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行卡被盜刷?華為大數據護你安全
卡未離身,銀行卡存款卻在千里之外被取光?
信用卡買單,密碼被心懷不軌的人盯上,離開飯店轉個身就被刷爆?
手機“神奇”掉線,一夜之間手機支付關聯的銀行卡存款不翼而飛?
這可不是懸疑電視劇,這就是我們每個普通人所面臨的真實世界,一不留神這種不幸就會降臨在你的身上。
百度上輸入"銀行卡 盜刷", 能夠找到約2,780,000個相關結果。
Google上輸入"銀行卡 盜刷", 能夠找到約 4,820,000相關結果。
好吧,你說,“那我就管好我的卡。”
但你每時每刻可能都在買買買,外出就餐要刷卡,取錢要塞卡,手機APP上要買單。
你變得小心翼翼,甚至覺得每個買買買的背后都有一雙不懷好意的眼睛在盯著你,等你露出破綻,便蜂擁而上,吞噬掉你靠勤勞雙手攢下的錢。
怎么辦,誰能讓我們遠離這種大概率悲劇?現在,請你好好往下看。
不要怕,銀行系統很安全
銀行系統的風險控制歷來是重中之重,早在2009年8月1日,中國人民銀行辦公廳頒發了相關規定,要求各發卡機構在2011年底前完成借記卡異常交易預警、監測及提示系統的建設。
同時,銀監會也要求各銀行業金融機構要進一步研究和建設完善網上銀行等電子交易的風險監測系統,加強對新簽約后迅速轉賬、同一額度以及大額頻繁轉賬等可疑交易的識別、事中干預與處置,建立可疑賬戶的黑名單制度和可疑交易的監測預警機制,不斷提高資金流向監測、預警和控制措施的自動化程度,并進一步防范其他以網上銀行等電子銀行為渠道的非法資金流動。
但是近些年,隨著互聯網行業的發展,電子銀行業務規模的迅猛增長和業務品種的日益豐富,新興業務(如電子支付金額小、筆數多)和渠道自身特點(虛擬交易、追蹤記錄難度高)帶來的風險也層出不窮,這就給銀行系統的風險控制帶來了新的挑戰。
這就需要銀行通過全方位的風險管理體系來進行有效控制。如何有效地管控電子銀行風險特別是客戶交易風險已成為監管機構關注和銀行必須面對的重要課題!
騙術升級?放心,金融風控也升級
隨著互聯網金融幾何級的成長,對交易大數據的風險控制,成為了必然趨勢。
大數據分析成為金融風控新“利器”,大數據風控的第一個優勢就是增強了風險評估的數據規模和數據維度。隨著金融體系大數據平臺的建立和運行,數據的規模會越來越大,數據維度同樣也會越來越多,模型不斷迭代優化,這樣可以讓大數據分析的結果越來越精準,對風險的洞察能力越來越強。
大數據風控的另外一個優勢是大數據流處理技術能夠讓大數據風控的響應時延大大縮短,從傳統風控技術的秒級響應時延,縮短到大數據風控的毫秒級響應時延,從而能夠將風險控制從事后挽回變成事中攔截,有效降低銀行與客戶的欺詐損失。
大數據在金融行業的廣泛應用,無疑是金融行業未來技術發展的方向。大數據風控作為金融大數據應用中的重要一環,將有效提升銀行風控能力、運營效率以及行業競爭力。那么如何利用大數據更好地控制和防范風險,降低風險發生的概率,減少業務損失,是金融行業客戶面臨的共同挑戰。
華為和中軟國際聯合推出了大數據實時反欺詐解決方案。該方案相較傳統的風控解決方案,一方面能夠處理的數據量更大,能夠處理一個月以上的歷史數據;第二方面規則處理能力更強,能夠在更高峰值負載下,實現更多復雜規則的在線運行。第三方面風控響應時延更短。基于華為與中軟國際聯合發布的大數據實時反欺詐解決方案,能夠實現毫秒級的風控響應時延,從而能夠實現在金融交易過程中進行風險控制,及時發現金融風險并及時止損,降低金融交易風險,保護銀行與最終用戶的財產安全。目前,該方案已經在國內某全球500強銀行成功部署,并已經產生良好的生產效益。
早在2013年,華為就正式發布了其大數據平臺產品FusionInsight,能夠幫助企業快速構建海量數據信息處理系統,通過對企業內部和外部的巨量信息數據實時與非實時的分析挖掘,發現數據全新價值點和企業商機。
華為一直堅持“開放、合作、共贏”策略,一方面聚焦行業新機遇與運營商訴求,一方面嚴守“上不做應用,下不碰數據”的業務邊界,攜手業界合作伙伴為行業客戶提供最佳的解決方案。
數博會正在進行中,相約數博會,與華為共同開啟大數據時代美好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