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整頓到實時監控,“公開透明”成為2017網貸發展關鍵詞
***消息顯示,銀監會正在制定《網絡借貸信息中介機構信息披露指引》。5月8日,中國互聯網金融協會向會員單位下發了《關于召開集中式信息披露平臺接入培訓會議的通知》。通知稱,協會組織搭建的集中式信息披露平臺將于近期上線試運行。與此同時,北京網貸行業正在經歷一場合規整改的自查工程,從財務數據、運營數據、資產項目等幾個維度上報金融局,并每月定期上報運營數據,使監管部門做到實時監控。
縱觀近兩年的網貸監管歷程,從摸排整頓到實時監控,從合規三大門檻到平臺信息公開透明,有業內人士預言,最終P2P網貸監管會走向牌照制管理。中再融合伙人&副總裁侯君表示,“暫且不說牌照的事,監管力度在加強,銀行存管、ICP證、備案三個門檻,加之整改148條,信息披露指引呼之欲出,平臺合規力度加大,隨著監管不斷加碼,行業洗牌速度加快,會進一步掃除業內一批不合規的P2P平臺。”截至2017年4月底,P2P網貸行業正常運營平臺數量下降至2214家,相比3月底減少了67家。
信息披露,主要是指公眾公司通過各種報告形式,將公司及相關信息向投資者和社會公眾公開披露的行為。信息披露包括了要向市場披露自身的管理和運營信息,也包括向投資者做好風險揭示和項目融資等信息的提供。信息披露是為保障投資者利益、接受社會公眾的監督,使投資者更充分了解公司情況。
根據監管部門的定義,P2P平臺是信息中介服務提供者,平臺本身服務于借款人和投資人雙方,要平衡雙方的利益,P2P網貸信息披露工作很重要。
實際上,P2P行業的信息不對稱問題十分突出。而這種信息不對稱將帶來交易成本的增加,一方面投資者需要花費大量時間成本用于搜尋信息;另一方面這種不對稱也會導致大量道德風險的產生。
對于投資者而言,網貸平臺信息披露至少應包含兩個層面:一是平臺信息,二是標的信息。平臺信息能夠讓投資者了解平臺實力、合規程度,以及品牌價值;而標的信息則是讓投資者評價標的本身的可能風險程度。平臺信息的充分公開,有利于降低投資風險,避開投資雷區;對于P2P網貸平臺,信息披露是增信和有效體現風控的主要方式。足夠的信息透明,也可以讓投資者和輿論理性的看待風險。
中再融作為專注于再生資源領域的互金平臺,不斷加強信息披露工作,從公司信息、團隊介紹、辦公環境、合作機構、項目透明、風險提示、運營報告等都有比較詳實的披露;標的信息方面,除了項目收益、期限以及平臺必須的發標預告、滿標通知、還款公告,嚴格披露借款人信息、資金用途、還款計劃等,使投資用戶對借款信息一目了然。在監管指導下,于2016年上線平臺合規進度披露,使投資用戶更清楚地了解平臺合規情況。
隨著監管層面的細節指引出臺,行業協會業務指導,信息披露制度得以加強,投資用戶可以更安全放心地理財,“公開透明”也勢必成為網貸平臺發展的關鍵詞,***行業規范化發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