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 + OT = IoT?
近年來,物聯網(IOT)已經成為科技行業中最令人興奮的增長領域。從開發全新互聯產品的初創企業,到將視野拓展到這個美麗新世界的老牌硬件或軟件企業,物聯網創造了眾多不可思議的成功故事。
然而,在物聯網領域蓬勃發展并非易事。是什么決定了成功與失敗?新興企業如何才能駕馭這一復雜而多變的局面?
一種方法是分解并考慮實際支持和驅動物聯網的技術。它真的只是將現有設備和產品與互聯網連接起來嗎?或者我們可以從使企業技術一體化的兩個現有方面來考慮它,以創造新的東西?
了解IT和OT
正如我們大多數人所知,信息技術(IT)是計算機驅動架構的統稱,該架構是當今幾乎所有業務的基礎。它是關于存儲、分析、傳輸和利用數字數據的。
操作技術(OT)更為具體。Gartner給出了一個簡潔的定義:“通過直接監視和控制企業中的物理設備、流程和事件來檢測或觸發變化所需要的硬件和軟件”。因此,OT特別與工業和制造環境相關:工廠車間、發電站等等。
將它們加在一起會怎樣?在OT系統中發生的所有個人行為和操作控制都可以成為組織整體IT架構的一部分,并受到海量數據分析、趨勢預測、戰略制定等的影響。
然后呢?
可見性、效率、自動化
第一個最明顯的好處是,支撐工業環境的物理流程可以與組織的其他數據一起進入相同的可見性范圍。工業組織第一次可以對其所有技術有了單一的視角,從而使性能和資源分配變得更快、更容易識別和分析。
反過來,這會產生巨大的效率。首先,無需向工業環境派遣工程師進行手動檢查,就可以收集大量數據。其次,廣泛的趨勢分析和瓶頸警報意味著管理人員做出提高績效的決策要快得多。機器的問題可以在升級之前被發現并修復,簡而言之,企業可以最大化他們的資產利用率。
最后,這個流程是開啟工業和制造環境中更高自動化的關鍵。如果在IT架構中設置了警報,以確定例如生產線中的機器何時以會導致進一步瓶頸的速度運行,則可以將自動指令發送回該生產線上的設備,從而實現了對需求波動的更平穩響應。
當然,我們要了解的是工廠車間與總部之間,IT與OT系統之間進行連接的重要性。將IT和OT集成只不過是物聯網原理的一種工業應用——將以前分散的物理部件連接到一個功能強大的分析引擎。(來自物聯之家網)然而,由于它能夠帶來如此廣泛的實際利益,因此它通常是在復雜環境中取得真正成功的一個優秀公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