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G承載網運營難 機器學習技術搞得定
5G商用時間越來越近,留給運營商建設5G承載網的時間已經不多了。根據預測,5G時代普通用戶的每個月數據使用量將達到45GB左右。而視頻、物聯網、直播等行業日流量將達到PB級別。面對應用復雜,海量流量,機器學習具有洞察驅動自動化和實現流程自動化的功能,可以幫助運營商搞定5G承載網。
5G承載網新架構需新鮮血液
三大運營商的5G規模商用,都定在了2020年。在這一年多的時間里,運營商需要加班加點的來建設5G承載網。4K視頻、VR、在線游戲等,都讓用戶在5G時代會消耗更多的流量。此外,物聯網的爆發會讓接入設備成百倍的上升。
因此,構建全新的網絡架構是三大運營商的一直選擇。除了將網絡功能虛擬化(NFV)、軟件定義網絡 (SDN)、大型互聯網公司實踐(CORD,SDL,DevOps)等手段外,機器學習正開啟5G承載網的智能時代。
機器學習來搞定
對于運營商來說,為什么要引入機器學習功能至承載網?正是因為機器學習擁有洞察驅動的自動化特點,可以在目的與結果之間形成閉環。比如,用戶要訪問一個網站觀看視頻,機器學習會進行可編程的運營商級SDN控制、網絡供應與優化、服務自動化對信息進行處理,并進行反饋。
另外,機器學習還可以實現流程自動化功能。比如,機器學習功能可以深入分析網絡流量,提供網絡優化與深度運營能力,大力保障現代化IP網絡的安全。通過應用行為,進行網絡分析,實時進行網絡動態調整。
無需硬件投資 值得信任
機器學習植入5G承載網,不需要任何的硬件,是純軟件的形式。原來對于網絡中信息和數據的收集,是基于網絡探針這一硬件的方案。這一方案投資不菲,而且對于網絡的穩定性會產生影響。機器學習方案,無需替代和植入硬件,只要放在承載網絡中跑起來,就可以實時進行分析。
截止到目前,全球已經有150個運營商和企業用戶,已經將機器學習方案植入到網絡架構中。在進行速度、安全等測試后,都表明機器學習方案可以有效解決5G承載網的問題。
結語:
目前來看,機器學習植入5G承載網還沒有出現弊端。留給三大運營商調整5G承載網的時間還有一年多。在新的網絡架構中,不斷引進SDN、NFV、AI、機器學習等新技術,目的都在于解決5G網絡處理信息的能力。機器學習技術的加入只是一個例子,不管什么技術,***都是改善用戶的5G網絡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