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軟這次“巨硬”,Windows并入硬件部門,由“Surface之父”領導
本文經AI新媒體量子位(公眾號ID:QbitAI)授權轉載,轉載請聯系出處。
微軟又雙叒叕重組了。
今天,原本2018年重組后成立的“體驗與設備”部門再次整合。
這一次,微軟是把Windows軟件和硬件部門兩個業務合并為一個團隊,改名為“Windows+設備”,原本有兩位負責人,現在統一由原來Surface負責人Panos Panay領導。
△ “Surface之父”Panos Panay
原來負責“體驗”部門業務的喬北峰(Joe Belfiore)將被調離至Office部門,負責領導Office體驗團隊。
不過“Surface之父”Panos Panay并未進入微軟的最高層,他仍然向原負責“體驗與設備”的副總裁Rajesh Jha匯報。
微軟重組的目的也很明確,就是將Windows軟件和Surface硬件進一步整合,為用戶提供軟硬一體的產品體驗。
今天微軟的其他部門也有變化,原來的LinkedIn業務的CEO Jeff Weiner將被產品高級副總裁Ryan Roslansky取代,后者直接向納德拉匯報。
發力的Surface部門
微軟的這一次此次對Windows部門的重組,可以從去年的發布會上看出一些端倪。
一向以軟件為主的微軟,發布了5款硬件新品和2款硬件概念產品,硬件產品空前多樣化。
光是電腦就有三款:Surface Laptop 3、Surface Pro 7和Surface Pro X,還有與之配套的真無線耳機Surface Earbuds。
在軟件方面,微軟升級了Office,新增的功能都借助了Surface系列產品的特性,比如增加了Excel的墨跡書寫功能,加入了Surface Earbuds的手勢控制和語音注釋功能。
另外,雙屏折疊筆記本Surface Neo和雙屏折疊手機Surface Duo出盡了風頭,而Windows操作系統在發布會中只字未提。
總之就是,一切產品都向Surface看齊。Surface自從推出系列以來,就一直是微軟定位的標桿設計產品,具有與其他電腦廠商競爭的實力。
Windows部門幾經變換
一方面是Surface曝光的機會越來越多,另一方面則是Windows的存在感越來越低。
2015年,Microsoft將其設備部門并入操作系統,成立新的Windows和設備部門。從2018年的重組開始,Windows在微軟的地位發生了微妙的變化。
Windows和設備再度被劃分,成立了“體驗與設備”、“云計算和AI”兩個部門,前者由執行副總裁Rajesh Jha領導。原來的部門負責人、被外媒稱為“微軟最重要的人物”的Terry Myerson離職。
△ Terry Myerson
原本負責PC、平板電腦和手機業務的喬北峰在微軟移動戰略失利中承擔著重要的責任,他在2016年長期休假回顧后負責Windows 10的跨平臺軟件工作。
此次把他調整到Office部門也是暫時的,他將在3月與家人開始休假,并于今年夏天離開微軟。
△ 喬北峰
有用戶認為這標志著Windows在微軟內部地位進一步下降,微軟可能不再像以前那樣重視消費者業務了。
但是也有用戶認為,軟硬件的融合能給用戶帶來更好的體驗,至少蘋果就是這么做的。
為了軟件與硬件部門的配合不夠,所有難免有對Surface支持不夠完善的地方,這也導致Surface系列電腦的用戶體驗受到極大的影響。
在微軟的上個財務季度中,Windows OEM收入增長了18%,Windows OEM收入增長了18%,而Surface業務僅僅增長了6%。要知道去年同期Surface業務的增長率為39%。
相比其他快速增長的業務,Surface還有更大的空間,讓用戶接受Surface,最直接的做法就是讓硬件部門主導,擁有更多話語權,才能改變Surface上軟件體驗不佳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