嗨,惹火整個IT圈的專家,真實原因竟然是……
昨天整個挨踢圈的盆友圈被刷屏了,起因就是這位專家:
然后群眾就炸鍋了,云計算老司機們紛紛調侃起了專家。
背鍋之余,在去年阿里云做了一個類似的設想,希望把全球的手機連起來形成強大的計算能力,這個愚人節的未來設想,當時得到了很多人點贊。
許多不明真相的吃瓜群眾,已經迫不及待的想知道,到底云計算和我們家的電腦有沒有關系?是不是悄悄的我們家電腦就來給云計算干活了?云計算是不是像XX打車一樣是共享經濟?下面小編就來一一解答這些問題。
1.云計算是啥?
如果要對比云計算,當然***的舉例是電,如果沒有人給你提供電力的公共服務,那么你只能自己造發電廠。
例如,你如果要自己做一個網站,你要自己找機房,買機器,租線路。
相當于你自己建一個小發電廠。
后來呢,就有人打包了賣機房,你就只需要付費給他,但是機器里面的內容還是要自己去部署。
這個相當于有人建好小發電廠,賣給你,并且幫你維護。
***有個叫聰明人就想,這么多人都要電,我為嘛不自己建一個發電廠呢?只賣電就好了。
這就是云計算。
云計算是把成千上萬臺的服務器連接起來,通過一個強大的互聯網級的操作系統來調度任務,實現為社會提供公共計算能力的大型發“電”廠,通過規模來降低計算成本。
這個操作系統,在阿里云叫做飛天,它可以將遍布全球的***服務器連成一臺超級計算機,以在線公共服務的方式為社會提供計算能力。
大家有興趣來欣賞一下阿里云的“數據發電廠”千島湖機房。
一句話總結:云計算是賣計算服務的,這些計算服務的來源是由成千上萬臺計算機組成的數據中心提供的。
2.我家電腦老在自己工作,這是為啥啊?是不是在云計算啊?
家用電腦雖然在硬件結構上,和服務器沒有區別。但絕不是真正的服務器。
結構一樣,標準化要求不同,對于計算能力,網絡速度,運維環境的要求都不一樣。
還是以飛天為例,飛天能夠為1萬臺服務器提供任務部署和監控,在大數據處理上提供EB級別的能力,也就是10億GB…..(換算成電影,可以看好幾輩子了)
同時還具有安全能力,大規模實踐能力,開放的生態….才能成為互聯網時代的社會的基礎設施。
在這個世界上,世界上沒有無法計算的事情,但是往往計算效率,決定了這種計算的價值。
把柴油發電機連接成一張電網的成本遠遠高于公有電網。
每一個設備,后臺都會有一些在工作的應用,就像你中午在飯店吃飯半個小時,廚師,服務員一直在忙一個道理,有些計算是實時的,而有些計算是在后臺進行的。
這是為你的計算,不是云計算。
當然,也不排除你們家電腦中病毒了。
3.云計算是不是共享經濟?
就像家用的柴油發電機雖然閑置時間超過90%,但是你也沒法并網發電賺錢一樣。
云計算今天暫時還無法以共享經濟的形態存在。
作為互聯網時代的社會基礎設施,云計算要解決的是算得起,算得快,高可用的問題。能夠為客戶提供彈性計算的能力,通用的數據智能能力,以及高可用能力。
簡單的說呢,就是你想買多少量就買多少量,裝個空調用電變多了只需要多買電就好了。不管你是大戶人家還是普通百姓,你獲得的用電價格和用電品質都是一樣的,停電了能夠迅速恢復。
而這些能力在現有階段是無法通過共享經濟的形態提供的,但是不排除在未來的某天隨著計算技術的發展,人類可以充分利用閑置計算的能力,讓云計算以共享經濟的形態存在。
這個也就是在“碼+”上展望的未來。
所以云計算本質上不是共享經濟,而是通過租賃的方式,提供服務能力的一種商業模式。
4.阿里云目前搞云計算搞得咋樣?
阿里云希望解決人類計算的規模、效率和安全問題。飛天系統的革命性在于將云計算的三個方向整合起來:提供足夠強大的計算能力,提供通用的計算能力,提供普惠的計算能力。目前為全球20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創新創業企業、政府、機構等提供服務。
PS:阿里云目前的飛天系統,可以做到管理單集群一萬臺服務器的規模....
工程師代表說:
5.碼+,以及計算探討的未來
而對于未來的創造力,是人類獨有的價值。
計算能力代表著人們對世界認知的能力,超級計算的能力一直是人類的夢想,在每個時代的科幻電影中一定會有臺遠超當時人類認知的計算機,或為人類執行各種艱難的任務,或倒戈相向與人類為敵。
在遙遠的未來,計算能不能通過共享經濟的形態實現?我們不應該去否定。
而碼+本身,也是在探討這樣的一種可能性。未來的計算能力也許會分布在所有的智能設備上。
所以,站在時間維度看專家的解說,也許在未來的某一天,如果在合理的成本范圍中,也許全球就是一張像《阿凡達》中的星球一樣的神經計算網絡,而我們的每臺計算機,智能手機,甚至我們自己本身,都會成為一個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