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政府要求5G降費被拒:5G建設有多難?
提速降費,是李總理對三大運營商的要求,在這一要求下,中國整體網絡速度得到較大的提升,且費用進一步降低。這一舉措,有效推動了中國互聯網時代的發展,讓每一個人都能通過互聯網,從而看到外面的世界。
而在韓國,韓政府對韓國三大運營商提出降費,卻遭到三大運營商的同時拒絕,這對于韓政府而言,別有一般滋味。
韓通信商方面認為,現階段集中5G網絡投資,首要任務是擴大用戶群,并不是調降資費的好時機,3大電信CEO目前僅愿意承諾 " 會討論調降資費。"
據悉,目前韓國運營商提供的5G套餐最低也要 55000 韓元每月,折合人民幣328元起。韓國科學技術情報通信部認為,5G即將進入大眾化階段,5G 資費期望能降至3~4萬韓元。
5G建設費用有多貴?
據相關數據顯示,4G網絡單個基站的建設費用約30萬人民幣,截止到2019年7月,工信部統計4G基站數量超過450萬座,每座基站覆蓋半徑為1-3千米。
而這對于5G來說,只是滄海一粟。
5G基站的覆蓋面積半徑300-500米,在同等環境下,5G基站要覆蓋一個4G基站的面積,需要至少3座。但據相關數據顯示,在5G商用階段,單個基站價格約50-60萬元人民幣,隨著技術的成熟及基站產業規模化,單個基站價格預計可以壓縮到40萬元人民幣。
然而,5G建設不僅僅是基站建設,同時還涉及傳輸網、核心網等多個部分,如果把這部分成本分攤到單個基站上,價格約5-10萬人民幣。
簡單點說,國內主要建設完整的5G網絡需要數幾百萬5G宏站及2千萬的小型基站,投資成本保守估計要3萬億,對于運營商來說負擔及大。
同時,目前4G網絡建設成本尚未完全回本,從中不難看出韓運營為何選擇拒絕韓政府。
5G建設真的必須嗎?
在4G尚未回本的情況下,大力建設5G網絡,似乎并不符合市場經濟的發展,但對于國家層面而言,5G建設一旦完成,將進一步促進各個產業的高速發展,而非常人看似“速度快了”而已。
隨著大數據及云計算時代的到來,人們在處理數據時,不再單一的依靠本地硬件進行計算,而是把各類數據通過網絡進行上傳,通過云端計算機進行運算后,再反饋給本地計算機進行處理。
上傳云端的優勢主要是可以有效節省本地硬件的研發、生產等成本,并把本地硬件需求弱化。簡單點說,就是把本地運算部分改為在云端進行,而云端提供商可以根據用戶的需求更改算力及算法,把處理好的數據實時反饋到用戶端,從而進行下步操作。而在這一過程中,網絡傳輸成為最為核心的部分——一旦網絡傳輸出現延遲,將直接導致終端出現卡頓等現象。
而5G的出現,將改變這一局面。
與4G相比,5G具有高速率、高頻率等特點,基于這些特點,5G網絡能為終端用戶帶來近似0延遲的網絡傳輸。
但5G并非完美無瑕,由于其具備高頻率的傳輸特點,其穿透性較差,特別是在城市環境中,由于建筑的特性,5G信號傳輸過程會受阻,從而需要建設更多的中繼器或耦合器等設備。而5G建設一旦完善,將帶動各個產業在互聯互通方面走的更好。
中國5G建設的決心
為了實現各個產業的高速發展,中國兩次要求三大運營商降費,在這一要求下,三大運營商在5G來臨后,先后發布了5G資費,相對韓國而言,中國5G資費約為韓國資費的一半,甚至更低。

(圖片來源:中聯通官網)

(圖片來源:中移動官網)
而在韓國,三大電信運營商韓國電信公司、SK電訊株式會社以及LG U+在今年年初發布了不同檔位的5G套餐,月資費從5.5萬韓元(約合325元人民幣)到13萬韓元(約合769元人民幣)不等。
國內三個運營商通過降低資費,從而讓更多企業及個人能運用到5G網絡,這一舉措將有利于國內5G產業的高速發展。而對于企業來說,5G網絡的應用,也會進一步刺激用戶的需求,從而選擇5G。
擴建5G,部署6G
然而,在5G才完成商用的環境下,6G網絡建設也提上了日程。據了解,6G網絡將致力于打造一個集地面通信、衛星通信、海洋通信于一體的全連接通信世界,沙漠、無人區、海洋等如今移動通信的“盲區”有望實現信號覆蓋。
但就目前而言,如果說4G是針對消費者,那么5G就是工業4.0的前期基礎建設,6G網絡的應用雖然尚不得知,但據相關專家稱,將來6G將會被用于空間通信、智能交互、觸覺互聯網、情感和觸覺交流、多感官混合現實、機器間協同、全自動交通等場景。
6G網絡與5G相比,其傳輸速度是5G的100倍,但就目前而言,正如余承東所說:“6G在研發中,估計還需要10年時間,目前也在做技術研究、標準研究,還沒到商用階段。”
或許等6G到來,世界產業將因為6G,從而迎來新的發展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