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數據:如何將信息轉化為洞察力?
譯文這年頭大家都在談論大數據。
但很少有人搞明白如何將所有這些信息轉化為洞察力。
麥肯錫公司在去年的一項調查證實了這一點:許多公司、尤其是傳統公司還沒有從大數據項目獲得預期的結果,或者還沒有獲得相當高的投資回報率。
大數據投入后收入平均僅僅增加了區區的6%。
當然,大數據的關鍵不僅僅是利用數據的所謂的3V(種類、速度和數量),還需要從更宏觀、更整體的視角看待數據如何帶來創造價值。
如何從大數據分析開始入手呢?我們建議采取四步走的模式。
為數據分析建立合適的框架
要是沒有合適的IT系統和軟件,大數據就毫無作為。
安永律師事務所的信息技術顧問斯科特·施勒辛格(Scott Schlesinger)表示,雖然可以把數據庫和獨立分析工具加入到遺留系統,但是真正的價值來自在云端構建集成式數據平臺,并將它們連入到遺留系統。
這讓企業得以連接不同的數據源,動態聚合數據,并實時運行分析。它拆除了數據孤島。
我們預計CIO團隊會治理IT環境。但是營銷人員可以清楚地闡明所需要的結果,從而施加影響力;最終結果應該是有望改善這種能力:借助高度個性化、與上下文相關的促銷活動,吸引消費者。
關注平臺
讓數據發揮功效關鍵在于合并信息,同時又能闡明之前隱藏的模式。
運動員服飾和鞋類零售商Finish Line采用這種方法來開展其電子郵件新聞簡報計劃。通過結合來自銷售點系統、社交媒體數據流及其他數據源的數據,這家公司將打開率提高了50%,并改進了轉化率。洞察力還將投入到Facebook的廣告開支的毛利提高了30%。
Finish Line的數字個性化和忠誠度計劃主管斯蒂芬妮·布萊邁耶(Stephanie Bleymaier)說:“我們的目標確實就是確保,我們把合適的信息交到客戶面前,然后打造我們所說的無磨擦、全方位渠道體驗。”
還要關注部門
最成功地利用大數據的公司是為整個企業的溝通和協作建立一種框架的公司。
這意味著要打破孤島,讓數據能夠在企業里面共享,并與外面的合作伙伴進行共享。這樣就能夠更廣泛地交叉分析和理解數據以及企業要求。
布萊邁耶表示,除了打開率和轉化率外,Finish Line還確保每個人查看和處理的是同一數據,從而全面改善營銷和銷售工作。
施勒辛格說:“數據需要加以識別、獲取、組織、過濾和清理,然后集成和存儲起來,之后它才可以為最終的業務消費者提供真正的價值。”
測試和學習
如果合適的IT框架和方法到位,才可以開始好玩的環節――A/B測試及其他試銷工作。施勒辛格表示,關鍵是試點、測試和進行概念證明,了解什么切實可行。
好消息是,麥肯錫的調查表明,在五年這段時間,大多數公司看到大數據方面的投資回報率有較大幅度的提升。
不太好的消息是,幅度總體上只從6%提升到9%。
有確鑿的證據表明,學習如何把信息轉化為洞察力的公司仍然***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