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儲黑科技——高密度光存儲容量比DVD高百萬倍
由于衍射極限的限制,使得光儲存途徑一直無法實現較高的數據儲存密度。如今,科學家發現一種光電現象的可能性,該存儲技術容量比DVD更高百萬倍。
來自倫敦帝國理工學院(London’s Imperial College)的研究人員、俄羅斯科學家以及喀山聯邦大學(Kazan Federal University)的工程師們共同合作,描述了一種電光現象的可能性,可望為光(optical)儲存介質提高數十倍的信息儲存密度。
在錄寫介質上聚焦光點的限制(即衍射效應),一直限制著數據儲存可實現的密度。如今,由帝國理工學院化學工程系教授Sergei Kazarian為主導的研究隊據稱夠克服這一難題。根據該研究團隊表示,相較于硬盤、閃存(Flash)以及其他固態硬盤(SSD),包括DVD或藍光(BluRay)等光儲存介質至今在容量方面仍明顯遠落于后。由于所謂的“衍射極限”(diffraction limit)效應帶來的限制,使得光儲存途徑無法實現較高的數據儲存密度。
“衍射極限”是一種物理現象,指的是無法將光束聚焦于尺寸小于光波長(以藍光為例,其波長約400nm)的物體表面上。因此,在全光學的儲存介質上錄寫信息的密度明顯比不上磁盤或電子記錄寫系統。
根據這項研究結果顯示,透過使用兩種物質——基于偶氮苯(azobenzene)的有機染料,以及一種特殊的光天線,可將錄寫密度提高到相當于每平方英吋約數百TB (terabyte)。研究人員們發現,在電場中以雷射光照射在偶氮苯分子上,將會導致其發生翻轉。這使得染料分子的光學特性發生變化,使其得以作為信息載體。透過這種方式,研究人員得以利用偶氮苯薄膜,打造出“破壞”衍射極限的光學內存。
此外,研究人員并利用納米天線,從這種薄膜中開發出一種可錄寫與讀取信息的方法。這種納米天線會吸收雷射光、放大并聚焦在你想要寫入或讀取信息之處。
Kazarian說:“隨著這一技術的進一步改善,我們可以達到每平方英吋約PB (petabyte)級的數據儲存密度。換句話說,傳統依尺寸區分的磁盤將可容納較現代DVD更高1百萬倍的信息,也比目前***容量的硬盤產品容納更高幾百倍的儲存容量。因此,我們可望解決未來如何儲存數據量日益成長的問題,尤其是因應像視訊或物聯網(IoT)等應用的需求。”這項研究已發表于《Nanoscale》期刊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