強運維平臺治理”和“加強災備體系建設”,微盟決定將基礎設施全部上云,逐步放棄自建數據庫服務 ,遷移到騰訊云數據庫(CDB),并將“ 黑石1.0物理機全面升級黑石2.0,全面使用云主機。”
但也有技術人員表示,全上云也不代表著百分之百的安全,任何云都有初始化手段。
持續發酵:面臨賠付和技術升級的雙重經濟壓力
微盟成立于2013年,早期是上海微盟企業發展及有限公司推出的一個針對微信公眾賬號提供營銷推廣服務的第三方平臺,經過6年的發展,微盟擴展至軟件開發、廣告營銷,電子商務、金融、投資和大數據等。
2019年,微盟在香港上市,其核心業務之一便是SaaS產品,作為一家服務商,微盟的銷售成本除了的“精準營銷”成本外,另一部分就是“SaaS產品”的成本,由于研發投資的增加和自主開發軟件等,此成本一直在增加。
而這次事件過后,微盟此次技術上的升級帶來的必然是成本的進一步增加。
另外,微盟的賠付計劃也飽受爭議。在公告中,微盟表示,“此次事故給商家經營造成了嚴重的影響,公司管理層對此深感自責和愧疚,對此微盟準備了1.5億元賠付撥備金,其中公司承擔1億元,管理層承擔5000萬元。”
盡管高管賠付的承諾比較坦誠,但是公司承擔1億元的做法卻了一些擔憂。知名律師嚴義明向《國際金融報》記者表示,“作為上市公司,假定公司今年可能會有一個億的凈利潤,如果賠了一個億,公司今年有可能就變成不賺不賠,凈利潤沒有了。那么,從這個角度來看,應該算是一個重大事情,就需要股東大會來做一個決議。當然,公司的這個表態也并不意味著它不按照程序走,因為要開股東大會的話還是需要做很多準備工作,其中包括要提前通知等。”
此外,微盟還擬定了現金賠付計劃和流量賠付計劃供商家選擇。
然而對于1.5億的賠付計劃,除了有商業上的風險,微盟的客戶們也不是很滿意。從現金賠付計劃來看,微盟的說法是“針對因系統不可用期間商家邊際貢獻利潤額進行賠付。(邊際貢獻利潤額=日均收入×行業平均邊際貢獻利潤率×系統故障時間)”
其中日均收入等于該商家在2020年2月17日晚7點至2020年2月23日晚7點在微盟系統中產生的實際成交額除稅后的平均值。
而受疫情影響,很多商家由于生產還未恢復,在此期間產生的交易比較少,而在23日后會有一個明顯可期的增長,而且不同行業的利潤率也不同,甚至另一部分商戶是沒有使用交易的,僅是使用微盟的軟件功能,這樣的損失更無法用利潤來衡量。
由此看來,微盟此次的“刪庫”事件遠未結束。接下來,微盟既需要花錢安撫老客戶,又需要花錢升級云數據庫,并且這一事件勢必會影響微盟的獲新,成本的增加和利潤的下降是微盟短期內必須要面對的問題,而由此產生的公關危機,則需要花更長的時間來恢復。
【本文是51CTO專欄機構大數據文摘的原創文章,微信公眾號“大數據文摘( id: BigDataDige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