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馬遜逃離,Oracle數據庫前路幾何?
- “亞馬遜數據庫就像半自動汽車 坐進去必死無疑。”
- ——Oracle 創始人兼CTO Larry Ellison
相信沒有人會對Ellison發表這樣的言論感到意外,長久以來,這樣的“diss大法”已經成為了Oracle的營銷手段之一。 誠然,在數據庫產品及服務上,Oracle的實力可能真的如Ellison所言,領先亞馬遜10到20年。不過近些年來,隨著其他廠商數據庫產品的不斷發展以及全新開源數據庫的出現,Oracle的數據庫似乎被人們視作了受舊、不思進取的象征,我們應注意到:不少公司已經有了“逃離”Oracle數據庫的意愿,并付諸了實踐。
AWS與Oracle的數據庫之爭
我們看到,在被Ellison diss了“一萬年”之后,亞馬遜終于坐不住了。亞馬遜網絡服務(AWS)CEO Andy Jassy在自己的Twitter上表示,亞馬遜的消費者業務已經幾乎完全脫離了Oracle的數據庫。他寫到:
“盡管Oracle的執行董事長埃里森不停地嘮叨,但是亞馬遜的消費者業務已在11月1日停止使用Oracle數據庫,并轉移到了Redshift。”
此外,Jassy還補充道,到2018年底,亞馬遜將停止使用88%的Oracle數據庫,包括97%的任務關鍵型數據庫。他的推文得到了同事亞馬遜CTO Werner Vogels的支持,后者寫到:Oracle數據庫曾經是世界上最大的,并加上了一句“愿靈安眠(RIP)”。
二者的爭斗由來已久,科技自媒體云有料就曾對此寫過一篇文章《冤家易結不易解”!亞馬遜Oracle三年互噴實錄》,收錄了Elliosn、Jassy以及Oracle聯席CEO Mark Hurd之間的“互動”:



來源:云有料
亞馬遜多年來一直在努力從Oracle領先的數據庫平臺遷移到RedShift,Aurora和DynamoDB等本地AWS服務,因為他們的高級管理人員之間這樣的口水戰愈演愈烈。而CNBC還援引熟悉此事的人士稱,今年8月份亞馬遜就認為距離實現其長期以來完全脫離Oracle的計劃已不到兩年的時間。
亞馬遜打開“去Oracle化”大門
其實,對于各大企業來說,在Oracle的數據庫上運行公司業務也沒有什么問題,畢竟Oracle的數據庫在業內數一數二,而且它的自制數據庫和第二代的云產品看起來也很美好。但是,似乎Ellison和Oracle并沒有專注于如何去幫助這些超大型的云玩家在自身數據庫更好地運行,反而是借此來嘲諷對手,并為自身進行營銷與宣傳。最終,他們招致的結果很可能就是這些客戶背后的“一記悶棍”。
國外科技媒體CRN就此事件詢問了一些專家與企業高管,其中,AWS合作伙伴Pinnacle Technology Partners的執行合伙人Ethan Simmons就表示,他對Jassy的推文內容以及亞馬遜渴望脫離Oracle的想法并不感到意外。
“我們的客戶要求我們幫助他們做同樣的事情。”Simmons說道,“毫無疑問,亞馬遜將成功將其所有系統遷移到自己的數據庫產品中。隨著時間推移和資金的不斷注入,任何事都有可能實現。“
“亞馬遜以吃獨食而聞名。 為自己開發應用程序,然后將其產品化,供全世界在其AWS云上使用,“AWS合作伙伴Onica的首席增長官Jarrod Levitan說道,“鑒于亞馬遜與Oracle的關系,以及他們最近宣布結束對數據庫的使用,我希望看到AWS服務的增強功能可以激勵并使Oracle客戶更容易將數據遷移到AWS豐富的數據存儲和工具集。”
綜上,對于使用Oracle數據庫的各類SaaS和其他云供應商而言,亞馬遜的舉動可能是一個重要的里程碑。比如,Salesforce也具有很強地離開Oracle數據庫的意愿,但它仍必須與Oracle保持著目前這種有些奇怪的競爭+合作關系,以降低自身成本。同時,Oracle的另一個老對手SAP的云計算工作也在很大程度上依賴于Oracle的數據庫。 亞馬遜的離開,很可能會牽起一番有關“去Oracle化”的討論與熱潮。
Oracle前途未卜
在2018年,Oracle似乎時運不濟,接連遇到了較大的變故。如,云業務增長的放緩,自2018年初以來,Oracle的云業務在出現了高速增長增長后開始放緩。數據顯示,Oracle 2018財年第一財季云和本地收入較上一年同期的74億美元增長9%,但這個數字在2019財年第一財季時并未出現太大變化。而在云服務和許可證支持收入僅增長3%的情況下,本地服務銷售的下滑將整體收入增長降低至僅有1%。
而接下來的打擊可能更加強烈,9月底Oracle向美國證券交易監督委員會提交的文件中表示,公司“長期休假”的產品開發總裁Thomas Kurian將徹底離開公司。 作為一位在Oracle工作了二十多年的“老人”,Kurian不僅長期擔任公司要職與被人譽為Oracle二號人物,更是整個Oracle云產品的開發與設計者。
在他的領導下,Oracle Fusion 中間件業務線路成為了該公司增長最快的部門,也讓其成為 業內領先的中間件產品套件。 而后Oracle的旗艦云ERP產品Oracle Cloud ERP也是出自于Kurian之手。
有評論者認為,Kurian的退出,背后反應出的也是當前Oracle的業務窘境。CRN作者Joseph Tsidulko認為,Kurian的退出是因為Oracle的云業務因增長緩慢而陷入困境,并且認為公司正在通過不可持續的高壓銷售策略來歪曲銷售數據。目前尚不得知,Kurian的離開會Oracle帶來多大的影響,但Oracle勢必會需要較少一段時才能度過這一段動蕩時期。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前Oracle員工也表示Kurian的離開是Oracle的一個巨大損失。“他是產品戰略背后的大腦,沒有其他人可以取代他,” 該前員工說道。
此番亞馬遜的大舉撤離,勢必會給今年本就比較動蕩的Oracle再造成一次“成噸的傷害”,特別是它可能會在數據庫市場中引發一波“去Oracle化”或“倒Oracle化”潮流,其影響恐怕會在下一份季度財報得見。不過,這就意味著Oracle的一蹶不振嗎?倒也未必,還記得當年“去IOE”的口號喊了那么多年,但至今IOE三家在各自優勢領域依然優勢明顯,在數據庫領域中,我們尚未見到能夠對Oracle造成顛覆性沖擊的產品或廠商。
而在Oracle手中還有一張的王牌:NetSuite,差不多在收購后的兩年后,NetSuite就成功將Oracle的云業務塑造成了公司銷售額增長的最大推動力。因為NetSuite不僅擴展了Oracle整體的市場份額,并且還將中小型企業拉入到Oracle的客戶群體當中。這樣的論斷并非空口無憑,NetSuite的云ERP系統能夠幫助企業管理自身大部分的業務,并且還可以根據商業模式與特殊流程進行按需定制,在被收購時NetSuite已經獲得了制造、能源、教育等諸多行業的中小企業青睞。或者說,NetSuite已經為企業打造出了一個高定制化、高可擴展性的云技術平臺,這相比于傳統ERP來說優勢明顯。
常有人攻擊Oracle的模式、體系已不再符合現代化客戶的要求,而且進入古稀之年的Ellison腦子還冥頑不靈,這的確是Oracle目前的問題,也很有可能就是它目前業績表現不佳的原因。但同時,作為一家極具影響力又歷史積淀深厚的巨頭級供應商,我們也希望它能夠真正到一條屬于自己的“新”道路。
Good Luck,Oracle guy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