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為鄭葉來:華為云推進產業互聯網發展
11月17日,在第十九屆中國國際高新技術成果交易會(簡稱“高交會”)的2017戰略性新興產業培育與發展論壇上,華為云總裁鄭葉來分享了對發展產業互聯網和智能社會的觀點,介紹了華為云以企業智能(Enterprise Intellogence,簡稱EI)等創新技術推進產業互聯網發展的實踐。
華為云總裁鄭葉來致大會發言
過去十年互聯網技術加速了信息的流轉,特別是消費互聯網得到極大發展,深刻改變了社會流通和交易環節。另一方面,云計算、物聯網、人工智能等新技術正驅動產業互聯網快速發展,使之成為進入智能社會的入口。各行業如制造、醫療、交通、金融、教育等加上產業互聯網,可以打通整個產業鏈生態圈,提升企業的核心運營效率,優化決策能力和滿足個性化的需求。
根據華為研究,2025年全球產業互聯網領域的經濟規模將達82萬億美元,約占全球GDP50%。
政府和企業客戶在基于產業互聯網的數字化、智能化的轉型道路上,普遍遇到一些深層次挑戰,例如人工智能技術怎么真正的融入產業實踐,帶來切實的效益?在個性化需求日益重要的背景下,企業如何保護數據資產和客戶的隱私?IT基礎設施是否有匹配業務要求的全棧協同的技術架構?是否有開放、共贏的生態體系?
華為認為,以云計算為核心的創新ICT技術,包括物聯網和人工智能等,是發展產業互聯網、構建智能社會的使能器。鄭葉來表示:“華為云的目標就是攜手合作伙伴,應對建設智能社會的挑戰,提供穩定可靠、安全可信和可持續演進的云服務,以創新***產業互聯網,改造今天的企業,聯接企業現在與未來。”
企業智能應用的場景紛繁復雜,未來的智能應該是泛在的智能,也就是一個從云的中心到云的邊緣,到生產系統和個人終端的端到端的智能系統。萬物互聯及人工智能技術的全棧必須被系統性設計,從芯片、硬件平臺到軟件都需要滿足企業的泛在的需求。
華為強力投資核心技術,打造平臺,通過提供“聯接+云”平臺,和合作伙伴一起,讓企業客戶基于領先的技術面向未來。華為向企業客戶提供的華為云企業智能(EI)服務,定位于業務智能的橋梁,方便企業快速應用人工智能。
在華為云EI平臺的幫助下,華為供應鏈的業務流程自動化比例提升了50%,單據識別時間由之前的24小時,縮短到了1小時以下;發貨量準確率提升了30%,物流例外費用也節省了30%。
在金融行業,華為云EI技術服務中國十家***銀行中的六家,提供了秒級在線時序匹配預警、千億規模圖數據復雜計算、毫秒級百萬數據的增量計算,可以有效地支撐反金融欺詐、反虛擬養卡套現和反洗錢等場景。針對信用卡盜刷的整個識別阻斷過程在幾十毫秒之內。可以在刷卡交易還未結束前,即可完成識別阻斷。
在建設智慧城市的實踐中,華為云EI平臺為治理交通、尋找走失人員等提供強有力的支撐,例如有效違章圖片識別比例由20%提升到了95%以上。華為與深圳市公安局交通警察局合作的“深圳城市交通大腦工程”也已經正式啟動,來打造高度集中、整合共享、綜合應用的智慧大腦,實現交通數據的全覆蓋、全關聯、全開放和全分析。
在此次大會上,鄭葉來強調了華為在公有云服務領域的重要理念:“上不做應用”,作為開放的平臺,支持合作伙伴在華為云上開發應用;“下不碰數據”,即不用技術手段獲取客戶的數據,不將客戶數據進行商業變現,華為開放自己人工智能技術和大數據平臺幫助客戶處理數據;“不做股權投資”,不投資關聯公司來和合作伙伴競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