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比特幣作為數字貨幣歷史上的里程碑、幣圈最夯的幣種,已經成為一個傳奇。而實現比特幣的技術——區塊鏈,則成了分布式記賬本技術革新浪潮的開端,一路高歌猛進,創新不斷。
那么區塊鏈究竟是什么?比特幣和區塊鏈之間的關系又是怎么樣的?區塊鏈未來又會有哪些發展?今天我們就來一起聊一聊。
一、什么是區塊鏈?
百度搜索一下“區塊鏈”這個詞,會出來許許多多相關的信息。雖然到目前為止關于區塊鏈的描述很多,但因為這項技術還在飛速發展,暫時沒有人能夠給它下一個準確的定義。如果非要用一句話來概括的話,可以將它理解為:
懵了?不要緊,你只需要了解區塊鏈技術的三大特性就能理解這句話了。
特性1、去中心化
傳統的中心化網絡中,對一個中心節點進行攻擊就有可能破壞整個系統;而去中心化的網絡采用分布式記錄、分布式儲存和點對點通信。
這樣一來,每個節點都可以檢驗和監督系統,避免被某個人或某個機構操縱。就算任一節點遭受攻擊或停止工作,都不會影響系統的運作。
特性2、去信任
在現實生活中,兩個完全陌生、沒有信任的人之間要進行交易,需要依賴第三方權威機構(比如銀行、支付寶)作信用背書。憑借對第三方機構的充分信任來完成交易。
而在區塊鏈這個系統中,節點之間無需任何信任也可以進行交易。因為所有節點都必須遵循同一交易規則來運作,這個規則是基于密碼算法而不是信任。
同時每一筆交易的有效性都要經過系統內所有節點的檢驗,彼此之間無法欺瞞,自然無需任何第三方介入。
特性3、不可篡改,加密安全
我們知道,當一份重要數據保管在單個人手中的時候,是很容易被篡改的。但如果同時有許多備份被不同的人進行保管的話,篡改的成本就增加了;而如果每個人還為自己保管的數據加了密碼,被篡改的可能性將進一步降低。
之所以說區塊鏈中存儲的數據“不可篡改,加密安全”,是因為區塊鏈技術設計了一個機制,使得作弊的成本大大增加,同時很輕易就可以識別出偽造的數據。
這個防止篡改的方法就是哈希算法。哈希算法能將任意原始數據,不論是圖片還是音樂,對應到特定的數字,稱為哈希值。只要有節點惡意篡改,哈希值就會發生變化。哪怕是使用比普通計算機快1億倍的量子計算機,想要破解哈希算法也不是件容易的事兒。
如果有節點想要顛覆一個被確認的結果,付出的代價將遠遠超過得到的收益。所以寫入區塊鏈的數據只能被讀取,無法篡改和刪除。
好,現在你對于區塊鏈已經有一個初步的了解了。以后給朋友介紹區塊鏈的時候只要牢牢把握這三大特性就可以啦。
二、比特幣和區塊鏈是什么關系?
現在大熱的比特幣(BitCoin)是一種全新的電子貨幣系統。它不需要受信第三方的介入,完全采用點對點的形式,是一個去中心化開源的加密貨幣。實現比特幣的技術就是區塊鏈(Blockchain)。
區塊鏈是比特幣的底層技術,比特幣只是區塊鏈技術的一種應用。只因為區塊鏈的基本思想誕生于比特幣的設計之中,所以造成不少人誤將比特幣和區塊鏈混為一談。
如圖所示,區塊鏈技術的應用領域及發展潛力都遠遠超越了比特幣。
所以,除非特別指出是“比特幣區塊鏈”,否則我們說“區塊鏈技術”的時候,往往與比特幣沒什么必然的聯系了。
三、未來,區塊鏈可以為我們做什么?
2008年11月1日。中本聰發布了比特幣的創世白皮書——《比特幣:一種點對點的電子現金系統》。
伴隨著比特幣的誕生,作為比特幣底層技術的區塊鏈也進入了公眾視野。如今區塊鏈已經從比特幣系統中剝離出來,在金融、貿易、征信、物聯網、共享經濟等諸多領域嶄露頭角。
雖然我們前面說,區塊鏈是一種通過去中心化和去信任的方式由多個節點集體維護一個可靠數據庫的綜合性技術,可是千萬不要簡單地把區塊鏈等同于數據庫。誠然它也可以存儲數據,但解決的最核心的問題是多方互信。
這種信任不需要試探,不需要考驗,不是基于脆弱的人性,而是密碼算法的運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