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東云首席架構師楊海明:數據鏈接未來,云+移動互聯網的化學反應
原創【51CTO.com原創稿件】 傳統企業在互聯網轉型過程中,需要以技術為驅動,云計算、大數據、移動互聯等元素是互聯網轉型過程中的技術關鍵點。云計算則可以很好的解決系統間數據的互聯互通,進而按需動態調配各種資源。作為中國***的自營式電商企業京東集團,通過京東技術研發體系實現了堅實的業務保障和創新性的技術突破,并強勢布局云和大數據,智能領域建立開放的生態體系。那么,京東云,這朵云怎么樣呢?京東云+移動互聯網=?
京東云***架構師楊海明表示,京東云平臺從內部走向外部,正式推出了京東云的公有云服務,對外業務概括來說就是“兩個基礎平臺+四個行業解決方案”。“兩個基礎平臺”包括基礎云服務和大數據平臺服務;“四個解決方案”指的是京東優勢所在的電商云、物流云、智能云和產業云四個方面的經驗技術。
京東集團的三大業務群
京東的業務模式是一個自營加POP的模式,主要包含三大業務群,分別是:電商、金融和技術。
在電商方面,京東通過內容豐富、人性化的網站與移動客戶端,以富有競爭力的價格,提供品質卓越的商品和服務,并以快速可靠的方式送達消費者,為用戶提供***的在線購物體驗。
在金融方面,依托京東生態平臺的交易數據和信用體系,向社會各階層提供融資貸款、理財、支付、眾籌等各類金融服務,同時依托京東眾創生態圈,為創業、創新者提供全產業鏈一站式服務。
在技術方面,京東技術研發體系實現堅實的業務保障和創新性的技術突破,強勢布局云和大數據,智能領域建立開放的生態體系。
京東移動全平臺提升***購物體驗
目前,京東集團是***大自營B2C電商,加上一號店約占到整個市場65%到70%。2015年,京東全年交易總額達4627億元,同比增長78%,是行業平均增速的2倍;訂單量為12.63億,同比增長94%;活躍用戶數1.55億,同比增長71%。
業績的連續高速攀升,離不開移動端用戶量的增長。京東移動全平臺一直在努力為用戶創造***的購物體驗,移動端所形成的業績越來越大。在整個電商領域,最重要的就是用戶流量的問題。作為一個電商平臺,必須要考慮如何把流量引至平臺,并將流量轉化為實際購買的流量。電商需要對流量進行分析,分析了流量留存了多少,目的是什么,以及這個用戶具有哪些特質。這個過程中,需要解決流量容納的問題,并快速判斷用戶的目的,通過大數據快速精準推送用戶想要的東西,或者希望用戶買的東西。整個過程,需要通過高級算法和分析工具來解決。
楊海明表示,據相關統計表明,來自移動端的用戶流量,用戶平均留存的時間大概是20分鐘左右。所以必須要在20分鐘內,盡量在10-15分鐘內描繪出用戶的特征。
說說京東云這朵云
京東云主要由三大平臺組成:京東云技術平臺、京東云數據平臺以及京東云能力開放平臺。京東平臺積累了大量的數據,包括結構化數據和非結構化數據。結構化數據是用戶的數據,即:性別、年齡、電話號碼、家庭住址等。非結構數據就是用戶行為數據,例如:瀏覽的內容、交易數據等。
與同種配置的計算資源相比,京東云的收費標準將會低于業界大部分公有云廠商的價格,具有***性價比。其所有云主機、私有網絡等資源都是獨立專屬的,不會與他人共享,100%隔離,堡壘機、安全監控等技術保證系統安全可靠。京東云的資源配置靈活,可以根據需求,調整云主機的CPU,內存大小,并且不需要重啟云主機就可以生效,保證業務不中斷。在業務升級或者流量突增,需要創建大量云主機時,能夠快速創建云主機并響應業務需求。此外,為滿足企業級用戶對權限控制需求,京東云還可以對資源進行權限分配,主賬戶可以將其名下資源進行權限劃分給不同的子賬戶。
京東云+移動互聯網=?
京東云+移動互聯網=?這要從京東微聯與京東開普勒說起。
中國的物流比較落后,需要大量手工,需要人來錯做,而且搬動次數越多,物流費用則越高。考慮到這個問題,京東建立了一個智能體系——京東微聯。可以將其理解為一個物聯網,IOT的體系,就是萬物互聯。詳見下圖:
京東最在意的是商品,所以首先考慮的是如何把商品的效率提得更高,從而促進產業的發展。針對地方,而且京東可能會實現倉儲配送,在農村電商部署鄉村推廣員。農村電商往往會伴隨著運營商,跟運營商來合作,所以在當地會落很多的基站,而這些移動互聯網跟京東整個商品體系的匹配將能產生更大的生意。
另一個是開普勒,是京東現在主推的一個電商能力的無線戰略生態,把整個京東商城無線互聯網化,移動互聯網也可以。開普勒把無線與移動描述出一個能力,把京東整個能力開放給移動互聯網這個生態,從而構建整個商品體系、交易體系、物流體系以及技術支持,這些如果需要整個類似于B2C的平臺,可以通過這個體系來實現。核心優勢是可以共享京東多、快、好、省電商及物流配送服務,共享京東金融服務和京東技術,而且合作方式多樣、盈利模式清晰。
【講師簡介】
京東云***架構師 楊海明
楊海明博士2015年9月加入京東云,全面負責京東云計算和大數據的技術方向。在加入京東云前,他曾擔任IBM大中華區***云計算及OpenStack技術架構師,負責IBM在中國OpenStack技術的研發和IBM云平臺IaaS,IaaS+,以及與業務集成的端到端技術落地。在此之前他在美國思科工作5年,負責思科全球數據中心的資源統一管理平臺研發運維。楊海明畢業于清華大學電子工程系,獲得本科和碩士學位,之后在美國Rensselaer Polytechnic Institute (RPI)獲得電子工程博士學位。
本文由楊海明于2016年8月,在WOT2016移動互聯網技術峰會主會場《數據鏈接未來--京東云踐行云計算》主題演講整理而成。WOT2016大數據峰會將于2016年11月25-26日在北京粵財JW萬豪酒店召開,屆時,數十位大數據領域一線專家、數據技術先行者將齊聚現場,在圍繞機器學習、實時計算、系統架構、NoSQL技術實踐等前沿技術話題展開深度交流和溝通探討的同時,分享大數據領域***實踐和最熱門的行業應用。了解WOT2016大數據技術峰會更多信息,請登陸大會官網:http://wot.51cto.com/2016bigdata/
【51CTO原創稿件,合作站點轉載請注明原文作者和出處為51CT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