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聯網發(fā)展趨勢之二(2019)
接上篇:《物聯網發(fā)展趨勢之一(2019)》
從2017年開始寫物聯網發(fā)展趨勢的文章,今年已經是第三個年頭,比較幸運的是過去寫的對未來趨勢的判斷,有80%的判斷是正確的,本文是今年的第二篇物聯網發(fā)展趨勢,討論的主題是平臺的協(xié)作生態(tài)。
1. 物聯網平臺
自從研究物聯網開始,一直關注物聯網平臺,物聯網平臺作為:
- 開發(fā)、運行環(huán)境的載體;
- 設備通訊的管理平臺;
- 數據的載體;
- 賦能工具的載體;
- 應用的載體;
- 實現軟硬件分離;
- 承載未來的商業(yè)生態(tài)。
是物聯網架構中,最有價值的部分。
早期的物聯網企業(yè)意識到物聯網平臺的重要性,紛紛進入平臺領域,物聯網平臺企業(yè)競爭激烈。而隨著物聯網技術的成熟,越來越多的企業(yè)都意識到物聯網平臺承載的功能、承載的客戶,不是一家平臺企業(yè)可以完全支撐,開始了合作。
2. 未來的平臺生態(tài)
我判斷未來物聯網的平臺生態(tài)會如下圖所示:
這張圖分為四層:包括IaaS層,物聯網平臺層,行業(yè)應用平臺層和BaaS層。
IaaS是IT的基礎設施平臺,行業(yè)應用平臺是基于物聯網的技術平臺構建的行業(yè)賦能平臺,更多的小服務機構,借助應用平臺提供BaaS(Business as a Service)服務,最重要的是物聯網平臺層。
這個圖示未來物聯網平臺的一個示意圖:A公司、B公司、C公司和更多的平臺公司是競合的關系。一般能夠成為平臺型公司,通常都擁有一定數量的連接的設備,同時也有企業(yè)最有競爭力的技術。
這樣A、B、C等平臺型公司擁有不同的設備,而物聯網時代創(chuàng)造價值是希望所有設備的數據能夠匯聚在一個平臺上,利用匯聚的數據創(chuàng)造價值。不同的平臺分割了數據的匯總,從而不能發(fā)揮數據的***價值。為了發(fā)揮出數據的更大價值,又保護自身平臺的利益,未來的模式會是:
- ABC分別構建自己的平臺,在A的平臺上,A公司是生態(tài)承載企業(yè),B、C公司可以算作是A平臺的開發(fā)者。在B的平臺上,B公司是生態(tài)承載企業(yè),A、C公司可以算作是B平臺的開發(fā)者。
- A公司承載A公司客戶設備的大數據,而B、C公司的平臺可以有A平臺設備數據的使用權;同樣道理,B平臺承載B公司客戶設備的大數據,而A、C平臺擁有B平臺數據的使用權。從而讓不同平臺上設備的數據,可以被統(tǒng)一使用,共同創(chuàng)造更大的價值。
- A、B、C公司能夠成長為平臺,各自在某一個領域有最擅長的技術能力,這個領域的數據會被這個公司集中處理,利用相關數據和技術,以服務的形式為平臺生態(tài)賦能。
以此圖為例,A平臺將最擅長的數據匯總,提供服務;B、C平臺也都有提供相應的服務。從而實現A、B、C平臺按服務內容的分工。
ABC就因為擅長處理的數據類型不同,而承載不同的領域知識,未來的社會分工,會按領域知識來分類。
3. 平臺合作案例
根據2月25日的報道,SAP公司與微軟公司在物聯網平臺領域合作。SAP的Leonardo是物聯網平臺,微軟的Azure IOT Hub也是物聯網平臺,SAP與微軟的合作中,SAP與微軟共建企業(yè)生態(tài),SAP和微軟的用戶,既可以選擇Leonardo的邊緣計算,也可以選擇微軟的Azure 物聯網邊緣計算。
其合作的模式與圖中所示的物聯網平臺生態(tài)模式類似。
在傳統(tǒng)企業(yè)應用軟件領域,SAP是最有競爭力的,在傳統(tǒng)的通用軟件領域,微軟是最有競爭力的。在進入云計算時代以后,SAP和微軟都擁有龐大的用戶群,SAP與微軟的強強合作,依托雙方龐大的用戶群,從而帶動形成最有影響力的物聯網平臺。
SAP與微軟平臺合作的模式,或許是未來物聯網平臺合作的一個示范。相信還會有更多的平臺企業(yè),以這種模式構建生態(tà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