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業物聯網來勢洶洶,風河帶你看工控系統如何“不掉鏈”
原創【51CTO.com原創稿件】一直以來,“穩定可靠”一直是工業控制系統最突出的標簽。然而,隨著物聯網、云計算等技術不斷普及和深入,工業控制系統的穩定性、安全性、可靠性也迎來了不小的壓力與挑戰。那么,在工廠機器更迭、設備互聯網化、生產智能化的一系列變革中,工業控制系統又應該進行哪些創新,為數字化轉型提供更好的支撐呢?
日前51CTO記者采訪了美國風河公司亞太區技術應用總監傅立政博士。傅博士與記者分享了風河觀察到的工控系統諸多挑戰與變化,以及對于未來發展趨勢的思考,其中很多觀點對于工控系統的發展與優化有非常好的借鑒意義和參考價值。
傳統工控系統難以適配工業物聯網
“工業設備更新換代周期遠遠長于電子產品的生命周期。以汽車工業為例,在生產線上,汽車的底盤往往會有超過十年的生命周期,變化較慢,但是汽車上的電子系統卻往往隨著需求快速迭代。飛機也是如此,一個機型往往服役幾十年,但是飛機航電系統卻在不斷升級換代。”傅博士解釋道,正因如此,當工業制造業進入互聯網時代,大量的傳統設備不會因為物聯網來了而被更換,它們仍將繼續使用,更新變革的主要是與網絡和智能化相關的控制系統。
遺憾的是,傳統的工業控制系統并不能很好地適配物聯網,也無法利用云計算技術很好地實現價值重塑。傅立政博士坦言,傳統工控設施無法對多個系統中的數據進行有效訪問,嚴重限制了數據的使用效率。而且由于持續的系統維護與升級變得日益復雜,成本也持續增高,這都導致傳統的工業控制系統正在許多領域中逐步走向終結。
全球領先的物聯網軟件提供商風河公司敏銳地意識到這些問題,率先推出了產品,不僅讓設備的數據能夠被采集到,傳輸到云端,更能進入到管理系統中,提升設備運營效率,同時降低運維成本。于是風河推出了Titanium Control工業物聯網虛擬化平臺,為工業自動化市場設計了新一代本地云平臺系統。
應時而生的Titanium Control
傅立政博士透露,Titanium Control平臺技術脫胎于電信運營商市場,專為工業客戶而做了優化調整。由于電信行業要傳輸海量的數據,對網絡傳輸性能的穩定性、安全性、易用性、高吞吐量都有非常嚴苛的要求,而風河公司的這款產品基于通用硬件設備,不但可用性強,而且性能高穩定性強,很好地滿足了電信運營商的需求。風河公司的工業客戶注意到這款原本為電信運營商而推出的產品,覺得非常適用于工業領域,于是建議風河對該產品針對工業特殊需求進行差異化調整,在工業領域推廣。果然,Titanium Control一經推出,很快就受到了大量工業客戶的認可。
之所以在工控系統領域大放異彩,主要是因為Titanium Control正好迎合了工業物聯網時代的新變化。當傳統工業設備進入物聯網,在技術上已經支撐的前提下,數據量呈指數級增長,同時需求也會暴增,因此搜集數據、管理數據、讓數據為應用服務非常重要。Titanium Control的價值在于為關鍵服務與應用重新構建了一套本地云基礎設施可以支持部署在工廠的車間里,將應用程序大規模虛擬化與云化,既提高系統敏捷性,又降低操作與部署成本。
Titanium Control的特點是什么呢?傅立政博士總結有三個特點,一是基于開放的標準化硬件平臺;二是平臺兼顧穩定性和可用性,這一點毋庸置疑,因為Titanium Control過去為電信運營商服務,6個9的性能是風河的標配;三是安全性極高,傅博士告訴記者,安全性其實有三層含義,首先是產品的功能可靠,其次是指當遭遇黑客攻擊時平臺有防護能力,最后是指系統本身不會危及到其他相關系統的安全,同時還能提供極高的性能。
幫助機器更快更好地做決策
談到風河在云計算和物聯網領域的發展規劃時,傅立政博士表示,風河的傳統核心優勢在于操作系統,現階段業界面臨最大的挑戰就是云化,如何把物聯網和云計算很好地結合起來。他告訴記者,云計算和物聯網其實是同一個東西的不同側面,歸根結底是借助于智能系統做出決策,讓機器具備人的決策能力。而風河要做的就是讓操作系統支持應用軟件做出決策,讓智能設備去基于數據和算法自己去做決策。“人工智能從人的期望方面來看出在剛剛起步階段,但從計算機科學的角度來看已經走了幾十年,積累了很多成果被掌握在某些公司手里,風河正是其中之一。”
傅立政博士還告訴記者,大型數據中心擁有非常豐富的運算資源和數據資源,這些資源可以被用于物聯網的決策。例如風河公司有一個產品叫做Wind River Simics,其中包括云端虛擬實驗室,可以用系統模擬出來一臺設備,“過去做系統開發的時候,開發人員必須拿到實際存在的設備才可以進行開發。但是如果在云端已經有虛擬設備存在,開發人員就可以用語言提前去開發,制造配套軟件,例如芯片廠商在云端提供虛擬芯片,那么下游的廠商在開發軟件的時候,就可以提前基于它來進行開發,而不必等到產品實物生產出來,這樣可以節約大量的時間。”據了解,風河在云端做虛擬的設備非常多,生態系統比較完善。不少芯片廠商、電路板廠商,都運用風河第三方語言去描述設備,供別的生態伙伴預先開發,或者在虛擬實驗室進行開發之后的調試、交付之后的故障排除,眾人在風河平臺上協同合作,極大地提升了生產效率。
【51CTO原創稿件,合作站點轉載請注明原文作者和出處為51CT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