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為生態伙伴精英賽:以人才為本,促生態融合
又是一年華為生態伙伴精英賽。
作為華為大范圍牽引伙伴能力成長方向,以賽帶練的這場賽事,剛剛公布了進入決賽的榜單,決賽將于9月14-16日在華為北京研究所舉行。
華為一直倡導多方共贏的生態理念,不斷培養ICT人才,培育生態各方的技術力量。華為生態伙伴精英賽則是華為以人為本,聚合生態效應的一個樣板。
1
個人賽優化,加速ICT生態融合
據了解,華為生態伙伴精英賽,可追溯至2013年,至今已舉辦6屆。2018年,華為在原賽事基礎上,又進行了許多的改革。
首先,將個人賽增加為5個,分別是:解決方案精英賽、服務精英賽、商務精英賽、地市銷售精英賽、華為云精英賽。其中,后兩項為新增賽事。
增加地市銷售精英賽的目的,是為了提升地市銷售能力。而新增的華為云精英賽,則是為了考核華為云相關伙伴人員的專業能力。
其次,對原有的賽事又進行了優化。比如由“自帶案例”更改為“指定***”,再比如,由“理論宣講”更改為“典型場景實操/模擬+宣講”。很顯然這樣的優化,讓比賽更接近于實戰,不僅達到了加強場景化考核的目的,也牽引伙伴增強實戰能力。
第三,讓更多的人群參與到賽事中來。在服務精英賽中分別模擬了9個典型的服務場景,進行網規、投標、安裝部署等實操演練。其中,數通安全和IT賽道的決賽期間,會有來自客戶和ICT學院學生的HCIE共同參賽。讓參賽的生態角色更加豐富,影響范圍更廣泛。
第四,今年的賽事與去年的選手進行了聯接打通。在解決方案精英賽當中,創新設置了“擂臺賽”,讓通過復賽新入圍的選手與去年獲獎選手打擂爭奪桂冠。既做到了生態在時間線上貫通,也***程度上讓生態精英賽有了更好的傳承感。
在我看來,個人賽的這幾項優化,完全達到了以賽帶練的目的,不僅更強調實操,結合真實案例,還與2017年的賽事形成了有機連接,對ICT生態的加速融合起到了不小的作用。
2
公司賽創新,用新模式激活生態伙伴協同
既有個人賽也有公司賽,這一直是華為生態伙伴精英賽的特色。公司賽更能夠體現出合作伙伴團隊作戰的能力。
所以公司賽的創新,一定程度上可以推動合作伙伴自身的轉型。在今年的賽事當中,新增了解決方案綜合服務賽,其目的就是模擬云網協同等多產品服務典型實戰場景,牽引多產品金牌伙伴向綜合服務轉型。
通常來講,銷售型的合作伙伴因為固有的業務模式,對服務化轉型經常是“談虎色變”,那么解決方案綜合服務賽的推出,顯然可以有效地推動這種類型的合作伙伴,在未來通過服務獲利的能力。
而在原有賽項優化方面,華為生態伙伴精英賽的創新更值得推崇。
聯合解決方案推廣賽的新模式,是由銷售型伙伴(B)宣講/模擬講標“華為+ISV(A伙伴)”聯合解決方案,促進“華為+A->B”的商業模式。***的變化是:參賽者由“A+華為”的結構轉變為銷售型伙伴的結構,華為員工作為教練。同時,競賽形式由“聯合方案宣講”變為“模擬講標”,而評委則由A參與擔任。
這樣的優化有什么意義呢?
這里面的“A”是指ISV,“B”則指生態中的所有銷售該解決方案的其他合作伙伴。那么此次聯合解決方案推廣賽以B伙伴模擬講標“華為+A伙伴”方案的形式進行評比,A伙伴(ISV)升級為評委,幫助B伙伴更好地理解聯合解決方案。這等于是在華為生態的內部,又創造了一個可以自我循環的次級生態。
必須承認,只有對生態建設和創新有多年研究的華為,才能想到這樣的模式,來形成合作伙伴之間的協同與創新。
3
這場生態競賽傳遞了哪些價值?
華為在今年一直在倡導“黑土地”理念,通過聚焦ICT基礎設施和智能終端,提供一塊信息化、自動化、智能化的“黑土地”,然后讓生態在這塊“黑土地”上自由生長。由此,華為繼續深化“平臺+生態”的戰略。
那么,人才生態作為ICT生態的一部分,華為一直是非常重視的。華為源源不斷提供各種技術人才培育的有效機制,幫助合作伙伴培養進階人才,真正做到了“授之以漁”。就華為生態伙伴精英賽本身,也傳遞了許多信息點。
- ***,連續6年的華為生態伙伴精英賽,華為通過“以賽帶練”的模式,大范圍牽引伙伴能力成長方向,同時也讓合作伙伴少走彎路,能夠跟得上華為前進的步伐。
- 第二,華為生態伙伴精英賽自身已經形成了獨立的品牌價值,可以樹立華為ICT人才生態的品牌。如今華為每年為ICT產業鏈培養人才超過萬名,這些成績與華為深入培育ICT人才生態是分不開的。
- 第三,所謂友誼***,比賽第二。所以賽事本身也是一個小范圍的社交圈,可以促進華為與各類伙伴間的相互了解,并促進合作與銷售。這是典型的多方共贏的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