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望2019年移動應用開發的十二大趨勢
譯文【51CTO.com快譯】在短短的幾年時間內,我們訪問互聯網的方式就迅速地從“臺式機 + 筆記本”轉變成為了“智能手機 + 移動終端”。根據We are Social網站的全球數字報告顯示:2018年,全球智能手機用戶的數量已經越過了51.35億(請詳見https://wearesocial.com/us/blog/2018/01/global-digital-report-2018)。
我們習慣了在日常生活中頻繁地使用各種移動應用,當然也在無形中消費著由它們所提供的各種產品與服務,甚至包括那些虛擬現實(VR)與增強現實(AR)的個性化體驗。據Statista(市場調研與數據發布網站)預測:到2020年,移動應用在全球將產生1889億美元的收入(請詳見https://www.statista.com/statistics/269025/worldwide-mobile-app-revenue-forecast/)。
根據“摩爾定律”,智能手機里的集成芯片必將在2019年得到持續的提升。同時,隨著5G網絡在各國“遍地開花”,移動應用的開發者們會有更大的發揮空間,而移動應用的效率、甚至是復雜程度也會得到突飛猛進的發展。下面,讓我們在此大膽地展望一下它們在開發和用戶體驗方面的各種發展趨勢和提升空間吧。
1.通過AMP和EMM來加速移動頁的加載
2016年至今,許多企業都通過應用性能管理(Application Performance Management,AMP)和企業移動管理(Enterprise Mobile Management,EMM),對各種關鍵業務應用進行了持續的監測與優化,以提高服務的可靠性和頁面的質量。通過管理,他們保證了用戶的瀏覽體驗,并降低了IT的總體成本(TCO)。
通過在移動應用的設計框架中融入AMP和EMM,開發人員已經能夠將HTML(及H5)頁面整合得更加適合移動終端,并具有更好的顯示效果了。Facebook Instant Articles就是眾多的成功案例中的一個。它不但大幅縮短了網頁加載、與內容下載的時間,還增加了諸如“傾斜設備,以查看圖片全景”等互動性的操作功能。
2019年,這些監控類的工具與指標,將進一步幫助用戶解決頁面加載的瓶頸問題,并提升移動頁面的整體質量。
2.機器學習和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AI)和機器學習在移動應用中的使用范圍與程度,已遠超我們的想象。AI的一種主要表現形式就是聊天機器人。其典型案例當屬Siri,她是機器學習和人工智能技術相結合的成功應用,能夠在智能手機上與用戶間進行友好的互動。如今,各大知名廠商也相繼推出了自家的智能音箱產品,如蘋果的HomePod、亞馬遜的Echo(其背后有Alexa)、百度的小度、以及天貓精靈等。
2019年,隨著用戶對虛擬助理和聊天機器人需求的增多,與機器學習和人工智能相關的移動應用必將得到長足發展。
3.可穿戴設備和物聯網需求的上升
當年隨著蘋果Apple Watch的熱銷,大家開始熱衷于各種可穿戴式設備。業界各類應用開發者們,也迅速跟進了移動應用相關的研發。
目前,許多鐘表業與健身行業都瞄準了智能手表的商機。不過,大多數企業仍浮于表面,真正能夠潛下心來投入移動應用相關研發的,也只有Zomato(美食推薦平臺,印度版的大眾點評。)和Uber之類的前沿企業。
2019年,可穿戴設備將進一步與物聯網相得益彰。各種手環、健身帶、運動追蹤器、及其相關的移動應用,會更加智能化、更能滿足用戶的個性化需求。
4.聊天機器人將更完善
按照Statista的預測:全球聊天機器人的市場規模,將從2016年的十億美元,跳躍式增長到2025年的12.5億美元。(請詳見https://www.statista.com/statistics/656596/worldwide-chatbot-market/)可見,聊天機器人將是數字化現實(digital reality)服務中不可缺少的重要一環。
如今,聊天機器人在移動應用中主要扮演著用戶虛擬助理的角色。隨著人工智能技術的不斷進步,我們現在已經能夠輕而易舉地將聊天機器人整合到各類移動應用之中,而不需要進行額外的復雜編碼了。
由數字商業(Digital Commerce)網站給出的一份頗為有趣的圖表顯示:有半數以上的B2B買家更喜歡自助式的CRM(客戶關系管理)服務(請詳見https://www.digitalcommerce360.com/2018/10/02/infographic-b2b-buyers-want-self-serve-customer-service/)。而聊天機器人正是一種旨在擴展客戶關系管理的新途徑。
5.增強現實和虛擬現實影響移動領域的策略
“精靈寶可夢Go”的流行,已經如季風一樣吹過去了,但是AR和VR的效果與體驗早已深入人心。我們預測該領域到2020年的營收將超過2萬億美元。無論是開發商還是用戶玩家,都希望能有酷炫的AR和VR軟/硬件被投入市場,并能夠達到顛覆當前的各種商業模式的效果。因此他們仍會在該領域加大研發的相關投入。
6.移動錢包/支付網關
非接觸性無線付款方式是眾多消費者對他們手中各種移動應用的基本需求。我們經歷了從過去使用現金,到“刷”各種信用卡和借記卡,以及現如今的移動錢包與數字貨幣的支付時代。而且,這種便捷高效的支付方式正在潛移默化地改變著用戶的購物方式與習慣。
另外,移動錢包的結算方式不但能給企業和消費者帶來滿意的使用體驗,還能通過整合諸如Amazon Pay、Google Wallet、和PayPal等支付網關,提供更為安全的加密保障。根據相關的監管規定,我們預測2019年,此類支付方式還將繼續在移動應用的開發方面得到加強與發展。
7.更多的企業將投資云端集成
最近的幾年中,云計算與云集成,已經成為了各類企業與組織在IT系統構建和發展方面的重要組成部分。通過加大對與云端服務相關的移動應用研發,企業在實現精簡運營、降低托管成本、和更好的存儲與加裝能力的同時,還能增強用戶的體驗與留存度。
8.即時應用,按需使用
2016年出現的即時應用,或稱免安裝應用,是一種原生態的移動應用。顧名思義,它相對于常規應用來說,由于免去了下載與安裝的過程,因此更小、更人性化、更方便、也更適合用戶隨時按需使用的場景。
隨著用戶對于更好的使用體驗、和更短的加載時間等方面要求的不斷提高,即時應用將在減免安裝、和縮短載入的切換等待時間等方面,得到更大的改進與優化。
9.更多地關注移動應用安全
從Uber在泄露用戶隱私后,支付給黑客“封口費”事件, 到Facebook和Google承認他們的安全漏洞,網絡安全圈子從來不乏各種大公司的頭條新聞。因此,移動安全雖然不是什么新鮮事,但應用開發商們仍然需要在網絡安全方面投入更多,以滿足用戶數據隱私和相關的法律要求。
可見,對于移動應用安全漏洞的關注和攻防,實際上就是白帽子與黑帽子在“黑暗森林”中的賽跑與角逐。在2019年,這場較量還會持續下去,而且愈演愈烈。
10.信標技術
信標技術(Beacons Technology)的應用已經存在了一段時間。那些配備有低功耗藍牙(BLE)通信功能的設備,能夠通過向周圍發送自己的ID,并讓收到該ID的應用軟件發送各種消息。例如:設有該通信模塊的店鋪,能夠向iPhone和iPad顧客發送折扣券與進店積分。另外,機場也能夠在引導旅客下載了相應的應用之后,通過信標技術推送各種航班、停車、安檢、及零售等有用的信息。
2019年,我們將會看到更多的機場信標應用、移動支付信標、甚至會有自動化個人信標應用的出現。而該領域的整體趨勢將是:通過深入研發,產生諸如虛擬導游、和更為流暢的個性化信息共享等應用。
11.通過預測分析影響移動的UI/UX
如今,移動應用已從單純的功能實現,發展成了通過友好的用戶接口與界面,來協助并改善大家的日常工作流程。像Facebook、Google、和Apple這樣的高科技企業已經能夠通過使用AI的預測分析,來不斷改進和提高其應用的UI/UX水平。2019年,勢必有更多的企業會加入進來,并從中受益。
12.按需應用(On-Demand Apps)日益普及
隨著各個行業都在全面地升級為“按需使用”的模式,他們的相關應用也不再長期“霸占”用戶移動設備的存儲空間,而是通過云端調用的方式,按需通過外連,向用戶提供諸如UI/UX增強、移動商務設施、預測分析、以及商業機器人等上述提到的在線服務。2019年,憑借著云端的優勢,開發者們會對按需應用的功能和效率開展進一步的“深造”。
原文標題:12 Mobile App Development Trends to Watch Out for in 2019,作者:Amit Manchanda
【51CTO譯稿,合作站點轉載請注明原文譯者和出處為51CT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