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倍幣狂歡已結束?45個大佬的24條區塊鏈潛規則,全部公開!
// 導讀
本文來自區塊鏈愛好者社區Coin Crunch,作者的團隊在2個月里走訪了45個項目,和50多個項目創始人面對面采訪交流,才總結出這份「區塊鏈24條軍規」。作者語言詼諧幽默,又飽含深入的洞察。不論想在區塊鏈領域創業還是投資,都不可不知喲~
這是最好的時代,這是最壞的時代。
很多人一夜暴富,很多人血本無歸。
大約三個月前,我們實在是看夠了拼拼湊湊的白皮書,看夠了自稱下一個百倍幣的3分鐘項目推介視頻……這些加密貨幣都在標榜自己未來的價格會一飛沖天,讓投資者「一幣一別墅、一幣一嫩模」。
我們受夠了。我們決定走出辦公室,去見見真正的項目創始人、開發者,聽他們面對面跟我們講講心里話。
3個月后,我們走訪了超過45個區塊鏈項目,與50多個項目負責人交流。我不是說這些話里的每一句都絕對正確,我只是向各位分享從CEO、創始人們那里得來的觀點——這些觀點在別的地方可是看不到聽不見的。
所以,讓我們開始吧。
粗體字是 CEO 的觀點,下面小字是我們的解讀。歡迎大家也參與討論。
第1條
不要以為傳統風投公司投早期科技公司時知道自己在干什么。成功的項目并沒有明確的規律或標志。絕大多數風投投的項目都失敗了。加密貨幣項目同樣如此。
我相信大多數參與ICO和區塊鏈項目的早期投資者并不知道他們投的項目是做什么的,這就是為什么他們希望把真金白銀投向人氣高的項目,因為這是唯一靠譜的辦法。
重點是要記住,就算是風投基金,也不能準確衡量一個項目是否會成功。
判斷項目會不會成功本來就很復雜,更何況區塊鏈技術和愿景的落地就更難預測了。
第2條
頭部項目面臨的最大挑戰是如何吸引開發者和真實用戶。資金對頭部項目來說并不是大問題。以后ICO 會越來越少,私募會越來越多。
我認為普通人能擠進頭部項目ICO的時代已經結束。我不想這么直接,但事實如此。
以后項目融資會更多轉向風投基金,而不是像去年那樣都直接 ICO(眾募*)。項目融資會更多轉向風投基金。原因很簡單,相對普通投資者而言,大型風投基金為項目提供了巨大的附加值。從宣傳推廣能力到資源支持網絡,對大多數項目方來說毫無懸念地會選大機構,而不是老百姓。
更別提大多數風投基金通常都是100%符合法律規定的,在合規方面完美無缺。而普通人在不同國家不同監管環境下,投資行為不總是能得到法律保護。
ICO 嚴格意義上不是「眾籌」(crowd-funding)而是「眾募」(crowd-sale)。與大家熟悉的眾籌不同,眾募是指產品或服務未面世之前,發行相應的通證(token)以籌集資金。對其前景看好的投資者購買了這些通證之后可以通過P2P或交易所轉讓獲利。投資者并不是產品或服務的直接使用者,只是為項目提供啟動資金而獲利。
第3條空投將成為新的ICO。
過去的幾個月里,我們與許多選擇空投模式的項目方進行交流,這種模式可以規避合規性的審查。
空投也能讓他們免于不停地回答電報群里一大幫人的“什么時候上交易所”、“什么時候發幣”之類的叨逼叨。
現有的ICO眾募方式絕對是混亂的,也容易成為黑客攻擊的目標。我們預計未來所有頭部項目都會被風投資金搶奪一空。
第4條
總體上看,SEC對加密貨幣持友好態度,并希望區塊鏈社區能先行自律。
我們不便透露姓名,但是在我們溝通過的人里,有的經常與SEC(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交流,有的曾在SEC工作,還有的正在努力給政府官員做加密貨幣的普及培訓。
官員們認識到,巨大的轉變即將到來,他們需要主動適應這一轉變。我個人并不為監管擔心,實際上我是歡迎監管的。
有很大比例的個人投資者,要不就是英語不夠好,無法辨別哪些是詐騙項目,要不就是教育程度太低,或者干脆就是——太懶。
第5條
流動性是加密貨幣最大的難點之一,也是幣價波動大的原因所在。這里最大的問題是缺乏流動性資金池。
這一點非常容易理解——我相信屏幕前的很多人也正是因此而「被割韭菜」。
缺乏流動性意味著操縱市場的交易訂單變得很容易,這就會導致更多的價格波動。流動性沉淀在單個的交易訂單里,而不能在不同的交易所之間共享。
去中心化交易所(DEXs)有望改變這一切。
第6條
大多數智能合約都不安全,最終將會出現某種驗證安全的標準。
許多區塊鏈項目都正在尋求查驗智能合約里大量安全漏洞的機制。國際加密學研究協會(IACR, 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for Cryptologic Research)2016年的一篇報告就指出:智能合約中的安全漏洞竟高達34200個。
嚇死爹了!
由此得出的結論是,最終將會有一個全球公認的標準來查驗智能合約。這有點類似于某個受到廣泛公認的組織提供的標準認證或印鑒。
無論是哪一個項目做這事,都會極具價值。
第7條
受特定文化氛圍影響的人群,會更快接受加密貨幣。有些國家的文化更適合加密產業快速發展。
像韓國和日本之類電子游戲行業非常發達的國家,有超過一半的人口熱衷于電子游戲,而虛擬貨幣一直都是這些游戲里必不可少的要素。
因此,如果有一天人們賦予這些虛擬貨幣以真實的價值,民眾并沒那么難以接受。
而另一方面,有些國家的技術文化還不太成熟,那些國家大概只有賽博朋克愛好者和投機分子能接受加密貨幣。
第8條
2017年是加密貨幣的井噴年。
我們目睹過許多偉大項目的誕生,我們也見過更多垃圾項目。我沒有嚴格統計過,不過我會說現有的項目里98.5%是垃圾,只有剩下的1.5%有些質量。
但這不是關鍵。關鍵是:我們必須經過這種演化的階段,才能達到目前的狀態,并進一步走向未來。
想想生物進化的過程吧。合法合規的好項目將會不斷改變、發展和繁榮,而那些不做事的「空氣幣」項目自然會被淘汰,走向滅絕。
第9條
激勵機制是任何通證最需要好好設計的部分。
查理·芒格作為巴菲特的得力搭檔,曾說過一句名言,非常適合加密貨幣:
“你給我激勵,我幫你把事辦了。”
(Show me the incentives and I’ll show you the outcome.)
很多項目團隊都忘了這一點。有些人似乎都不肯花個二十分鐘來好好設計通證的激勵功能。設計激勵機制首先要確保有一個強健、能自我修復的生態系統,并長期存在,可持續發展。
這也是任何網絡效應的基礎。
第10條
加密貨幣的總市值最終將達數萬億美元。
這就不多說了……
第11條
ICON*這項目無敵了!
本周的夢幻項目安利——
高科技 + 有300個項目的孵化器 + 理念先進 + 完善的區塊鏈生態系統 + 成千上萬的韓國人 + 良好的推廣 = ICON天下無雙。
ICON(代幣號為ICX)是韓國第一個ICO項目,號稱韓國的以太坊或者韓國的NEO。和其他智能合約平臺相比,ICON最大的不同在于:其定位是對政府的。它要讓很多公共機構加入社區,再把社區連通起來。社區內部是單獨自治的區塊鏈,用跨鏈技術把全部社區連通形成大區塊鏈。ICON 項目野心勃勃,未來還計劃做去中心化交易所和人工智能。關于ICON的中文文章幾乎沒有,白皮書為英文和韓文,是韓國最瘋狂的區塊鏈項目之一。
第12條
大多數認真的開發者根本不在乎幣價,他們一心沉醉于技術。
這是我們不止一次看到的情形。
不論是各種會議還是訪談,我們都會發現優質項目的團隊根本不擔心他們的投資或幣價。他們只是不斷地開發,專注于手頭的工作。
我認為這說明了真正堅定持有的投資者應該具備什么。那就是:對該項目的技術和發展方向有絕對的信心。
幣價起伏,不過是康莊大道上的暫時顛簸罷了。
第13條
區塊鏈是個特殊領域,你最好什么都懂一點。
這是一個絕無僅有的領域:長期投資者需要鉆研大量課題。
政策監管、通證經濟、應用功能、可擴展性,以及如何組建社區。如果說有什么區別的話,那就是投資加密貨幣要比投資傳統藍籌股難得多。
你需要理解五花八門的信息動態,要像個風險投資人一樣思考,而且還沒有類似市盈率(P/E)這樣的指標來輔助決策——嗯,要是有的話,大概只有「市夢率」。
第14條
比特幣的場外交易量大得驚人。
比特幣(BTC)的主要交易量并不在各大交易所里。
一切都在場外進行,買賣雙方直接買賣海量的比特幣。
到底是誰在買比特幣?
隱形的金融大佬們以不同的名目或公司進行購買操作,所以你完全不知道背后是誰。
總之,大多數人是一點一滴地攢比特幣,而他們則像是胃口無限的怪獸那樣買買買……
這或許也部分解釋了,交易所內的行情,其實并不只受交易所內的資金和買賣影響。比特幣場外交易的「黑市」是一個難以量化卻又真實存在的神秘世界。
第15條
加密貨幣需要一個健康的衍生品市場。
空頭交易和其他衍生金融工具會保持傳統證券市場的健康穩定,降低波動性。
我一開始不太懂這是為什么。于是我只好像個五歲的熊孩子一樣,請一位去中心化交易所的創始人幫我解釋。反正我學到的結論就是:雖然做空的人往往會拉仇恨,但他們是任何健康市場的重要組成部分。
如果你有興趣,可以了解一下 Market Protocol 和 0x 這樣的項目,他們為區塊鏈行業帶來了衍生品交易。
第16條
不論唱衰加密貨幣的人怎么說,真正大機構的資金還沒進場。
美國傳奇基金經理 Mike Novogratz 曾說:“比特幣將是我們一生中最大的一場泡沫,價格將去往他們該去的地方”。
然而我要說的是:仍有海量資金尚未進場。
我說的是養老基金、教師退休基金和大型指數基金。他們還沒有進入加密貨幣市場,在相當一段時間內也不會進入。
原因有兩方面:
首先,市場缺少托管服務,使他們無法方便地買入和保管加密貨幣。
其次,目前加密貨幣市場對他們來說波動太大了。
所以,目前進入加密貨幣市場的絕大多數“大錢”都是主投科技行業的風投基金和一些家族理財機構。
第17條
密鑰管理服務(KMS)在未來有巨大的市場需求。
大多數人沒工夫保存他們的公鑰,就算他們試著去存,某些專業人士都難免會把事情搞砸(我就不說是誰了……)。
一般人不想變成他們自己的銀行,這點無可厚非。
保存自己的私鑰,真是讓人提心吊膽。
要知道大多數人甚至連存錢的責任心都沒有,更別說隨身攜帶一串能讓別人在一兩秒里就偷走你全部錢的秘密數字。
在未來,秘鑰管理服務(Key Management Services)將是一個非常非常非常巨大的市場。相信這個領域甚至可能會出現加密貨幣銀行。
第18條
區塊鏈不是私有的,公司把數據存儲在公共賬本上其實違反了數據隱私法則。隱私層的潛在機會巨大。
如果你認真了解過區塊鏈技術,也在新項目上投過錢,那么你肯定讀過數據安全法規。
我見過很多的區塊鏈應用(Dapp),它們支持解放人工、提供免費數據,或者創建開放市場。
聽起來還不錯……
但是你的白皮書里沒有一行字提到如何儲存這些極其私密、敏感的數據,而這些數據卻是由一系列高度完備的國際數據安全法管轄的,是這樣吧?
區塊鏈數據的隱私性要集成在底層公鏈上,或作為頂層構建在協議層之上,這會創造出巨大的市場,對于用戶需要分級的 app 也是必不可少的。
第19條
加密貨幣的殺手級應用,是更快的技術創新與資金籌措。
人類歷史上第一次,普通投資者也可以參與風險投資。這個曾經屬于頂層富人的產業,現在向我們這些老百姓也開放了。
是的,這引來了許多詐騙犯和江湖騙子,但也毫無疑問加速了技術創新。
第20條
數據是新的石油。
越來越多的人會開始認識到數據有多重要、有多強大,值得被好好保護。
數據是新的石油,像 Facebook 和亞馬遜這樣的公司將是全球石油美元的新生代霸主。
幸運的是,區塊鏈可以提供一種可靠的方法來打破這些數據倉庫,區塊鏈會創造一個通過共享數據來解放數據的世界。與此同時,仍然會保存一個無法篡改的數據賬本,或數據的原始所有權記錄。也正因此,區塊鏈會讓數據的創造者獲得獎勵。
第21條
折扣類通證的模式非常棒。
如果你還不知道「折扣類通證」(discount token)是什么,其實很好解釋。
想想獎勵積分或航空里程。
你能從折扣類通證中獲得不少好處。首先,它們并不是證券。其次,它們鼓勵網絡的使用和參與。第三,人們傾向于持有它們以備將來的使用,這有助于維護價格穩定。第四,它仍然允許使用其他加密貨幣或法幣訪問系統。
我認為折扣類通證的模式將在2018到2019年才會變得更流行。
第22條
人人都愛以太坊。
我們采訪過的每個項目和開發人員都熱愛以太坊(Ethereum)、以太坊社區以及他們正在努力構建的東西。
以太坊社區的許多元素都體現了同樣的價值觀和理念。正是這些價值觀和理念,吸引著人們踏足區塊鏈世界。
我個人預測 ETH 會在未來2-3年內擁有比現在大得多的市值。
第23條
胖協議理論仍然是非常實用的。
「胖協議」(FAT,File Allocation Table 文件配置表)的概念是,在協議層而不是應用層上獲取價值。相對于互聯網之前的「瘦協議」,比如SMTP、TCP/IP 以及 HTTP,這類分享型協議在提供巨大價值時,卻沒有辦法獲取價值。而胖協議的最佳實踐就是以太坊、EOS 這樣可以根據協議直接創建具有價值應用的協議。這一概念最早由 Joel Monegro 在2014年的一篇論文里提出。
我基本上同意這些說法。我們聊過的大多數創始人都認為,我們正處于這個嶄新的區塊鏈世界的早期,而底層協議類的項目,具有最好的長期投資價值。
專業建議:最好挑選那些能夠孵化新項目的底層項目。
第24條
人人都想完完全全搞明白「區塊鏈到底是什么」
——然而沒有人能做到。
唉……
解脫~是肯承認這是個錯~。(誤)
作為一名創業者,我的生活始終伴隨著這種感覺:我真的不知道自己到底在做什么。
區塊鏈世界似乎沒有什么不同。許多項目在開展的過程中也是琢磨問題,建設網絡、探索新的想法。
這就是我們當前發展階段的美好之處。學習新知識、挑戰你以為自己知道的東西,真是激動人心的時刻。
這就是你不能錯過的「24條區塊鏈法則」。
希望對你有所啟發。
最后,多說一句。
與全球各地的項目方對話,看他們以同樣火熱的激情去解決同樣的問題,這使我對區塊鏈行業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樂觀。
伙計們,且讓我們共赴這趟狂野而激動人心的旅程。
各就各位,好好享受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