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充電樁變身個人信息盜取器
央視315曝光了手機充電樁盜取個人信息的惡意行為:用戶在公共手機充電樁充電后,犯罪分子利用惡意程序操控充電手機,盜取使用者照片、控制使用者手機向他人發送短信,使用其賬號進行資金交易。用戶使用充電樁后,其手機里會被莫名安裝一些APP,用戶個人信息、財產安全面臨被盜取的風險。
銀行賬號、支付寶、微信……手機正在從某種程度上成為人們“身家性命”的新代名詞,保護好個人信息安全、財產安全要從保護好手機做起。安全專家建議個人消費者在公共場所使用公共設備充電的時候,不要點擊任何要求用戶“同意”或者“信任”的手機提示框按鈕, 盡量攜帶自己的充電設備,安裝手機防護軟件。
個人信息保護刻不容緩
手機充電樁變身個人信息盜取器,信息泄露已經嚴重威脅到消費者的個人生活。如今的產品質量已不再僅局限于產品的功能、性能、兼容性、可靠性等,網絡信息安全正在成為影響產品質量的關鍵因素。近年來,315消費者權益日開始越來越關注網絡安全,有關網絡安全的問題頻頻曝光,“手機APP吸話費的惡意軟件被曝光”、“公共免費WIFI 可瞬間盜取你的一切隱私”、“街邊二維碼千萬別亂掃,騙你沒商量”。
去年3·15帶來的沖擊才剛剛開始,今年的3·15主題為“網絡誠信 消費無憂”,這是第一次直指行業。今天的3·15除了繼續聚焦食品、藥品、保健品行業外,仍將網絡信息安全作為晚會的一個重點,“電信詐騙”、“個人信息泄露”、“人臉識別造假”一樁樁一件件如此觸目驚心。手機充電樁充個電就能把自己的信息全部泄露:個人隱私照片被曝光、手機號碼被盜用、支付賬號信息被盜取,怎么辦?最好的辦法就是提高個人網絡安全意識,保護好自己的手機,保護好自己的賬號。同時也需要網絡運營者嚴格遵守《中華人民共和國網絡安全法》相關規定去收集、使用用戶信息,不申請不必要的手機系統權限,保障產品的網絡安全質量,杜絕因為產品自身網絡安全漏洞造成的用戶隱私信息泄露。
產品網絡安全質量提升建議
提前發現、有效封堵產品網絡安全缺陷其實也不難,只要做到下面五點,就能極大提升產品的網絡安全質量。
1、給產品加上安全生命線。加強安全培訓,讓安全培訓貫穿于企業的網絡安全管理和產品的每個生命周期環節。
2、給產品一個好出身。產品未動,安全先行,在產品頂層架構設計中充分考慮網絡信息安全性,將安全性考量納入產品的整個生命周期。
3、給產品穿上安全的外衣。在產品設計、開發、測試過程中嚴格注重產品安全性,如源代碼的安全性、算法安全性、密鑰安全性、SDK安全性、軟件產品整體安全性等方面采取對應的網絡安全保護措施。
4、給產品做一次全面體檢。產品上線前,除了產品的功能、性能、穩定性等方面的測試以外,應著重注意產品的網絡安全性測試,可以通過安全檢測平臺、滲透測試、源碼審計等方式全面檢查產品的核心控制源代碼,發現漏洞,及早解決。
5、給產品做好后續跟蹤和檢查。產品上線后依然面臨著嚴峻的考驗,尤其是接入網絡的產品,需要關注其兼容性、是否有山寨產品、流氓廣告、釣魚界面、產品運行情況、業務威脅等,在這一階段應關注產品運行情況及渠道監測情況,杜絕因山寨產品給自身帶來的不良影響,盡可能減少因病毒感染、黑客攻擊引發的損失。
信息安全引領購物新時尚
前不久,一款名為“凱拉”的玩具娃娃因網絡安全問題被召回,德國聯邦網絡管理局甚至給這款娃娃下了禁令,并將其列為“非法監聽裝置”。“凱拉”玩具娃娃也許只是碰巧拉開了因網絡安全性較差而召回產品的新消費時代帷幕,但毫無疑問,網絡安全消費時代已經開啟。無安全,不生態,企業在設計產品時應給予網絡安全足夠的重視,并提供具備良好網絡安全性、信息安全性的產品,消費者在選購商品的過程中也應注重選擇網絡安全質量較好的產品,在使用過程中應注意保護個人隱私,共同保護消費者自己的權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