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droid已不出彩,Fuchsia才是未來
2008年谷歌發布安卓系統的時候,一定也沒想到會發展到2019年,也更不會想到有這樣的規模:據統計,安卓的市場占有率達到85%,覆蓋了世界總人口的30%以上。
彼時正值移動互聯網大潮剛剛興起,安卓能掀起多大的浪,誰也不知道。如今安卓和ios占據了整個移動操作系統,安卓更是百花爭放、百家爭鳴,影響著許多人的工作生活、飲食出行,一時風光無兩。
然而當你仔細考量安卓這個平臺的時候,卻會發現安卓已經偏離了谷歌的航道。
安卓不再谷歌
安卓至今已經經過了9個版本的更新,第十代Android Q也到來,每一代都伴隨著大量的功能更新和性能改進。
然而安卓的很多的新特征、新規范卻不是都能被完完本本的落實下去,甚至伴隨著硬件廠商的日益壯大,手機廠商紛紛拋出了自己的定制系統,如小米的MIUI、華為的EMUI、魅族的Flyme、OV的ColorOS等等,這些定制系統的共同點就是各自演化出自己的設計語言、操作習慣和優化模式,與谷歌的原生安卓簡直是判若兩人,很多用戶體驗與谷歌倡導的感知也是背道而馳,可以說很多定制系統更像是蘋果的ios,而不是谷歌同根同源的安卓。
相反,谷歌的安卓,居然要不斷被反向改造。比如全面屏手勢,在iphoneX發布了,各個手機廠商紛紛在自家的操作系統中加入了這一革命性手勢操作,慢慢的改變了用戶的操作習慣。結果就是谷歌不得不在自己下一個版本的安卓中加入類似的全面屏手勢;再比如手機廠商定制系統MIUI、Flyme、氫OS中早就存在了的暗色模式,也是谷歌下一個大版本安卓Q中要嘗試加入的重要功能。這些演變,說明谷歌的安卓已經在功能上落后其他國產操作系統至少一個大版本,時間上更是差開了一個年頭以上。
所以,安卓早已不再谷歌,也早就越出了谷歌劃定的航道和路線,控制權看似不斷縮緊,實際上確是手機廠商對谷歌安卓的依賴程度越來越小,甚至都在開發自己的備份系統,比如三星研發多年的Tizen操作系統、近期已被華為確認自研的麒麟操作系統、還有就是傳聞中尚未被證實的小米MIOS操作系統。
Fuchsia OS才是谷歌的未來
百家爭鳴,實際是消費者樂于所見的,但確是谷歌的達摩克里斯之劍。對手機操作系統的控制權,是谷歌推進自己廣告模式的基礎,也是盈利的重要手段,但是控制權又是開放生態的天敵,而開放生態又是谷歌能夠后來居上、快速占據市場的根本??刂茩嗪烷_放生態是如此的對立矛盾,即使強大如谷歌也是難以雜糅融合。
規則已然如此,與其費盡心力去改變已成的頑疾,不如另辟蹊徑。根據可靠的爆料信息,谷歌早在2016年就在研發新的系統Fuchsia OS,拋開Linux底層,而基于谷歌全新的Zircon內核,一切從零起步,新系統可用于手機、平板、筆記本、IOT、游戲主機等多個平臺。Fuchsia OS可謂是谷歌瞄向未來的提前布局,期望著以先發的優勢切入未來市場,為自己爭取主動權,也脫離安卓日后的隱患。
首先,Fuchsia是一個實時的操作系統,滿足了5G產業下的虛擬現實需求,擁有更好的聯動機制,也緊跟了遠程醫療、虛擬游戲、遠程駕駛、物聯網等新的風口產業,擁抱了未來時代的發展,也許就更好的接盤安卓的市場,保住谷歌現有的產業陣地;
其次,Fuchsia采用全新的設計語言Dart,底層圖形引擎基于Vulkan標準,對GPU和多核心的優化,能夠深度適配和挖掘未來的硬件架構能力。這相當于提前對未來的硬件和圖像標準進行了支持,使得系統更具有未來性。
短期內,谷歌依舊會支持和演進Android系統,并繼續用它攻城略地,抗衡蘋果。但Fuchsia OS才是谷歌未來的重心,是谷歌布局多平臺戰略的一個重要中臺。Fuchsia OS 能創造出多少精彩,我們不妨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