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島湖論道 借貸寶、螞蟻金服共話隱私保護
步入2018年,中國的網民規模逐步趨近8億,龐大的網民基數帶來了互聯網大數據時代的繁榮,同時也給網民隱私安全問題帶來了更高的挑戰:該如何界定隱私,該以何種措施有效保護隱私安全,互聯網平臺該承擔怎樣的責任等一系列疑問成為了擺在各個互聯網平臺面前的一道重要考題。
作為互聯網問題的重要關注者,上海金融與法律研究院于5月4日正式主持召開“網絡平臺治理系列研討會”,首場會議以“網絡借貸與個人信息保護”為主題,邀請了國內金融法律領域的***專家學者,以及螞蟻金服、借貸寶、騰訊等互聯網金融行業巨頭共同參與到話題的討論之中。論壇旨在共同厘清互聯網平臺個人信息保護的相關內容并提出專業意見,為國家相關立法部門提供參考,同時為業內企業的良性發展提供指導。
作為互聯網隱私安全問題的聚焦點與實踐者,幾大互聯網金融企業代表分別站在各自視角陳述了看法。其中,螞蟻金服戰略部高級總監齊新宇從目前互聯網隱私保護存在的實際問題與實踐方向角度發表了意見,她認為:當前隱私保護已經是一個全社會高度關注的熱門話題,個人、企業和國家三方都認為應該完善和加強隱私保護。但是目前并沒有形成同時滿足個人、企業和國家三方需求的共識。一方面,隱私的含義和外延因時、因人、因事而異;另一方面,技術進步、商業利益及其拓展、政策的未知和變化,極大地增加了隱私保護的難度。這種困境給業內企業帶來了現實的挑戰。
同時她表示,中國是世界上數字經濟發展最快的國家之一,但在數據安全和隱私保護方面的理論研究和法律都明顯滯后于實踐。限于不同討論者的基本出發點、分析框架存在很大差異,所以關于隱私保護的討論往往很難達成共識。目前迫切需要建立一個清晰的隱私保護框架,以便聚焦核心問題,提出有針對性、可持續性、可操作性的應對框架。
借貸寶副總裁曾軍則立足行業,具體闡述了企業競爭、創新與互聯網隱私安全之間的關系。他認為:在競爭激烈的大環境下,網貸平臺感興趣的,不是信息,而是信用。一項信息是否采集,取決于采集成本、信息敏感度與信息相關性。成本主要是時間成本,互聯網行業也有奧卡姆剃刀:如無必要,勿增步驟。多個字段,多個頁面,用戶就得多花時間,轉化率就會下降。而信息敏感程度不一樣,有些信息一旦泄露,可能造成重大損失。平臺如果非讓用戶填寫,又無法解釋其必要性、合理性,用戶就會猶豫甚至斷然拒絕,轉化率也會受影響。個別用戶可能表現得不敏感甚至非理性,但是整體上,用戶是敏感且理性的。而在信息相關性上,假如一項信息采集成本低、不敏感、與信用相關度高,一定會被采集。如果采集成本較高,較敏感,或者與信用相關度較低,就需要權衡。現在網貸平臺上千,競爭慘烈,眾目睽睽之下,平臺如履薄冰。我們可以推定,成熟的大平臺不會采集不合理、不必要的信息。
曾軍還以借貸寶自身為例,闡述了創新對個人信息的保護作用。他表示,借貸寶應該是采集個人信息最少的網貸平臺,因為我們的業務模式是特別的——社交金融,直接借貸,平臺是名副其實的信息中介。判斷借款人信用的,不是平臺,而是出借人。與借款人信用相關的信息,存在出借人腦子里,平臺無法采集,也無需采集。平臺只需要驗證借貸雙方是本人,以保證電子借條與紙質借條法律效力相同。鑒權還是通過銀行,平臺并不截留敏感數據。
互聯網金融時代,對隱私安全的保護工作困難,復雜,卻又緊急。只有個人、企業與國家共同發力實踐,集中意見補足短板,才能形成強而高效的推動力,促成真正意義上隱私安全保護工作的落地。相信后續也會有更多企業、專家學者以及政府相關部門參與到討論與實踐中來,為切實落實互聯網隱私安全保護鋪設一條***的道路。
【責任編輯:張燕妮 TEL:(010)684766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