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TF預報】10月25日起“多云轉晴”
投資界有條至理名言:
“不要把雞蛋放在一個籃子里!”
告誡人們要做多手準備,
以免風險來了抵擋不住。
這一思路在云計算領域也同樣適用,
人們都知道依賴一朵云容易被“綁架”,
那我多用幾個云平臺唄,
自由隨心無所拘束。
結果多云倒是用上了,
緊跟著新問題也來了:
孤島叢生、管理困難、安全形勢嚴峻……
給人心頭蒙上厚厚的“多云”。
難道對此我們就束手無策了?
別擔心,
2019年10月25日,
戴爾科技集團峰會,
各路云專家齊匯聚,
助力您“多云轉晴”!
5G推動工業互聯網快速普及,應用決定著業務創新能力。與數字化轉型初期利用公有云降低開支不同,工業互聯網時代的云,更側重于利用新技術不斷實現業務的突破創新、提高企業出海能力,以及提升產業鏈附加值。
▓ 因此,綜合多項考慮,多云和混合云成為工業互聯網的新選擇。
工業互聯網成多云推手
5G,人工智能,物聯網加速人、機、物的全面互聯,開啟工業互聯網時代。在這一時代,全球應用數量呈現爆發式增長。
相關數據*表明
2009年全球的應用數量在5200萬,2019年全球的應用數量已經達到3.35億,預計2024年應用數量將達到7.92億。
*來源:VMworld2019
從2009到2019年,短短10年,全球應用數量增長了約6倍多;而從2019到2024年,僅僅5年,應用數量直接翻番,并且形態從傳統應用,向物聯網、人工智能等數字化創新應用轉變。
有效利用不同云計算資源,保證業務安全穩定,提高應用開發部署,推動了工業互聯網時代企業對多云的需求。在工業互聯網時代,大數據、人工智能和物聯網等數字化創新應用的發展,帶來層出不窮的新型工作負載,這進一步推動了企業對于多云的需求。
如何靈活選擇適合業務的云形態,同時保證跨公有云、私有云或混合云、邊緣計算實現集中透明監控管理,是規避“云孤島”和提高云計算投資回報重要的考核因素之一。
上多云前需要解決的問題
“多云”所帶來的好處已經眾所周知,比如,企業能夠根據自身需求,“擇優錄取”以及組合、調配云服務商資源,在享受云服務的同時,避免被“綁定”。
然而,任何事物都有兩面型。采取多云策略在給企業帶來眾多利好的同時,跨多云應用部署、資源管理運維卻給企業帶來了挑戰。與此同時,如何保證多云數據和業務安全是用戶的擔憂。
簡而言之,多云也不是想上就能上的。因此,在上多云之前,我們首先需要解決以下幾點:
多云部署可能帶來云孤島
企業根據不同工作負載的屬性和需求進行不同云的甄選時,需要采用多家云平臺。然而,這一朵朵新的云,不同云之間技術棧是完全不兼容的,這就可能帶來一個個新的“云孤島”,不僅應用開發者和業務管理者之間難以進行協作,同時用戶數據、工作負載跨云動態遷移也難以實現。
在企業IT演進過程中,企業級上多云首先要實現傳統應用的解耦,之后通過虛擬機和容器技術,實現應用上云。在這一過程中,如果不采用容器技術,應用的開發部署周期會顯著延長,而且難以跨多云實現應用的部署和管理,這就阻止了企業“上多個云”的步伐。
多云的管理難度
多云管理平臺和服務差異會加大管理難度。采用多云,就意味著企業的業務要放在多個云上,這些不同的云不僅提供的云服務存在差異,而且其所提供的云管理平臺也是不一樣的,可以說,一個云就需要一套管理系統。
對企業的IT運維和管理人員而言,他們不僅需要熟悉不同的云服務商和平臺,同時還要對自身IT架構以及工作流程等很多細節進行優化和調整,云越多,管理的復雜性和難度就越大。
云原生應用和傳統應用之間的管理差異,又進一步帶來管理的復雜性。企業IT是一個演進過程,企業上云不是“一步到位”的。這就意味著在工作負載遷移過程中,存在大量應用系統的重構、替換等,需要在云原生應用和傳統應用之間進行整合、轉換。
此外,隨著互聯網和人工智能的快速普及,如何保證核心應用的持續穩定安全,以及跨已有IT和云的透明統一管理,成為多云管理的首要問題。
云“蔓延”帶來開支“失控”
云蔓延非常像虛擬機蔓延或服務器蔓延。例如,某應用開發人員或數據科學家在一個云中創建了一個云實例,項目完成或云需求方離職,很有可能導致云資源的閑置和浪費。
在機器學習和物聯網應用開發時,往往需要啟動云端GPU和AI資源,這就帶來云資源的高開支。如果無法實現跨云權限管理、資源使用監控,以及云資源開支評估管理,將會導致云毫無節制的蔓延,從而帶來云開支的“失控”。因此,確保云的可見性,以控制云開支,成為控制云蔓延的關鍵。
多云下數據安全堪憂
多種云服務的部署,意味著數據會在多個不同的云服務提供商之間暴露或共享。而不同的云服務商所提供的數據安全策略和功能各異,企業自身對數據安全等級也會有一定的劃分,再加上各國法規遵從等綜合因素,多云下的數據安全治理問題更為棘手。
此外,多云環境下,如何通過管理訪問控制和權限管理確保數據安全,也是企業進行多云部署時的重要考慮因素。
戴爾科技打破多云邊界,實現“多云轉晴”
戴爾科技集團基于VxRail超融合平臺與VMware Cloud Foundation(VCF),重塑云戰略,打破了公有云與私有云甚至邊緣計算的邊界。
無論用戶部署什么云、幾朵云,甚至不需要知道到底用的是什么形式的云,都能在云層之上無邊界地進行數據共享、透明管理,以及工作負載動態遷移,成功實現“多云轉晴”。
破除多云壁壘,加快企業級云原生部署
戴爾科技集團的多云戰略,以VCF為核心,“架設”起各家公有云之間的橋梁,讓用戶在IaaS、PaaS等多種服務模式和公有云、私有云等不同的部署模式之間進行布局,按照不同業務工作負載的特性將不同的應用系統部署于不同的云上,不僅實現了業務的靈活性,同時也避免了被某一個云“綁架”。
此外,通過戴爾科技的多云戰略,一旦某一個云出現故障,用戶還能實時將工作負載遷移到其他云上,確保了業務的持續穩定性。
借助VCF,戴爾科技的用戶能夠在幾小時內完成私有云的部署,從而加快新應用的開發部署效率,而傳統方式下這項工作需要幾天甚至數周的時間!
此外,利用容器編排解決方案PKS,戴爾科技能夠提供容器即服務,將其從基礎架構即服務(IaaS)轉換為應用服務,讓企業在微服務和容器技術支撐下,安全、可靠地快速開發云原生新應用,從而加快業務創新能力。
自動化透明管理,破解多云管理難題
通過在VxRail中引入可自動部署并簡化混合云運維的VCF,戴爾科技構建了一個從數據中心到云和邊緣環境的完整的、自動化的、全包式混合云IT基礎架構—VMware Cloud on Dell EMC,在軟件定義數據中心基礎上,通過集中統一管理,提供高性能計算、存儲和網絡軟件及服務。
戴爾科技統一的多云管理界面,為混合云和超融合基礎架構構建了一個完全沒有技術和應用壁壘的多云應用環境,自動駕駛式的運維體驗和多云監控功能,不僅大限度地保證用戶從私有云到公有云的數據、應用的平滑過渡,還能夠為用戶提供統一的使用體驗。
此外,Wavefront分布式追蹤(Wavefront Distributed Tracing)功能,與企業IT系統輕松集成,可實現整個平臺的監控。借助Wavefront,IT開發人員能夠輕松找出代碼瓶頸,實現更為快速的迭代和代碼改進,在加快應用部署的同時,節省企業的云開支。
多云遏制云蔓延,節省云開支
戴爾科技基于AI技術的CloudHealth,可以智能識別閑置云資源,提供云資源使用的優化選擇,提高云利用率,并且避免云“蔓延”導致的無效開支。
通過對混合云資源創建使用策略,用戶根據成本/利用率/性能數據即可看到所有的云成本,從而幫助管理員分析存在的僵尸主機、資源利用率低、選擇成本及性價比更好的服務,進行資源調度,剔除浪費的云蔓延支出,實現云成本節省。
多重技術確保云安全
戴爾科技提供多重安全措施,可確保多云平臺下數據的安全無虞:
➣ 戴爾科技多云管理平臺提供的治理和控制功能,使管理員能夠定義角色和權限層次結構,與企業公有云目錄和身份驗證服務(單點登錄SSO等)集成,并通過資源配額、限制以及資源標記跟蹤等方式,確保數據的安全使用;
➣ 同時,VCF提供的微分段、分布式防火墻、VPN(NSX)、虛擬機、hypervisor、vMotion加密,以及由AI提供支持的工作負載安全性和可見性(vSphere),可為所有應用提供端到端的安全性;此外,VCF還包含靜態數據、集群和存儲加密(vSAN)功能,為用戶的數據安全保駕護航。
總結而言,戴爾科技的多云戰略破除了多云部署的壁壘,實現了多云、數據中心和邊緣之間工作負載的無邊界實時遷移。
另外,通過自動化、全包式混合云架構,戴爾科技多云管理平臺實現了多云的集中、統一、自動化的云管理和監控,在簡化多云管理和運維的同時,確保了多云下數據的極致安全。這為工業互聯網時代,企業通過多云進行跨界融合創新,實現業務的開疆擴土奠定了基礎。
面對5G、AI、AR/VR、物聯網、云計算,
新興科技與傳統應用同臺打擂,
一輪又一輪技術大潮中,
如何避免被顛覆的命運,
如何在風云變幻的未來穩穩立足?
拓界·成真
2019戴爾科技峰會
共赴
“拓界創新、拓界融合、拓界思維”之路動動手指
即刻掃碼參加
相關閱讀推薦:上云,從來沒有這么簡單
了解更多數字化轉型方案查看此鏈接:
https://www.dellemc-solution.com/home/inde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