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制造的”青春”之歌
歡迎各位客官下載***《戴爾智能制造助力企業轉型升級》白皮書
制造業,一個已經發展了幾十年的傳統行業,應該行將就木,還是該破而后立,枯木逢春? 這取決于兩件事。 制造業如果能夠主動擁抱新科技,打破舊思維,喚醒這顆青春之心,就能夠去實現工業4.0,重新煥發青春。 當制造業的未來鎖定了智能制造,那么制造業就必須與科技公司展開更深層次的合作,共同譜寫這首青春之歌。 唱起來吧,還等什么? 序曲 001 中國制造的序曲,正逐漸邁向高潮 中國一直是制造大國,這首曲子能否唱得持續,序曲的厚度尤為重要。實際上,中國制造業的基礎是非常牢固的,尤其是制造業的體量。有數據顯示,中國制造了全球 70% 的手機、80%的空調、91%的個人電腦。單純從制造業的體量上,中國在全球制造業的重要性是客觀成立的。 當然,不可否認的事實是,我國是制造業大國但并不是制造業強國。麥肯錫的數據顯示,我國制造業生產力水平只有西方發達國家的 1/5,過去的制造業更多依賴于勞動密集型產業,我國制造業自主創新能力相對薄弱,研發設計水平較低,關鍵技術缺失。 所以,當新一代信息技術與制造業的深度融合引發影響深遠的產業變革,形成新的生產方式、產業形態、商業模式和經濟增長點,基于數字化、信息化的智能制造正在***制造業的變革,這給了中國制造業趕超的機會。 2015年5月,中國政府發布了《中國制造2025》計劃,為中國制造業的未來發展指明了方向。重要的是,《中國制造 2025》提出了中國實現制造強國的總體戰略目標,并針對目前中國制造業的整體水平,在總體戰略目標的框架下,詳細制定了我國實施制造強國戰略***個十年的行動綱領,同時給出了為實現“2025年邁入制造強國行列”這一目標的兩階段戰略,以加快制造業的轉型升級,全面提升制造業的發展速度和核心競爭力。 這兩階段戰略主要包括: ***,到 2020 年,基本實現工業化,制造業大國地位進一步鞏固,制造業信息化水平大幅提升。掌握一批重點領域關鍵核心技術,優勢領域競爭力進一步增強,產品質量有較大提高。制造業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取得明顯進展; 第二,到 2025 年,制造業整體素質大幅提升,創新能力顯著增強,全員勞動生產率明顯提高,兩化(工業化和信息化)融合邁上新臺階。形成一批具有較強國際競爭力的跨國公司和產業集群,在全球產業分工和價值鏈中的地位明顯提升。 毫無疑問,要實現兩階段目標,核心是首先要全面向數字化轉型,提升制造業整體信息化和數字化水平,從而提高全業務流程的效率;并通過創新驅動發展,實現制造業服務化;最終通過產品的智能化和平臺化,利用云計算、大數據、移動互聯、物聯網和人工智能技術,實現制造業產業升級。 簡而言之,智能制造,就是中國制造唱響青春之歌,最重要的那枚音符。 序曲 002 智能制造,曲中最美的那枚音符 中國處在制造業轉型升級和全面發展智能制造的關鍵時期,2016 年底,中國《智能制造發展規劃(2016-2020 年)》出臺。我國對智能制造的規劃站在政策引導的高度,給出了具體的時間表。該發展規劃中,與《中國制造 2025》相呼應,明確了到 2025 年之前推進智能制造發展將實施兩步走: ***步,到2020年,智能制造發展基礎和支撐能力明顯增強,傳統制造業重點領域基本實現數字化制造,有條件、有基礎的重點產業智能轉型取得明顯進展; 第二步,到2025年,智能制造支撐體系基本建立,重點產業初步實現智能轉型。根據中國制造業目前的發展狀況,要實現智能制造,對于制造企業來說,需要根據自身的基礎和發展現狀,循序漸進,逐步通過IT整合升級,增效提速,實現數字化轉型就緒;通過協作平臺化,加速制造業向服務型轉型;將人工智能和物聯網轉化為中國智能制造的核心競爭要素,帶動產業升級。 我們可以這么來理解,中國制造2025就像是設計圖紙,可以為中國制造業的發展提供一個遠景規劃,而智能制造則是具體的方法論,如何利用先進的技術,并結合行業需求,打造出符合中國特色的智能制造樣板。 當然,作為中國制造最重的一枚音符,智能制造的實現也有很多難關等著去跨越。眼下最為具體的難題表現在幾個方面。 其一,核心技術的創新動能不足。比如在很多核心元器件上還需要大量進口。大型企業有過去信息化的資源,某種意義上講,這也是一種負擔,而中小企業受到資源的局限,憑借自身技術存量難以實施有效的智能制造改造。 其二,智能制造領域技術門檻較高,僅僅依靠單個企業探索全新領域顯然很困難。工業級產品對數字技術、智能技術、網絡技術和新材料技術等方面要求很高,整體研發耗時較長。我國現有智能制造技術大多掌握在部分科研機構手中,而多數研究機構過于獨立封閉,技術研發分散,未能形成合力。智能制造的生態鏈整合,也是迫在眉睫。 序曲 003 戴爾,是智能制造美妙的協奏曲 那么,面對智能制造轉型的困境,***的辦法就是引入經驗豐富的合作伙伴,共同譜寫這首青春之歌。以戴爾為例,其對智能制造的理解和技術優勢,有機會成為中國制造的協奏曲。 首先,在大的戰略方向上。在《中國制造2025》和戴爾中國4.0戰略框架下,戴爾提出了“為中國成為制造大國強國保駕護航”的智能制造愿景,將戴爾自身在柔性制造和智能制造方面的多年積累與全球供應鏈服務的先進經驗,以及戴爾的咨詢服務相融合,為制造企業提供端到端技術方案和平臺,推動企業加速數字化轉型、服務化創新和智能 化產業升級的進程。 在這一進程中,戴爾首先是踐行者,其在柔性制造和智能制造方面的***實踐,為中國制造業轉型提供了經驗參考和業務咨詢服務。 其次,戴爾也是中國制造企業的合作者,戴爾在制造行業耕耘多年,其行業積累豐厚,深諳制造企業在數字化轉型中的痛點與需求。例如,在福耀玻璃智能制造項目中,戴爾提供了端到端的解決方案,從服務器、存儲到智能工作站、嵌入式工業PC等,助力福耀玻璃ERP、PLM、MES等系統的升級和擴展,以及ERP系統容災和構建物聯網系統。讓福耀玻璃實現了一個車間一年可以生產上萬種不同的汽車玻璃。從下訂單開始,客戶定購2000片汽車玻璃最快僅需1天即可完成。 ***,戴爾還是智能制造生態圈的倡導者,例如,與多家云計算廠商聯合成立的云聯盟,為企業提供端到端的混合云服務;與中科院自動化所共建“人工智能與先進計算聯合實驗室”,合作搭建人工智能和深度學習的應用與服務平臺;為企業提供智能制造大平臺模塊服務等。 據了解,戴爾通過為全球著名的企業,例如NIKE和GE等進行智能制造改造的過程中,得以驗證了***實踐,能夠提供全面的端到端的解決方案和咨詢服務能力,可為中國制造企業提供三方面的價值服務: ***,階段性規劃。針對中國用戶在智能制造轉型升級過程中的典型需求,戴爾推出了智能制造三階段戰略和方案以及咨詢服務,助力制造業加速數字化轉型就緒,實現制造業服務創新,以及智能化產業升級。 第二,模塊化部署。戴爾具有基于開放和標準架構的端到端的解決方案。其針對制造業的方案包括:人工智能/深度學習、大數據分析、云計算、數據中心、邊緣計算,所涉及的產品均可靈活選擇、快速部署。 第三,平臺化支撐。在實施智能制造的過程中,用戶可針對不同的應用,選擇自建平臺或平臺服務。戴爾全線產品均采用開放IT標準,助力用戶快速搭建LaaS、PaaS、SaaS平臺。同時,戴爾能提供供應鏈 平臺服務、人工智能/物聯網技術平臺服務,加速數字化業務平臺化的進程。 不難得出結論,戴爾對智能制造的投入是全方位的,上有戰略的支撐,中有遍布全球的客戶案例和實踐,下有具體的方法論、產品和解決方案,外圍則是以戴爾為中心構建的不同的智能制造生態。內外兼修,層層遞進,這首智能制造的青春之歌,怎能少了戴爾所做的協奏曲! 點擊“閱讀原文”下載文章提到的《戴爾智能制造助力企業轉型升級》白皮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