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規模社保降費五一實施!企業減負3000億,對你有多大影響?
《降低社會保險費率綜合方案》將于5月1日正式實施,屆時各地基本養老保險單位繳費率將從20%降至16%,這是自1997年中國城鎮職工養老保險制度建立以來一次降費,有望為企業減輕3000億元繳費負擔。
不過業內人士表示,企業社保繳費降至16%后,中長期內養老基金可持續性將面臨極大壓力。
在此情況下,養老金能否按時足額下發?縮小養老金缺口,應該怎么做?
文 | 趙競凡
01、2.66在職的人養1個退休的人
“企業社保繳費降至16%后,中長期內養老基金可持續性將面臨極大壓力。” 中國社科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主任鄭秉文稱。
中國社科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測算數據顯示,社保降費將對養老保險基金的收入狀況產生顯著影響,其中“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基金總收入將從2017年的4.3萬億元降至2019年的3.71萬億元”。
前述機構亦在其研究報告《中國養老精算報告2019-2050》中提出,“中國城鎮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基金可能會在2028年出現當期赤字,并且可能會在2035年出現結余耗盡的情況”。不少網友感嘆,“80、90一代的人退休以后可能領不到養老金了”。
事實的確如此嗎?研究人士認為,養老金的加速消耗,與中國的社保繳費模式及撫養比的降低有關。
目前世界上主要有兩種社會養老模式——現收現付制、基金積累制。簡言之,現收現付制是在職的人養退休的人,基金積累制是自己養自己。“中國為了將社會互濟與自我保障兩方面的優勢結合起來,采取了以現收現付為主兼具基金積累制的統賬結合模式。” 鄭秉文說。
1995年3月1日,《關于深化企業職工養老保險制度改革的通知》確立了社會統籌與個人賬戶相結合的養老保險制度模式,工資的8%放到個人賬戶上,企業繳納的20%用來支付退休一代的養老所需。
不過鄭秉文提出,在實際操作中,“因為制度轉型等因素,目前的養老制度實際上是現收現付制”,即在職的人養退休的人。
業內普遍認為,現收現付制有利有弊。優點是可以保證及時發放,因為養老保險金可源源不斷從在職人員中繳納。缺點則是,伴隨人口老齡化趨勢的加重,一旦在職人口與退休人口的比例失衡,社保基金難免收不抵支。
中國人口研究中心2003年預測,從現在到2035年,中國老齡人口呈加速增長態勢,60歲以上和65歲以上人口的年均增長率分別為3.53%和3.73%。到2050 年,中國60歲和65歲以上老年人口數將達到4.5億和3.36億,分別占總人口的32.7%和24.4%。
從目前的情況來看,老齡化趨勢不斷加重。數據顯示,2018年末全國60周歲以上人口是2.49億,占總人口的比例是17.9%,其中65周歲以上是1.67億人,占總人口的比例是11.9%。
“上世紀90年代,約是5個人養1個人,而到2018年底則是2.66個人養1個人。撫養比下降意味著繳錢的人少了,領錢的人多了,這對養老保險基金支付能力提出了嚴峻挑戰。” 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養老保險司司長聶明雋說。
02、養老金缺口大,能否按時足額發放?
在此情況下,社保降費是否將進一步擴大養老金缺口,又會否影響養老金的按時足額發放?
“降低養老保險費率在有效減輕企業社保繳費負擔的同時,確實會減少養老保險基金收入,加大基金收支壓力。”財政部社會保障司司長符金陵回應稱。不過他同時表示,“鑒于目前全國養老保險基金整體收大于支,滾存結余不斷增加,總體上不會造成養老金支付風險,不會影響養老金按時足額發放”。
符金陵進一步稱,對于保障養老金按時足額發放的問題,財政部門和人社部門已經制定了應對措施,主要包括加大財政補貼、擴大中央調劑基金規模等。

▲資料圖 中新經緯 張義華 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