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也算泄密,看Facebook這黑鍋背的!
丑聞、數據濫用、60億美元蒸發……,
小扎在英美9家報刊正式道歉……,
看這陣仗,你是不是覺得發生了天大的事情,
一段時間以來,Facebook數據泄露占據了更大公司頭條。
與新聞相比,我更加關注:Facebook泄露了什么數據?是怎么泄露的?很可惜,從各大新聞媒體并沒有看到類似敘述。
通過朋友推薦,看到了Facebook泄密事件的分析和報道,也終于搞明白了事情的原委:
所謂數據泄露來自一個劍橋大學研究員開發的“This is your digita llife (這是你的數據生)”第三方性格測試軟件,這類趣味測試,無論東西方總是能夠吸引用戶,有30萬Facebook用戶下載并通過Facebook賬號登錄進行了測試。由此,該軟件獲得了30萬名用戶的居住地和點贊內容等信息,通過接入其Facebook好友信息,推測獲得了約5000萬目標用戶。
需要說明的是:該軟件經過了30萬Facebook用戶授權。后來這些數據信息被輾轉交給了Cambridge Analytica,也就是本次事件的主角。據說,Facebook當時采取了一些應對措施,并要求Cambridge Analytica銷毀這些數據,并得到了首肯,但Facebook不是執法部門,無法核實是否真的銷毀了這些數據。
Cambridge Analytica在事件之后發表聲明稱,他們就已經刪去了所有數據。據了解,在服務特朗普競選團隊過程中,Cambridge Analytica負責確定潛在受眾,另外有團隊設計針對性廣告,這就是所謂數據泄露事件的真相。
果真如此的話,也應該是Cambridge Analytica主要責任,要背鍋的話,應該輪不到Facebook,Facebook最多次要責任,甚至也是受害者,對嗎?這就是現實:誰知道Cambridge Analytica是誰啊?這就叫樹大招風!
Facebook這黑鍋背的!
讓人感覺不解的是:Cambridge Analytica其實并沒有直接使用Facebook用戶登錄數據,而是采用了匹配廣告,一種精確營銷的方式。這也是Facebook的主要收入的模式,如果特朗普團隊沒有把這個項目交給Cambridge,而是交給Facebook,還有所謂數據泄露事件嗎?
按照國內企業的做法:Facebook完全可以組建兩個團隊:一個團隊負責特朗普;另外一個團隊服務希拉里,兩全其美是嗎?從技術上說,所謂廣告匹配所使用的是用戶行為數據,也稱“標簽數據”。
你知道嗎?
大數據分析給一個人打的標簽數據有上萬之多,現在問題來了,這些標簽數據屬于用戶的隱私嗎?
在我看來,這當然是用戶的隱私。
但是要不要保護呢?
如果這些也要保護的話,大數據還分析什么呢?
我無意為Facebook鳴冤,因為大家都有自己判斷。
但是在看熱鬧的同時,也應該了解一些事物真相,媒體也應該負起責任來,不能單純追逐點擊率,對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