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數據時代下的任意點,2億步只是個小目標
“大數據”早已成為這個時代炙手可熱的關鍵詞,有關“大數據”的表述已經連續四年被寫進了政府工作報告。從引入概念到明確提出了大數據建設行動計劃,再到今年的加快應用及推動變革,大數據技術及應用已經逐漸滲透、融入社會各個領域,并在不斷推動互聯網甚至傳統產業的轉型與升級。專家預測,在未來的5-10年,中國有可能成為世界上***的信息技術市場。而大數據不僅是一種海量的數據狀態及其相應的數據處理技術,更是一種思維方式,一項重要的基礎設施,對未來經濟和社會的發展而言舉足輕重,這也是政府將大數據發展列入國家戰略的根本原因。
在“大數據”如此如火如荼的時候,我們還需要一些“冷靜”思考。隨著部分政府數據的開放以及一些企業、行業及個人數據的釋放,部分數據已經開始由資源變為商品,進入流通和應用環節。數據成為商品意味著數據由資源變為資產,不僅自身有價值,在流通和應用的環節中,也潛藏著巨大的價值。在保障數據安全方面,有不少兩會代表認為,應當制定專項條款,健全數據安全等級保護、風險測評、應急防范等安全制度,明確危害數據安全行為的法律責任。而在容災備份領域耕耘十余年的老牌國產廠商-北京和力記易科技有限公司的總經理張明則說“在國家的相關條款和制度等出臺之前,我們首先要做好數據的基礎保護工作,也就是數據的容災備份,以確保有數據可用、確保數據可以用、確保數據有價值”。
還記得這個小目標嗎?
在大數據時代,對于數據的產生和積累而言,一億確實只是個小目標。每分每秒都有海量數據在政府、企業、醫療等不同行業產生、傳輸、交換、積累。這里我們以一家三級專科醫院江蘇省東臺市中醫院為例,該院目前的信息系統主要由HIS、LIS和體檢系統組成,其中,HIS系統構建在Windows操作系統和Oracle數據庫服務器上。為了確保信息系統的數據安全和業務的連續性,院方于2016年底部署了和力記易公司的備特佳CDP容災備份系統。
在近期的客戶巡檢時,和力記易的工程師發現在半年不到的時間里,備特佳容災備份軟件已經默默守護了客戶數據2億多步。
備份服務器的數據變化截圖
從1步到2億步,和力記易的備特佳軟件是如何做到知曉數據庫的每一步呢?
根源在于備特佳軟件所基于的CDP持續數據保護技術。2011年,國際存儲網絡工業協會SNIA給出了CDP(Continuous Data Protection)的標準定義,翻譯過來就是:有變化就備份、備份到另外一個地方、恢復到任意時間點。可恢復到“任意點”是CDP產品與其他數據備份與恢復產品的根本區別所在。以快照類為例,目前市面上顆粒度較細的為每天1024個點。如果東臺市中院采用了快照類的災備軟件,則意味著數據庫變化的2億點備份機需要寫535年,比孫悟空壓在五行山下的時間還要多三十五年。即便是號稱秒級的備份軟件,記錄2億點也要六年半的時間呢。這種級別的回退點記錄,以后就不要說自己是任意點或者CDP產品啦,輸了產品不能再輸人品。
記錄任意點已屬不易,更為難得的是,備份機所記錄的2億點數據,只有83G大小,是生產服務器數據變化的純粹增量。而同樣兩億步的小目標,即使在某些軟件廠商勉強記錄(只記錄,不保證記錄點上數據庫的可用性)的情況下其大小也要超過1000G,數據量是和力記易產品的十幾倍之多!
記錄任意時間點又意味著什么呢?
意味著可以有效避免服務器數據的誤刪除、誤操作。意味著不論災難、破壞發生在什么時候,服務器數據都能恢復到距離事故發生最近的狀態。意味著數據的***和可用。例如,濟南兒童醫院曾經兩次利用備特佳軟件的“任意點回退”找回了誤刪除的數據,去年9月河北容城縣某醫院成功找回全部誤刪除數據。就在上周,華北理工大學附屬醫院也得益于“任意點回退”修復了數據庫。
試問誰家容災備份軟件能記錄任意點?
和力記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