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培訓出來的程序員并不香?
在中國,哪個行業賺錢快?相信很多人會回答互聯網。
國內的大富豪,多數來自兩個行業,房地產和互聯網。互聯網更是充滿了各式各樣創富神話,從比爾蓋茨到馬云爸爸,還有最近炙手可熱的美團、頭條的創始人們等等。作為互聯網普通的從業者——程序員,也經常被人戲謔說,話少錢多死的早。很多不明就里的人,往往只記住了“錢多”這個詞。這樣理解就有失偏頗了,很多人想要進入這個行業,但是程序員也是有門檻的。
“包裝”的水很深
先講一個身邊的故事。我的一個遠方親戚,年齡二十七八歲,高中學歷,前年在濟南的一家培訓機構,學習Java編程。學校承諾給解決工作,學校確實沒有食言,給分配了實習單位,一個月800塊錢。后來因為工資太低,自己辭職出來找工作,簡歷按照老師的指導做了“包裝”,最后也不理想。混了半年,去干別的事情了。
我以為,這個故事是個特例。就在今天,在頭條上看到了一個短視頻,講述他的經歷。在培訓機構學習后,通過簡歷“包裝”進入一家公司工作,后來工作能力不達標,被辭退了。2017年,我所任職的公司也遇到過這樣的情況,簡歷、學歷、年齡各方面都是“包裝”的,業務部門面試通過是很大的過失,HR也沒有去核實學歷等信息,最后工作幾周后被辭退,給公司造成了損失。
程序員這個職業,是有一定知識門檻兒的,需要完整的數學、計算理論基礎。培訓機構通過半年時間,把大學四年學習的可能全部教會,可能嗎?沒有一定基礎,貿然去培訓學校學習,大多數都是白花錢。
當然,這些是比較極端的例子,我一直說“包裝”這個詞,其實就是造假,這是紅線,越過這個紅線,必然得不到好的結果。看到有培訓經歷的候選人,會莫名的提高警惕。培訓學校不僅僅教知識,還會教“包裝”。
科班不需要培訓
除了這些極端的,更多的情況是大學生去培訓學校學習,有些是其他專業轉過來的,有些則是計算機相關專業的。
遇到這樣的候選人,我第一反應是可能學習能力差、主動性不好。大學學習的內容,基本就滿足了找工作的需求,在平時多實踐,是沒必要花錢去培訓學校學習的。培訓學校培訓的內容,大多數是怎么做;大學學習的內容,更多解釋為什么。基礎好,學習能力好,才有更大的發展空間。
綜上,職業培訓出來的程序員,一方面“包裝”成風,口碑不好;另一方面,基礎一般不好,成長性差,這是不香的主要原因。
想從事這個行業,大學專業不對口,或者沒讀過大學,就沒有機會了嗎?當然不是!程序員這個職業包容性很好,英雄不問出處,可能要付出更多的努力。去培訓學校學習,也要打好基礎,認真鉆研,不要被學校推崇的“包裝”洗腦;從一點一滴積累成長,才是正道。
這個問題就說到這里了,你有什么看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