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焱:CloudOpera IES 總體架構及南北向開放能力
迄今為止,在51CTO記者參加的6站華為HDG活動中,成都站是內容最豐富的一場沒有之一。
短短6個小時里,有來自主持人精彩組織互動,有華為講師的經驗分享,有合作伙伴的實踐案例講解,甚至在討論氣氛達到高潮時,有開發者主動走向臺前分享自己的開發心得。
劉焱是華為CloudOpera IES運營部系統設計專家,也是當天下午第一位演講的講師。“CloudOpera IES作為華為softcom戰略里非常重要的一個產品,承擔著幫助運營商進行運維轉型的使命,我們希望通過開放的南北向接口,邀請開發者伙伴加入到這次浪潮中來。“他透露到,具有Roads用戶體驗的彈性帶寬能力產品是基于IES能力封裝的第一個開放能力產品,當前正通過與英方等公司的合作為用戶創造價值。
現場實錄如下:
大家下午好,很高興來到這里和大家面對面的交流。我是來自華為SPO開發部的,同時做CloudOpers IES系統編輯設計的工作。今天也是第一次來到天府之國——成都,其實我覺得我跟成都挺有淵源的,因為我是湖北郴州人,也比較喜歡吃辣,一直聽說成都的美食很多,口味也比較辣,其實挺適合我的。昨天我有去街上吃了串串,他問我要干一點還是濕一點,我沒太搞清楚,他直接拿了一個小碗,上來一小盤的辣椒,當時我就嚇到了。昨天確實吃的很爽,吃了很多的美事,付出的代價現在胃一直還比較痛。以前一直以為自己比較能吃辣,現在每想到碰到了高手。還有我的家鄉話跟成都方言還比較像的,我以前在外地經常有人問我是不是成都的,是不是四川的。我今天親身體驗,我經常說幾句家鄉話,他就意味我真的是四川的老鄉,隨著交流的深度,我發現我完全跟不上節奏,就暴露了。
我開始我的介紹,今天的介紹主要分三部分,第一是介紹我們IES的系統,它在運營商網絡上的位置,這個主要是運營商部分的業務,可能離大家搞IT開發的比較愿一點。然后介紹一下我們這個系統目前的主要業務,大家到時候可以看一下我們目前的業務跟大家的產品有沒有一些相結合的點,如果大家有需求的話,會后也可以找我繼續交流,我們目前也一直在尋找合作伙伴。我們除了有北向接口以外,還有一部分是南向接口,這個跟其他的產品有點不一樣,因為我們這個是幫助運營商打造的一個運營的系統,或者是一個平臺。它除了運營商把它的網絡能力開放出去,其實線下還有一個對接廠商設備的要求,因為運營商的網絡規模都很大的,它的任何一個采購都會確保多個廠家能夠進入到它的網絡,因為它怕被一兩個廠家把這個生態控制了,這樣就會嚴重影響電信行業的發展。第三個部分就是如果你想進入這個電信行業要怎么做一個應用,然后通過跟我們南向接口的集成,把你的應用做成一個增值的服務,像防火墻這樣的。傳統的業務可能都是以硬件為主的,以軟件為主以后,作為一個獨立的開發者,你有可能成為電信軟件設備的供應商。
我先介紹一下我們ROADs開發過程大概一年多,我們為什么公司要成立這樣一個功能,實際是有一個大背景的。現在華為公司有一個大的軟件戰略合作,通過軟件來重新定義這個通信行業。為什么要搞這么一個戰略呢,這主要是因為以前像華為這種設備廠商,它大部分的銷售都是一個硬件的盒子,很多業務特性都是通過嵌入式的軟件集成在盒子里面。這有一個問題,我們發現運營商和互聯網企業它的響應速度非常快,就是互聯網企業可能一兩個月就能快速的迭代一個新的特性或者業務發布上線,但是因為運營商要上線一個新的業務,特別依賴廠商的配合,特別是有很多的廠商,很多廠商的設備需要同時的更新。大家知道為什么SDN出不來,就是因為在IEM標準里面定義了有六千多個路由器相關的標準,你要去推廣一個新的業務,就要把全網的設備升級,所以很慢。所以意識到未來要保證這種業務的敏捷度和互聯網的優勢,必須把重心慢慢的往這個上面轉,所以華為公司基于這種背景提出了軟件定義通信行業大的理念。
在這個理念下面,我們也有相應的產品來支撐,就是(05:22),就是我們要幫助電信公司打造一個電信的操作系統。這個系統分為兩部分組成,一個是DES,還是一個是我們的IES。這兩個系統分別是什么干的呢?DES主要是,以前運營商系統有一個DASS和OASS,DASS簡單講就是下一代的BS的操作系統,我們IES就是下一代的OS的運營支撐系統。BS主要是面向運營商的,客戶或者是產品,它包含的主要是CRM啊,計費啊這些系統,它的運營商的客戶能感知到有些系統。我們IES主要是幫助運營商幫助它的SAT的資源的,就是運營商大大量的投入都是在它的數據中心,它的網絡里面,它的固定網絡,AP的路由網絡,IP的接入網絡。我們的IES主要是提供這樣一個系統,來幫助運營商高效的運營和管理它的所有的SAT基礎設施的系統。
剛才介紹是我們IES在整個電信運營的位置,我們知道傳統的電信行業并不是靠競爭取勝,是靠資源壟斷取勝的。在一個開放行業里面取勝,最重要的因素是用戶的體驗。我們分析總結了互聯網成功的一些產品或者服務,它的體驗背后我們總結出來五個特點,我們叫(07:19)的體驗,包含五個部分。第一個部分就是實時的,互聯網去購買業務或者什么,你很少去實體店,因為它也沒有實體店。但是你去電信打交道的時候,可能經常要迫不得已必須要去營業廳辦理業務。辦理業務之后,它的周期還很長,個人的業務還好,如果企業專線的業務其實是周期很長的。我記得以前我們公司曾經邀請過電信的總工程師分享過一個,當時騰訊的老板馬化騰就問他,我在兩個城市之間要搞一個數據中心的專線,為什么需要兩三個月的時間,這么長,完全不能理解。那個工程師的解釋是,因為在傳統的電信網絡中,一個是每個省,每個公司有自己獨立的網絡,因為部門之間需要有一些協調,開通一條跨省的專線,必須要協同很多的部門,它也沒有辦法自動的幫助你把跨省的專線開通。它是通過這種終端的流轉的方式,這一段是你維護的,這個流程走到你這里,就要負責網絡相應的設計,然后開通,所以整個流程確實非常長。
第二點是按需的,每個客戶、每個業務自己有自己業務的一些特點,希望按照自己業務的特點,來靈活的使用運營商的資源。傳統的運營商的業務非常的固定不靈活,特別是運營商的專線業務,是固定時間的,或者固定帶寬大小。有申請過專線的同志應該知道,你要么購買多少兆的帶寬,要么一用就是一年。現在的業務很不一樣,現在的業務基本都是以云計算驅動的,強調的是一種彈性的,相應的我為了支撐這種彈性的計算,你相應的網絡是不是也能夠配合這種按需的去提供。按需我們理解最好的方式就是像家里使用水和使用電一樣的,特別像使用水一樣,我想大一點就把水龍頭調大一點,想小一點就把它關小一點,就是按需提供,一種彈性的,能夠和業務更好結合的一種方式,來使用運營商的資源。
這是什么呢,就是要把這種能力開放出去,這一段是和北向挺相關的,傳統運營商,互聯網企業都很open的,我這些數字化產品,通過接口我可以集成到一些合作伙伴,或者第三方應用當中去。我們最近調研的時候發現,很多智慧園區,或者有很多數據中心的運營商,他們也都希望跟我們合作,把這種運營商的專線的產品集成到他們的過程里面去。因為像智慧園區很希望給客戶提供一站式的服務,就是拎包入住的體驗,希望把運營商的這些產品集成起來,這也就要求運營商把這些能力開發出去。
DIY是什么,用過云計算的都知道,一般的像亞馬遜你在上面購買了服務或者資源,實際是有很多的DIY的辦法,可以在上面添加或者調整你自己的已有的業務。你也可以監控你現在已有業務的這些服務質量是什么樣的,你的up down的情況是怎么樣的。所以未來我們也會幫助運營商向他們的客戶提供這么一個自服務的社區,來幫助你們確保運營商提供業務的體驗。
Social就是一般互聯網大家都會通過社交媒體,微信或者微博,把自己的一些有趣的事情分享出去,接下來自己的產品才能夠得到大面積的推廣。傳統的運營商的產品都是完全封閉隔離的,我們也希望幫助他們把這種運營商的產品服務利用社交媒體的這種連接,把它建立起來。
這是說的我們認為比較好的互聯網的lost的體驗,為了支撐這種lost體驗,我們認為有五大關鍵技術來支撐這個lost體驗。第一個就是資源的自動化調度,就是剛才說的你開通一個跨省的專線,完全靠這種人力去實施,周期太長了,完全不能接受。我們需要端到端的資源自動化調度,這個自動化調度說小一點就像一個操作系統一樣的,一個服務器有資源,它的資源就是它的CPU、內存、硬盤、網絡這些資源,也需要一個系統來調度,來提供這些應用。說大一點就是現在有一些對生態來說serves一樣的,把整個數據中心當成一個(14:01),把整個數據中心當做一個操作系統一樣的,有一個統一的操作系統來管理。其實我們的自動化調度平臺就會跟這個類似,但是我們比它們強的地方是,我們會把運營商的這種網與網的資源結合起來。
第二部分,成熟的互聯網企業都有一個能夠幫助互聯網企業快速的上線新的業務,同時能夠擴展,以應用更多用戶接口的需求的平臺。所以我們這個也是參考了業界目前主流的微服務的架構來設計的。
第三個是快速的業務設計和開拓的能力,傳統的業務很多領土,上線一個新的網絡業務需要設備的升級,周期很長。我們有一個designer的工具,幫助你去定義一種新的業務,你可以設計自己的業務,比如說你認為新的網絡的拓撲不再依賴于這種設備的升級,還是通過全碼驗證的方式,來發布一種新的業務,這個業務可以自動的開通到網絡當中去。
第四部分和第五部分就涉及到我新的業務,設計并快速的部署到網絡當中去,其實是需要運維來保證這個系統,我的業務發生了故障,我也需要快速的知道故障發生在哪個地方,能夠快速的補救。
第五部分就是我們認為越來越多的大數據會幫助到我們,我們想未來有了大數據的技術,很多東西通過大數據,學習這些規則,可以自動的去路由或者什么,我有故障的時候,可以自動的把流量傳過去。
剛才講到lost體驗,我們的IES其實就是通過前面五個關鍵技術,來幫助運營商提供lost體驗的平臺。向下有三部分的東西,一個是運營商的數據中心,網絡分了兩種網絡,一種是傳統網絡,就是非云上的網絡。未來建設的可能都是以這種SDNF技術為主的網絡,就是中間這個。
這個是IES在網絡中的位置,IES這個產品是由華為來開發和調配的,但是它沒有部署在運營商的網絡中。我們認為未來運營商的網絡會變成以數據中心為主的一種網絡架構,上面有五朵云,我們的IES可能會屬于運營商里面五朵云里面的一朵云,這朵云幫助運營商運營和管理它的網絡。
這是IES的一個架構,第一部分就是剛才說的線下有DC的資源,網絡的資源,我們有南向的適配插件的框架,能夠幫助運營商快速管理各種不同的網絡。我們的中間部分,二三部分就是剛才說的,這里涵蓋了運營商對網絡運營管理端到端全生命周期的訴求。一個傳統的IES其實也是涵蓋了運營商網絡資源、網絡業務的一個全生命周期的管理。它主要包含幾個部分,第一個是這個規劃,因為我運營商建網絡,為什么要在這個站點布點或者布基站,是需要有一個規劃的,規劃之后我需要去設計,設計這兩個節點的時候要運用什么樣的技術,或者多大的帶寬連接起來。甚至我要把這個東西變成一個真正的網絡業務,在網絡里面真正的跑起來,這個我需要開通。開通之后我要保證這邊的系統,能夠幫助我快速的解決問題。所以我們從統一的業務設計,到我可以開通,到業務保障,其實也是涵蓋了端到端的網絡和資源的全生命周期的管理。向上我們有一個API,我們是一個web投資的架構,我們所有的接口都是通過這個統一開放出去。
剛才說的是產品,我們產品具體有一個,剛才是第一個版本,現在業務已經聚焦到云的專線。剛才前面已經強調了,比如說現在任意兩個物理地點之間做網絡連接,其實現在傳統的有兩種安排,一個是通過internet的互聯網的連接,對這種帶寬要求很大,實時性要求很高的,這種互聯網專線可能會選用運營商專線的業務。但是專線業務就像我剛才說的有一個問題,非常的不靈活,就是固定的帶寬,使用按年為單位,所以對運營商客戶的成本很高。我們現在搞了一個云資源的專線,這個IP是介于兩者之間的,我們這個專線的特點,其實應用了幾種趨勢,就是客戶現在越來越使用數據樹和云的資源,所以他們需要一個管道,把數據中心或者cloud第三方的云,比如說亞馬遜或者阿里云快速的連通。連通的時候,因為它的業務有彈性,它對網絡的帶寬有動態一些變化的要求,因為它的網絡的流量有波峰,有波谷,有很多的彈性。所以我們這種彈性的專線,更好的跟這種云下面彈性業務的趨勢吻合。我們現在這個業務能支持的主要是幾種產品,公司有幾個分支或者總部,分支和分支之間,分支和總部之間,需要點到點,或者多點到多點的專線,二層的、三層的我們都行,靠廣域網把二層打開。然后有DC我們也行,未來有interent連接也行,未來到公有云上面的連接,到阿里云上面的連接,我們也行。我們這個專線其實就是像前面說的,我們認為是提供了(22:25)體驗的,就是我剛才說的DIY,能力開放,在這種專線上面其實都會有。也就是說專線不是簡單的說你去運營商購買這個專線,像傳統的使用運營商的業務購買,你購買了之后,我們還有接口,在接口上面開發一個應用,根據你業務的特點,選擇自己的策略,來動態的調整你的管道。
這個是我們產品和業務的介紹,下面我介紹一下我們北向開放的接口。我們的接口分兩層,一層是原始的接口,原始的接口就是我當時資源的接口,我設置的是VM的資源,或者是一個當中網絡的資源,這種叫做原始的接口。我們其實有一個OT缺陷,有一個業務的接口,這個業務的接口有點像什么,大家用過云的都知道,亞馬遜有一個(23:33),有一種模板,用模板來描述的。比如我是一個創業公司,你需要一些前臺的服務器,需要一些(23:46),這些服務器你自己有自己網絡的規劃,有不同的子網,子網之間可能分布在不同的物理的數據中心,你的數據中心的接入可能需要一個網絡的連接。所有的這一切你固定好你的業務模板之后,所有的這一切我們都會推廣,來幫你部署起來。相對于亞馬遜的,我們更多的是把運營商網絡的能力集成到KPI模板里面去。
這個是一些應用的場景,就是cloudVPN,比如第一張圖就是分支和分支之間的。我們有一些增值的服務,可以通過SDN里面現在比較主流的叫servers嵌的技術,可以把這些東西按需的給企業來使用。第三個我同時還有一些(25:08)控制策略,傳統的運營商開通你可能只是滿足你的連接性的需求,滿足我連接性的需求,可能還有安全的需求,比如子網之間是否要訪問,這些安全策略也是可以在部署cloudVPN的時候同時部署。第三個就是高質量的視頻會議的時候,我們可以按需的去開通這樣一個專線。
剛才cloudVPN講的是網絡的VPN,云網主要是在網絡上面,把這種云的能力也集成起來。因為你不但是一個網絡數據,在數據中心里面可能個還會購買虛機這些東西,把這些虛機的購買之后,就像我剛才舉的創業子公司有RCT技術的資源,我們都可以通過云網一站式的開通。
這個是視頻分發架數,我們把這種能力組合起來,能做一些有趣的事情,因為所有的網絡的流量都在我們的監控中,我們可以通過網絡流量監控去動態的部署一個新的(26:21),這個說的就是一個CDN的應用。靠近客戶這一端的帶寬很大,突發的流量很大,我自動的靠近這個流動很大的地方,最近的一個地方,去部署一個CDN,把這種熱點的流量反存起來,這樣一個是幫助客戶取得了更好的用戶的體驗,同時也幫助運營商降低了對網絡的沖擊。這個是(26:57)的分流,因為你有很多的控制,你可以自己做一些集成,比如說你有到interent的連接,有到VPN的連接,有到云的連接,你可以自己進行一個選路,根據業務的特性。
然后是監控,我們剛才說的都是業務開通的,業務開通之后,怎么去監控,它的QOS的一些特點,它的流量、帶寬,它的時間,很多監控的相關的系統指標也是可以開放出來的,可以幫助上層業務,上層業務基于這種能力和開通的能力,來組合進行一些策略。這里面也是剛才說的一些能力,第一個是產品的編排,就是這種一站式的。第二部分是這種SDNY的,各種的VPN,有二層的,還有三層的,還有關的,我們有切片的,OAP就是把這種(28:03),通過切片的方式切割成不同的切割,把網關切割給不同的用戶來使用。
剛才介紹了能力,我們現在為了方便大家調試,因為這些東西與大家日常的工作的距離有點遠,為了滿足大家方便的使用,你去華為開發者網站申請一個賬號,我們目前有這么一個實驗場景,里面有需求。就是你開放的應用可以跑在我們的運營的云上面,在運行里面你可以直接調用CloudOpers IES的接口,我們下面有cloudVPN,就是我剛才說的(28:49)。
這部分還是剛才說的兩層的接口,云層的接口和編排類的接口,其實只是進一步的細化了。最重要的就是你知道我們有哪些資源,有云的資源,有網絡的資源。我們部門很大的一部分是我們有四千多人的團隊,華為公司所有的網絡管理系統,包括無線網絡的管理系統,固定網絡的管理系統,還有核心網的這些,都在我們的一線里面。現在是第一個階段,人力還比較少,未來會把所謂團隊網絡都會開放出來,集成到我們這個平臺上來。
這是開發的步驟,第一步就是要在開發者網站注冊,然后去開發,然后在剛才我提到的沙箱環境里面調試,然后可以發布到我們INS的應用市場里面去。這是一個demo,左邊這張圖就是剛才demo環境的介紹,這里面還有一些是,我們有一個開發指南,這個開發指南就是把demo開發步驟有一個詳細的介紹,你可以訪問完整的去獲得。
這是一個cloudVPN開通接口的一個案例。我以前長期,因為我以前搞過網絡,跟很多的BT或者核電都有過合作,他們以前都想做,或者像傳統的搞OTN,但是實際上業界沒有一個成功的,我們分析下來主要是因為它跟這個資源模型的定義太耦合了,所有廠商的模型差異非常大,所以很難做到這種機會。現在我們有這個技術之后,提供給開發者的是接口。這個是什么呢?傳統的要告訴他新的步驟,從這兒到那兒,到那兒,一步一步的去執行。這里有一個問題,稍微有一點差異,這個進程就很難執行。因為一個端到端的網絡業務的串建,并不是簡單的在某一個設備上面個配置幾個命令就行了,它涉及到很多社會的應用協調配合。我們現在新的方案是,關注的是一個結果,怎么保證這個結果在網絡上達到這個效果,其實就是我們這個系統要做的事情。
剛才說的是北向的,接下來介紹一下IES南向的開發能力。左邊這個圖說的是我們南向有幾種不同的,對接不同的系統,一個是SDN的控制器,SDN的控制器是用來管理網絡的,下面還有管理VIM的,VIM就是現在業界流行的一種,歐洲電信定義新的關系,未來的通信設備都會變成一種軟件,傳統的電信的設備都是跑在專用的芯片上面的,但是未來這種VIF可能就是一個VIM虛擬的設備網絡,可以跑在標準的X86的設備上面去。我們向下也可以有一些VIF的Manager來做這些,比如說我一個虛擬的方向,虛擬的路由器,生命周期管理怎么把它按需部署到網絡里面去,這個可能有華為,也有很多廠商的,我們也需要一個對接。VIM主要是一個云資源的管理系統,就像openstack其實就是一個VIM的系統,主要是分配IS這一層資源的。針對SDFcloud我們有不同的解決方案,來幫助你快速的開放。其實一個根本的目的是,我們通過這種驅動開發的方式來減少,就是我們在一些特定的場景,簡單的場景,比如說大家都叫防火墻,但是只是參數某些東西稍微有差異的時候,你是不需要像傳統的東西開發一個MK,開發一個場景,你可能只是簡單的去瀏覽,去影射,我們就可以支持起來。
下面有一個例子,這個還是說的我們南向有很多廠商,不同廠商的驅動器。為了跟南向做對接,其實有幾種方法,一個是我接口相對標準,大家都能理解,因為你是一個標準接口,其他廠商接入你的系統相對比較簡單,因為大家說的是同一種語言。如果大家是不同的語言,中間可能需要一個適配模塊,來把我們兩個之間的語言進行一個適配。這個適配的時候,我們提供了很多公共的服務,常用的一些協議,我們已經提供了,你不用再開發一些公共的服務,你關注的主要是你自己這個模型上面的差異,就是你的模型跟我們模型的差異,可能主要是關注你模型上面的差異進行一個適配。這些南向的接口我們也是開放出來的,這是在華為開發者論壇上面的一個鏈接。
這個是實驗室,實驗室有好幾個,北向的能力開發我們是建立在蘇州,南向的我們有兩個實驗室,跟網絡相關的是在北京,因為華為IP路由器的研發基本都在北京,跟虛擬網絡這一塊的可能就在西安,我們還有一個面向客戶的在深圳和愛爾蘭,這是實驗室。我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理解,因為以前的運營商最大的,像華為這種都是硬件的供應商,賣的都是盒子。未來慢慢變成軟件之后,很多的業務都是一個Application,可以在一個標準的X86平臺上運行。這些Application可以通過我們前面提到的SDNservers嵌入這些技術,比如說我企業開通一個專線的時候,可能還需要廣域網來加速,廣域網來加速就可以做成一個虛擬的設備,就可以進入這個運營商的采購名單里面,銷售給運營商。很多一些增值的特性,其實還是有很多想象空間的。
這是我們已經對接的一些廠商,現在目前主要都是一些防火墻的一些廠商,因為我們現在是在南北向生態的合作管理,我們很重要的事情就是尋找一些業界的廠商來合作。這個是標準,因為剛才說南向我們要對接的很簡單,運營商都有要求,他不可能只買一個廠商的設備,有多個廠商的要求。所以大家如果使用同一個語言,同一個標準的模型,那就對著用戶簡單了。所以華為有大量的專家,在各個IETF、ETC標準里面參與一些標準建立的定義。這個南向和北向也類似,我們這里有一個波折,這是一個運營商的痛點,是我們業界首創提出來的。未來南向設備,運營商的設備變成軟件之后,我怎么快速的去導入。我以前在公司很多年都是長期關注客戶解決問題的時候快速的導入新的設備,因為華為硬件開發能力很強了,每一年都會有新的設備上線,客戶對這種設備上面的新熱情也非常的感興趣。但是他們有一個很大的問題,我這個設備怎么集成到我的網絡里面去。因為對于運營商來說,他們只是簡單買了一個新設備,這個新設備就能夠被他的客戶所感知。他至少需要一到兩年的時間,才能把這個新設備引入到它的網絡中。為什么呢,因為電信網絡每個流量、時間、安全,或者信息安全都非常的重視,要確保各種安全的測試,所以生命周期非常的長。
這張圖就是一個VPN的圖,剛才說的傳統的業務都是硬件買的,未來我們網絡業務端到端的是全溝通的通信化的方式。像傳統的你就沒有辦法了,傳統的運營商只認華為這幾家大的供應商,小的廠商連接觸運營商的機會都沒有了。現在它把這個東西開放出來了,小的廠商有機會了,可以去運營商的集成total上面去下載防火墻的這些接口,測試,下面我就自己去開發,開發之后我就去提交。這個地方是我們集成防火墻的樣例,我們在簡單的產品項下,通過影射的方式,來進行各種模型化的匹配。右下角是一個命令行,這里有三層的一個模型,第一個是通用的模型,我們會要求廠商把我們通用的模型轉化成廠商自己的模型,廠商自己的模型再快速影射成自己的一個命令行,當然它下面如果有別的接口,其實是可以應用到別的接口。我開放了這個形態,就可以在這上面提交,去測試驗證部署,這邊就是一個測試,提交了防火墻,已經通過了哪些類型的測試。測試通過之后,就可以發布一個證書,表明你這個是滿足這個要求的。
這個講的是南向驅動的開發,我們看里面其實有一個,就是我這個通用的模型的接口,向下是我用SNP的協議,這段我假設對接的是華為的網絡系統,瀏覽器上快速的影射進來。其實你這些很多公共的協議是不需要開發的,你開發的就是中間的,做模型的適配。 最后這是我們IES開發者的取樣,大家如果還沒有掃二維碼的人,可以掃一下。今天我的分享就到這里,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