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為梁華:給機器以智能、給服務以平臺
8月23日,華為公司董事長梁華出席首屆中國國際智能產業博覽會開幕式并發表主題演講,分享了對于智能化、數字化的思考。梁華表示,自工業革命以來,通過“給生產以機器”,人類社會大幅提升了生產的效率,但是經過200多年的持續發展后,單純依靠機器提升人類社會生產效率的方式已經遇到了瓶頸,客戶服務體驗和企業運營效率的諸多問題也難以通過機器來解決。在梁華看來,“這就需要我們給機器賦予新的引擎:給機器以智能,讓機器擁有語言、視覺、邏輯分析、數據處理、身體運動等能力,通過智能機器來進一步釋放生產制造、特別是服務業領域的潛能。”
梁華同時表示,通過“給服務以平臺”,讓數字化技術和數字化平臺,幫助企業建立數據驅動的運營系統,構建數字化生產和數字化商業模式,顯著提高運營效率、可靠性和預測能力。在“給服務以平臺”的過程中,應以智能化、平臺化的方式來使能各行各業,實現企業從制造環節的產品增值,向運營環節的服務增值的商業轉型,而不僅僅是單純的賣單點技術、或者賣單個的產品。
梁華分享了華為的人工智能戰略和做法。“華為聚焦ICT基礎設施和智能終端,立足于打造云服務、智能化的‘黑土地’平臺。我們堅持依托云服務、人工智能等技術,構建數字化平臺改造自身內部管理、提升內部效率。”梁華舉例說,最近幾年,華為選取了技術服務、財經體系作為突破口,已經取得了明顯的成果。華為在很多地區的網絡規劃、網絡優化以及基站規劃設計,已經因AI技術的介入實現了效率提升。
“華為堅持人工智能的關鍵是基礎研究突破和應用場景化。早在2012年,華為諾亞方舟實驗室就正式投入AI的基礎研究、算法研究、算力研究,歷經多年積累,已經應用在了手機等終端產品上;我們識別人工智能技術應用場景,把復雜的場景做簡單,讓AI高而不貴;人工智能需要通過大量的數據和行業知識訓練才能發揮效益,我們會守住數據邊界、合法使用數據,打造‘用得起、用得好、用得放心’的人工智能、云服務平臺,以此來使能客戶、產生價值。”梁華說。
梁華也特別強調,作為前沿技術,人工智能的發展必須扎扎實實打好基礎,需要長期重視基礎研究。不能為“人工智能”而“人工智能”,也不能“泡沫化”和“趕風口”,要針對實際業務場景,充分應用算法、算力、數據的積累,產生實際效果和收益。華為以技術創新和客戶需求驅動公司發展,我們將主動洞察行業趨勢和客戶需求,持續加大在技術創新上的投入,開放與合作,共生與共贏,真正使能行業和客戶,創造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