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服務”的變與不變
4月26日,“華為中國ICT生態之行2018”系列活動走進廣州,一場數字化時代服務的思想碰撞拉開帷幕。在剛剛舉辦的華為中國生態伙伴大會2018上,“大服務”是一個繞不開的話題。華為早在2013年就提出“大服務”的理念,并在后續的五年持續豐富和落實。回顧過去五年“大服務”的發展,從產業規模化、行業服務收入占比、服務生態多元化、人才生態繁榮度以及行業服務解決方案成熟度上,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展望未來,在數字化轉型中,“大服務”何去何從?
華為中國ICT生態之行2018廣州站服務分論壇召開
變:需求、方案、產業、
平臺、生態
正如華為EBG中國區服務解決方案銷售部部長孫勇在“華為中國ICT生態之行2018”廣州站服務分論壇的致辭上所說:”數字化轉型的大潮給產業中的各行各業帶來了顛覆性的變化,行業客戶對服務的關注度越來越大,這主要體現在服務需求的復雜化以及解決方案融合服務的大趨勢,并帶來巨大的服務市場空間,華為與生態伙伴都能實現在服務產業上的規模發展;相對應的,對服務平臺和生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需求復雜化。華為剛成立企業業務的時候,還處在“賣盒子”階段,客戶的需求主要聚焦在產品功能和性能上,而服務只是產品的配套和延伸。隨著行業的數字化轉型越來越猛烈,客戶對服務的需求也不斷演進,一方面是服務的端到端能力,二是服務適配不同行業業務。例如,建設數據中心是大勢所趨,傳統思維是建好就行,現階段客戶不僅僅是建好,更要用好和管好,這也是華為提出“大服務”的初衷。
方案融合化。服務是解決方案的重要組成部分,服務與解決方案不再分離,是一個整體。跳出“盒子”思維,服務在解決方案的前、中、后期都將發揮巨大作用。一是讓解決方案彈性并具備演進的能力,咨詢和規劃服務必不可少;二是保證解決方案的落地,方案的可交付性是關鍵;三是保障解決方案上承載業務的可靠與穩定運行,發揮方案***性能。
產業規模化。數據顯示,華為EBG中國區“大服務”在過去五年間始終保持高速增長,年復合增長率高達62%。與此同時,華為的伙伴也在服務領域實現了跨越式發展,2017年服務收入過億元的華為合作伙伴有6家,過5000萬元的有6家,過1000萬元的伙伴則達到了44家。隨著“大服務”的不斷深化,服務產業蛋糕會越來越大。
平臺智能化。云、大數據、AI等新技術的廣泛應用,必然帶來平臺的智能化。企業服務將踐行“平臺+生態”戰略,2018年繼續依托服務流程、服務專家、IT平臺&工具、知識庫等基礎支撐,夯實智能服務平臺底座,通過構建面向伙伴的共享交付平臺、統一運維平臺和服務產品開發及驗證平臺,支持生態伙伴在華為智能服務平臺上開展聯合交付、聯合運維、聯合行業服務等合作。
生態多元化。構建ASP(華為授權服務伙伴)、CSP(華為認證服務伙伴)、CSSP(華為認證服務解決方案伙伴)的多元化服務生態體系。ASP就是分包業務,是華為資源的有力補充;CSP是華為把標準化服務推出來,讓具備一定鉆級水平的伙伴,給最終用戶提供服務;此外,在2017年華為推出了CSSP計劃,把華為與伙伴的優勢能力拿出來,聯合在一起,進行優勢互補,以聯合服務的方式提供給最終用戶,它打破了原來通路上角色上的概念,只要有能力互補,共同服務好客戶,就可以成為華為服務伙伴生態的一員。
不變:客戶、合作、人才
以客戶為中心。服務從客戶中來,到客戶中去。比如,2017年初推出的CSSP計劃,就是基于客戶對行業服務方案的訴求與日俱增;還有就是2017年底,聯合伙伴推出的聯合運維模式(華為提供統一的運維平臺+伙伴現場服務能力),就是看到中小市場客戶對快速、高效運維的需求不斷升級;啟動并全力投入的項目交付驗證中心建設,就是考慮到新技術、新方案不斷應用,為保證客戶網絡的安全,方案交付前的驗證可以解除客戶的后顧之憂。
始終堅持渠道服務合作不動搖。華為企業業務成立之初,“堅持渠道服務合作不動搖”是基本綱領。它有四層含義:華為與廣大服務伙伴攜手,才能共贏;為伙伴賦能,是華為長期堅持的原則,讓伙伴不斷提升能力;華為將持續加大授權,讓伙伴在服務領域有更好的發展;發揮伙伴的服務優勢,優勢互補與聯合服務創新,滿足行業客戶復雜的服務需求。
為ICT產業鏈培養與輸送人才。人才是行業數字化轉型的源動力。華為一直致力于人才生態的全方位建設,從人才標準、產教融合、技能提升到人才供給。2018年重磅推出的華為生態大學,就是華為人才生態的全新載體,它由創新數字學院、應用技術學院和合作伙伴學院組成。
“大服務”,以不變應萬變,立足行業輻射區域。據了解,在廣東區域,2017年企業服務收入同比增長64%,CSP超過210家,HCIE伙伴認證人數超過220人,聯合伙伴共同交付重大項目超過800個,伙伴服務業績實現高速增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