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大軍又添猛將:海云數據宣布“雙億元AI扶持計劃”
原創【51CTO.com原創稿件】在經歷了工業化時代、信息化時代、互聯網時代后,人工智能(AI)時代呼之欲出。以人工智能為風向標,創業領域“百家爭鳴”,模式創新+技術創新層出不窮,在BAT等巨頭之外,中國創業者正迎來下一波科技浪潮。
海云數據是大數據的行業運營商,專注于提供企業級大數據整體運營與分析服務,同時是中國大數據可視化的***。近日,一場主題為“感知無法看見的數據,賦能無法計算的智慧”的AI戰略發布會,標志著海云數據將正式加入AI大軍:海云數據今后將專注利用人工智能與可視分析技術,賦予用戶在靈活科學地分析數據中形成更加智慧的業務決策能力,真正幫助用戶實現在業務場景中的效率提升與價值變現,致力于成為AI能力服務的***。
由工程建設模式向能力服務模式轉變
眾所周知,圖易是海云數據的核心數據產品,幫助企業快速部署具有行業屬性的大數據分析與決策能力,為企業級的大數據運營帶來新的思路。海云數據創始人、CEO馮一村在此次發布會上表示,可視分析并非圖易的終點,圖易產品將再次升級,將成為賦予用戶AI應用能力的服務設計平臺。“這是一次全新的商業模式轉變,我們將領導業界由傳統的工程建設模式革命性地進化到能力服務模式。”
海云數據創始人、CEO馮一村
工程建設模式在人類社會發揮了巨大作用,極大推動了包括信息工程在內的各項工程建設。然而,以上模式也有其先天的弱點,就是無法有效全面整合和聚集各種優勢資源,簡單的單點對單點或者單點對多點延長了工期,造成了無謂的消耗。
海云數據提出的工程建設模式向能力服務模式的進化,是對2B科技行業現有業務流程的根本性變革,旨在打通行業上下游的壁壘,整合和連接行業所有資源,為用戶全面賦能。馮一村把傳統的工程建設模式稱為“授人以魚”,而能力服務模式則是“授人以漁”。
海云數據意圖通過圖易平臺,將行業人士、創業團隊、咨詢團隊、院校團隊嵌入其中,并與下游公共安全、交通、智慧城市、軍民融合領域用戶實現有效對接。這樣,多點對多點,通過圖易這個中轉“路由器”建立緊密聯系,從而使AI能力找到了釋放的節點。
為用戶全面賦能
“所謂的賦能,首先是我們自己有能力,才能賦能給用戶。” 馮一村對所謂的能力做出了這樣的解釋:“就是調度和指揮所管轄區域的資源的能力,提升所管轄區域的效率,使其不會受制于場景,而且會自我進化。”這樣的能力構成需要兩點:
1. 可視分析。可視分析是溝通用戶和數據之間的一種感知能力,是一種分析的方式,是真正讓用戶去理解數據價值的所在。
2. 人工智能。像唇語識別、人臉識別、機器視覺性的這些工作,人無法做到精細化,而機器可以。這時候就需要依靠機器來完成這些任務。
所以,把可視化分析和人工智能集合起來,依靠人工智能解決精細化識別過于耗費人力的問題,依靠可視分析解決復雜的態勢感知問題,就組成了用戶應該具備的能力。即所謂的“新能力”。
有了新能力,就需要有新的服務方式給客戶提供新的能力,這就是新服務。當兩者都具備的時候,就應該有新的共享。
密切貼合“共享經濟”理念
共享經濟熱度一直很高,在馮一村看來,共享經濟不僅僅是物品的共享,更應該是能力的共享、市場的共享以及財力的共享。
以海云數據基于智慧城市AI產業路由器提出的新服務為例,該服務囊括方法論與工具、高精尖技術、資本、人才、市場幾大要素。其中,方法論與工具、高精尖技術或者說是能力的共享,海云數據把這種能力拿出來,在賦能用戶的同時與合作伙伴進行分享。當然,合作伙伴的技術也將與加入產業路由器的任何人進行分享。
在發布會上,海云數據推出“雙億元AI扶持計劃”,與資本方攜手,通過資本、人工智能技術、資源、平臺等方面的賦能,支持產業鏈上下游企業與海云共贏、共享,共同挖掘產業存量經濟市場紅利。
記者視點
海云數據在經歷了4年的成長之后,以技術驅動為導向,戰略方向、商業模式開始發生變化。看似一場普通的發布會,其實蘊藏著海云數據這家在大數據可視化和可視分析領域深耕數年的創新***企業,對于今后行業的一個判斷和前瞻布局。未來AI風口已經出現,海云數據當然不會放過這次機遇。來自世界知名會計師事務所普華永道的數據顯示,2030年人工智能將帶來15.7萬億美元的經濟增長,其中應用市場即達9.1萬億美元,海云數據如何在這個巨大的市場中分一杯羹,讓我們拭目以待。
【51CTO原創稿件,合作站點轉載請注明原文作者和出處為51CT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