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G來了,普通人看熱鬧,程序員看顛覆
前言:
如果說4G帶領人們來到移動互聯網時代,5G則加速開啟了萬物互聯的智能時代。
從40年代信息技術革命到今天的5G,研發、生產、銷售等都在被重塑。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等技術不斷創新,新的業態層出不窮。
這一切都在刺激著“技術狂人們”的想象力和創造力......
這是個技術橫掃世界的時代。
只是不知道你會成為某個顛覆性產品的研發創造者,還是一個和很多人一樣后知后覺的消費者!
本文目錄:
- 5G之下的巴比倫塔
- 每一次新技術的出現,都像妖孽
- 大趨勢中飄搖的程序員
- 抓住自己的小趨勢
- 5G只是橋梁,橋的那一頭,是創造
1.5G之下的巴比倫塔
圣經舊約記載:遠古人類聯合起來興建希望能通往天堂的高塔,“塔頂通天,為要傳揚我們的名,免得我們分散于大地上”。
為了阻止人類的計劃,防止人類窺伺天國,上帝讓人類說不同的語言,相互之間不能溝通,巴別倫塔就此荒頹,人類從此流離于世界各地。
而巴比倫塔也成為了人類渴望彼此聯接的象征。
現在,5G正在重建巴比倫塔。
幾千年前被上帝分離的人類,正一點點的聯接...
6月27日,北京積水潭醫院實施了全球第一例【通過5G技術,由一人同時操控兩臺骨科手術機器人,遠程為兩名脊椎骨折病人進行的手術】。
遠在北京的醫生點擊鼠標,在電腦上給出指令,山東煙臺山醫院和浙江嘉興市二院的骨科手術機器人執行命令,展開機械臂,為兩個脊椎骨折病人進行【三維定位脊椎螺釘固定手術】,共打入12顆螺釘。
整個過程和醫生在現場做手術一樣及時、精準。
圖源:人民網
這個手術機器人遠程控制中心,是華為通信技術和中國電信5G網絡共同支持。機器人和5G技術配合,第一次在醫療技術上,實現了人類縮地成寸的夢想。
普通人對5G的認識,只是下載電影、游戲速度快上(沒辦法,廣告都是這樣宣傳),但這其實是5G最無聊的應用。
那5G是什么?
從技術上說,5G是在現有的4G通信技術上,引入多項技術創新,是一種革命性的數據共享和通信能力。
5G就是光速=頻率×波長,記住這個就行。G就是Generation,也就是“代”的意思,5G就是第五代移動通信系統的意思。
5G 意味著什么?
5G采用壓縮技術和高速傳輸,將無線網絡提高到4G網絡的20倍。
這將從根本上提高帶寬和速度,意味著從無人駕駛、態勢感知、虛擬仿真等技術充分發揮其潛力。
對于狂熱的技術開發者,和嗅到血腥味的資本來說,5G是構造黑客帝國之夢的橋梁。
高通CEO史蒂夫·莫倫科普夫說:
5G 將是一種全新的網絡,以前所未有的規模、速度和復雜性,連接各種各樣的設備。
在通向5G 的道路上,數十億移動設備將與人工智能、自動駕駛、納米技術等跨界融合,帶來一場前所未有的創新革命。
所有前所未有創新革命,往往都意味著前所未有的機會,也意味著前所未有的變化。
更多人必須在變化中爭奪自己的一席之地,才能不被創新的浪潮落下。
因為任何互聯網的進步與發展,都是程序員的異想天開落地后的實現。
知名科幻作家亞瑟 · 克拉克曾說:任何足夠先進的科技,都與魔法無異 。
程序員,就是創造魔法的人。
2.每一次新技術的出現,都像妖孽
面對變革,很多人是缺乏想象力的。
“1G打電話,2G聊QQ,3G刷微博,4G看視頻”,這是普通人的思維方式。
做為站在互聯網背后的程序員們,最先感知技術的變革,帶給世界的變化!
1G時代:
上世紀80年代,1G手機大哥大,剪掉了固定電話的“尾巴”,手握大哥大成了一個時代的象征——這是摩托羅拉的時代。
圖源:知乎小棗君
這時正是互聯的狂熱時期,一個接一個技術出身的程序員們,創立了改變世界的互聯網企業:微軟、網景、谷歌、Ebay、亞馬遜......
在中國,第一批互聯網人也出現了。
丁磊、張朝陽、王志東,創立網易、搜狐、新浪,號稱“網絡三劍客”。
緊接著馬化騰推出QQ、馬云創立阿里巴巴、李彥宏創立百度。
這是一個互聯網暴富的神話,也是屬于程序時代的開始。
圖源:科幻空間
中國直到2001年2G使用才塵埃落定。
2G時代:
手機只有掌心大,諾基亞成了2G時代的領航者。
淘寶網、京東相繼出現。
這時的互聯網大佬們已經站穩了自己的江山,但聰明的人,從來不會停下探索的腳步。
3G時代:
這是移動互聯網的開端:
高通首次將CDMA算法嵌入芯片,由此帶領美國奠定了3G時代霸主的地位。
2007年,蘋果手機發布,手機從此不再以功能為主,而是應用軟件。智能手機時代開啟。
大量APP被制造,手游公司開始爆發式成長。
2011年微信革了手機短信的命。同年小米手機橫空出世,在以后成為世界最年輕的500強。
此時華為與中興開始在世界舞臺上展現實力。
互聯網公司的程序員們,是這個時代具有高生產力的代表,同時也是走在時代最前方的人。
4G時代:
這是移動互聯網的時代:
4G速度的提升,同樣程序員出身的創始人帶著抖音、快手、B站等短視頻趁勢而起。
斗魚、虎牙、YY等游戲直播平臺一個接一個出現。
二維碼支付、外賣、打車、共享經濟等移動應用,依靠互聯網這棵參天大樹拔地而起。
5G時代:
這是萬物互聯的時代:
北京301醫院手術室通過5G網絡,跨越近3000公里,實施全國首例遠程腦起搏器植入手術。
上海市徐匯中學投入使用5G+MR科創教育實驗室,將全息投影與真實物理世界結合,運用MR技術實現虛擬與現實內容交互場景。
上海虹橋火車站啟動全球首個5G建設,使用5G技術安檢。 無人駕駛飛機、汽車,機器人、VR...這些技術已經出現在我們的視野。
早在2012年,就有人提出設想:一位資深的外科醫生身在世界這端的醫院,卻能給世界另一端的病人實施精湛的醫術,那該有多好!
在5G技術的搭建下,這個曾經的設想已經實現。
3.大趨勢中飄搖的程序員
2017年是互聯網高速發展的一年,僅僅一個共享經濟概念就成就了N家公司。
然而互聯網的發展總是猛烈而又迅疾。
摩拜賣身于美團,美團又大裁員,京東、滴滴、愛奇藝這些各自領域的強者也在裁員。
除此之外,知乎、錘子科技、斗魚等企業也分別進行了不同程度的裁員,更小的互聯網公司,則是倒閉,破產...
被裁的人,可以說大部分是程序員。那段日子,被稱為互聯網寒冬。
有的人自信滿滿,而有的,心慌慌了。
2017年12月10日,中興員工歐某新從辦公大樓頂上一躍而下,舍下家中的老人、妻兒,結束了42歲的生命。
人們只知道他收到辭退通知后3小時便跳樓,只知道他來自農村,前半生用知識改變命運,后半生在被辭退時戛然而止。
他的死,在程序員圈子里引發了不小的地震,相對跳樓,他的奮斗經歷,是戳中大家的不安的原點:人過中年的程序員,只能有被踢出去的份了嗎?
2017年網上一度傳言華為在清退34歲以上的技術開發人員,雖然事后任正非也出來辟謠,但依然慌了程序員的心。
然而今年一則“華為招聘應屆博士生,年薪百萬”的新聞再一次刷屏,剛出校門,拿到500強互聯網公司的offer,年薪百萬,又再一次刺痛了多少人。
不過,正如一篇評論說的那樣:華為年薪百萬招博士,是為能力而非學歷埋單。
好的程序員是遠遠不夠的,倒是落伍的程序員遍地都是。
那些被機會吸引而來年輕人,意氣風發的行走在上下班的路上。大城市每一次機會大爆發,都意味著一次大的就業與失業浪潮。
程序猿、碼農雖然有自嘲的意味,但這個職業有一定的進入門檻,擁有技術,讓人覺得非常有安全感。
但當編程已經開始全民普及時,一些從娃娃時代就開始接觸數字化的人們走向職場,只憑借 IT 基本能力生存的人們,還有什么競爭力呢?
7月份鈦媒體舉辦的「T-EDGE 科技生活節」上,在一個“少開大會”的環節上,幾個 00 后侃侃而談人工智能技術、人機交互產品的設計理念,以及未來科技的發展。
最小的演講者 10 歲,但已經有了四年的編程經驗,曾給姥爺做了一個翻譯器,把普通話翻譯成文言文、英語、日語、法語、西班牙語。
圖源:鈦媒體
可能你會覺得,這是個例,極少數的天才而已;但是現在就連三四線城市,都已悄然興起少兒編程學習。
這些生活在數字時代的娃娃們,他們從孩時起就掌握了我們進入大學時才學習的知識,而我們,還在依靠過往的經驗,延續舊時的跑道。
很多時候,不是競爭變大了,而是自己變弱了。
4.抓住自己的小趨勢
遠方的云層中依稀傳來 5G 的雷聲,是該呆在洞里,還是該逃離?
最先行動的是巨頭公司。
華為、騰訊、阿里、谷歌無不通過將5G與人工智能等前沿技術相結合,進一步完善在AIoT領域的布局。(大數據和人工智能的應用)
5G這局游戲是那些大佬的游戲,有可能產生的那個連鎖反應會滾到你面前。
我們這樣的小人物和小透明,打個盹,可能就錯失了改變自己的游戲。
但如果我們看明白,為何這些企業都在積極推動5G與人工智能技術相結合,就能知道自己接下來會被帶到哪個方向。
羅振宇在18年跨年演講時講到“大環境里小個體的命運”。
他講了關于美團的一個例子:
一般人看美團,是個勞動密集的公司。但在他和美團副總裁王莆中聊天時才發現,王莆中84年出生,5年前,他管理20個人;現在,管理60萬人。
一個人的管理能力提升肯定沒這么快,靠的是系統。
他們開發了一套叫做“超腦”的人工智能管理系統,這個系統有多復雜,只需要看幾個數據就能知道:
美團每天有2000萬單,要靠60萬個外賣小哥配送,高峰期一小時要進行29億次路徑規劃,全是這個超腦系統在干。
這個系統是誰開發的、誰維護的呢?
1萬個工程師。這么多工程師,又怎么管理的呢?這又是另外一套人工智能系統。
“技術成熟度曲線”的理論提出:一項新技術被提出,無數害怕錯失機會的公司、資本便會一擁而上。
今年4月,美團與中國聯通簽訂合作協議,圍繞5G網絡和V2X與無人配送的結合應用。
5月美團又聯手騰訊云微瓴的“物聯網類操作系統”、騰訊區塊鏈技術。
外賣配送、智能出行、生鮮市場,這是美團的主打牌。
所以美團一定不會錯過5G帶來的技術創新紅利。
這時還死守著從前技術,靠著吃過往老本的程序員將走向何方,我們心知肚明。
股神巴菲特的合伙人查理·芒格說過一句話:宏觀是我們必須接受的,微觀才是我們可以有所作為的。
只是,不知道你會成為某個顛覆性產品的研發創造者,還是個和很多人一樣后知后覺的消費者。
5.5G橋梁的另一端,是創造
5G網絡的目的并不是給普通用戶上網用,而是為了實現萬物互聯。
主要是服務于物聯網,例如工業物聯網、生物醫學、交通、農業、城市、國防等的深度融合。
通信界有個說法:4G改變生活,5G改變社會。這是一次革命性的進步,其重要性堪比蒸汽機和電力,將重塑國際政治的新格局。
美國空軍作為商用5G技術早期采用者,在空軍計劃中,將5G技術融入其【未來的基地】。
而據美軍官方預測,5G技術正推動新的戰爭方式。
在高超音速武器上,5G可以用于目標定位、指揮、控制和通信,精準打擊。
飛行員將接受不同的訓練與思考方式,情報、監視和偵察信息放在虛擬現實頭盔,使飛行員更好的理解它。
華為任正非近日在簽發最新電郵時也表示:5G只是小兒科,人工智能才是大產業。
由哈佛開發的裝有執行器的觸覺接收手套受生物學啟發,由靈活的功能性紡織品制成,用來模仿腿部肌肉和跟腱。
這副手套Soft Exosuit裝有一個低功耗的微處理器和一個實時監控設備張力的網絡傳感器。
機器人專家Nanayakkara說:“戴上這副手套,人們可以完美地與世界另一端的人握手。”
圖源:網絡/你的名字
要是有人想摸木乃伊呢?
倫敦維多利亞和艾伯特博物館在5月遞交了一份資金投標,用來開發觸覺手套觸摸博物館藏品的功能。
博物館的研究主管Bill Sherman說:“人們馬上就能用他們的雙手觸摸到我們的藏品了,即使有些藏品被深度儲藏,抑或觸摸者身處另一個國家,都不是問題。這很令人興奮。”
這確實讓人興奮。
讓我們開開腦洞設想一下:
假如我們在冰島,卻能手把手教一個身處夏威夷的孩子彈鋼琴,那該有多好!
現實一點,假如一個購物狂,在網上下單前就能摸到那條粉色裙子的質地。
假如一位外婆在wechat上聊天時,能輕撫她乖孫女軟軟的頭發,那該有多好!
這是一個充滿想象的時代!
IT業是一個每天都在接觸大量前沿科技信息的行業,是一個能夠讓人逆襲的行業。
當其他人還未察覺到變動時,他們就最先知道并掌握了尖端信息。
就像互聯網剛剛興起時,最先深入接觸的人,恰巧還同時擁有敏銳的洞察力和創業的魄力,最先乘上了這班快車,造就了一個接一個互聯網奇跡。
根據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的測算:
到2030年,5G直接帶動的總產出、就業機會有望達到6.3萬億元、800萬個。
5G間接帶動的總產出、就業機會分別為10.6萬億元、1150萬個。
5G不只是一項技術,更是一種變化中的思維模式。
就如同3G、4G時代,人們剛提出共享經濟,就被認為是怪物;
手機可以付錢,被認為是瘋狂的怪物;手機看電影視頻,被認為是無聊的怪物;手機打游戲,天啊這真是個怪物。
從這個角度來說,在新的互動時代,和機器人下棋,和逝去的人面對面交談,都將成為新的怪物存在。
我們喜歡這樣的怪物嗎?太喜歡了!
從華為5G手機一開售就遭搶購,我們發現,大部分人已經從一開始害怕變化,到現在開始期待變化,期待怪物的出現,并試圖成為最先擁抱怪物的那個人。
新的商業模式會出現很多,完全有可能產生更多的新型互聯網公司,這里面的應用還是一片空白,充滿了想象力。
我們永遠不要停留在已掌握的技術中,而應該主動擁抱自己未知的技術。
但技術往往不是最重要的,決定技術走向的,是思考能力和想象力。
就像今天,我們無法想象局限在大哥大技術與思維能力中的人,可以在5G時代躺贏一片天地,而5G較之4G,也正相當于4G較之1G。
程序員的世界其實還遠遠沒飽和,遭遇淘汰的,都是那些拒絕變化的老白兔、和劃水的小白兔。
失去競爭力的人,資本永遠不會留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