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的云計算會成為2015年的股市嗎?
云的爆發,能看透嗎
2015年初,股市像吃了興奮劑一樣瘋漲,小牛變成瘋牛,有人戲稱***隨便買都能賺的滿嘴油。可是隨后,突如其來的大崩盤讓股民瞬間傻眼,股市泡沫破滅的如此迅速,讓人們僅存的希望變成奢望。
云的爆發你能看透嗎
2016年,云計算在經歷了多年的積累之后迎來了一輪爆發,云化成為了科技產業最熱門的趨勢之一。也正是因為云計算的火爆,亞馬遜、微軟、Saleforce等云服務供應商市值一路攀升。但是,2016的云計算市場真的不存在泡沫嗎?不會像2015的股市那樣轟然倒下嗎?
當然,兩個市場存在著本質的差異,股市本來就高風險高利潤,無論發生怎樣不合規的事情都屬于可能的存在。而科技產業永遠是向前的,云計算作為一種先進技術,取代落后產品科技是一種必然的趨勢,那么又何來泡沫一說呢?
那么我們不妨來拿這些科技巨頭的市值來看一下。亞馬遜與去年同期相比,市值上漲了138%,這并不是因為他是美國***的在線零售商,而是因為AWS的云業務全面主導了市場。盡管AWS僅占亞馬遜銷售額的7%,但是被科技趨勢影響的股市,云驅動了其價值的一路攀升。
值得提醒的一點是,公司的銷售額和利潤在股市的面前是微不足道的,上市公司的市值***影響在于股票交易情況。云計算的利潤對亞馬遜影響或許不大,但是主導云計算市場的地位卻是讓亞馬遜成功得到了投資者的信賴。
無獨有偶,微軟也是云計算崛起的受益者之一。在史蒂夫·鮑爾默帶領下的十年里,微軟的股價一路下行。而薩蒂亞·納德拉(Satya Nadella)在接管了微軟后,宣布微軟從軟件巨頭開始轉向云公司,這也讓其股價飆升約50%。
盡管微軟Azure相比AWS的市場影響力略有遜色,可這也足以撐起微軟的脊梁,讓投資者對微軟保持信心。由此可見,云計算雖然不能為企業創造足夠撐起超級巨頭的利潤,但是作為科技發展的主流,足以為企業吸引投資。
依云而生,云散作何?
但是這種情況下有一個隱藏的問題,因為云計算而催生的信心,也必然會隨著云計算的衰落而消散。可悲的是,云計算是一個存在明顯局限性的技術,其讓應用程序和服務遷移過于接近邊緣,而霧計算就很可能會對云帶來致命的威脅。
技術是在不斷的改進和更替的,每一個熱門技術趨勢都會成為下一個“云計算”。一旦被取代,云計算所催生的價值或許會像2015年的股市一般一泄千丈,而且,這并非沒有先例,此前因因泡沫破裂而跌落谷底的上市公司也不在少數。
而且,云計算的競爭威脅不僅僅來自于技術改良的同類計算行業,也可能來自于其他的高端技術,比如已經開始在全球點燃第四次工業革命火苗的物聯網;比如已經被應用在各種領域的人工智能;再比如可能潛力更強的VR/AR技術,這些都可能讓云計算丟掉他現有的地位。
現如今,科技公司已經紛紛對物聯網打起了小算盤,智能化和萬物互聯已經對市場產生了很大吸引力。而毫無疑問的是,誰能夠率先進入物聯網市場,誰就很可能成為下一個AWS。而且,由于科技行業的特殊性,跟風市場雖然風險小,可是上限也往往比市場開拓者要低。
巨頭也不例外
而近期,英特爾***執行官布萊恩·柯再奇(Brian Krzanich)表示,英特爾將會從一個芯片巨頭轉向云服務和智能物聯等領域。而眾所周知,英特爾至強系列是服務器領域不二的霸主,可是轉型又談何容易。
誠然,英特爾在芯片領域獨孤求敗,可是當到了其他領域就尷尬很多。比如其一直覬覦的移動端,全球數十億智能設備均是采用了ARM的芯片,同樣芯片不同規格,就可以讓英特爾鎩羽而歸。
失去云優勢,還有新發展
可是換個角度來看,大量的硅谷企業已經在努力將發展重心挪向物聯網。我們也能注意到,英特爾戰略轉型之后,全球大量裁員,可是相應的收入增長4.7%卻要比其之前的增速要快。而如果按照這種速度發展下去,也許英特爾真的可以避開因PC處理器業務下降而導致的悲劇。
可是,即便真的做到了,世界上***的芯片制造商英特爾也很難恢復到當初的盛況,何況云和物聯網兩個熱門趨勢英特爾也都沒有抓住***時機。也正是因為這些,蘋果、谷歌、亞馬遜乃至于后來居上的Facebook發展狀況都要比英特爾強勢。
相應的,主要的問題在于當技術趨勢出現時,用戶不能僅僅是在跟隨炒作,這樣是很難做到行業的前列的。一個可靠的差異化發展戰略會給企業帶來真正的提升,否則都只能是跟風炒作。而市場是不會等待任何人的,能否抓住機會則是考驗企業的戰略眼光。
而再看一下現如今的環境,2016年的云計算發展依然火爆,而且是以一種真正爆發的趨勢在全球范圍的大中小型企業均開始普及。可是我們也不難看出,云計算的興起雖然強悍,但這并不是科技的終結。新興科技依然層出不窮,而受此影響,企業也是幾家歡喜幾家愁。
這與股市的風險***大雖然不同,卻也有著十分類似的狀態。企業如果能夠洞悉未來發展方向,選取潛力股緊握在手,終有一天會發展壯大。而相反,如果死抓已經奄奄一息的舊行業,那么結局只能是為其殉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