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動營銷大魚吃小魚 行業并購成趨勢
微軟收購LinkedIn,騰訊收購Supercell,6月頻發國際互聯網行業收購案,行業洗牌一刻不停。7月,匯量科技(Mobvista)將歐洲游戲內行為數據分析平臺GameAnalytics收入囊中,這是繼今年2月收購美國老牌原生廣告平臺NativeX后,該公司對歐美市場的再次出擊。兩次海外收購的戰略意圖都相當明顯:整合NativeX的開發者、原生廣告源及技術資源,并入GameAnalytics豐富的用戶數據庫,給游戲開發者打造從統計分析到貨幣化的一站式問題解決方案。
細看海內外領先的移動廣告平臺,近幾年的發展大事記中,大多數都避不開的關鍵詞就是“收購”或者“被收購”。以最新發布的《AppsFlyer廣告平臺綜合表現報告》為樣本,整個行業的發展脈絡在此可瞥見一二。
在以上30強榜單中,排除Facebook、Google、Twitter三家互聯網巨頭后的前十名,依次為Chartboost、Applovin、 AdColony、Vungle、Unity、Tapjoy、Fyber、Supersonic、Mobvista、Lifestreet。其中,除了半年時間完成兩筆收購的匯量科技,近三年來還有5家平臺有收購/被收購史。也就是說,這十家國際移動營銷領軍企業中,逾半數選擇調整資本,大魚們吞掉一些看中的小魚,小魚被大魚吃掉或者跟著大魚混。
2015年9月,以色列應用程序分發平臺ironSource與Supersonic進行合并。
2015年4月,德國移動廣告平臺Fyber以1100萬美元收購Falk Realtime的SSP和廣告服務軟件業務。Fyber于2014年10月被韓國RNTS媒體集團以1.9億美元價格收購,但在收購后仍保持獨立運作。
2014年,Tapjoy收購了韓國分析與營銷自動化公司5Rocks。
2014年,AdColony被挪威Opera軟件公司以3.5億美元收購。
再細究近年來移動營銷行業收購案的被收購方,不難發現這些收購案例多“案發”于兩個方面,一是針對數據分析類型平臺,二是針對程序化廣告投放產業鏈。數據和技術被移動營銷平臺視為左膀右臂,也成為實力派移動營銷企業戰略布局的重要關卡。
一、加持數據公司
在海外市場,數據即服務、大數據即生產力已被充分印證,如Twitter于2013年收購電視社交數據分析公司Trendr,次年收購兩家歐洲電視數據分析公司,2014年Yahoo收購APP數據分析公司Flurry,2015年微軟收購大數據分析公司Metanautix。
數據對于移動營銷平臺而言,意味著什么?
1,廣告主可精準投放。4月在京召開的2016全球移動互聯網大會(GMIC)上發布《2016廣告主移動營銷白皮書》的數據顯示,76%的廣告主認為移動營銷非常重要,而3年前這個數字只有24%。
2, 移動開發者可充分了解用戶,可最大化變現。如GameAnalytics、AppsFlyer、TalkingData等數據平臺可統計分析用戶數據,還能發布行業報告,為開發者提供推廣、變現的參考。成立于2011年的移動游戲數據分析公司GameAnalytic,網絡中擁有超過8000款活躍游戲,月活躍用戶達2.5億,并與Unity、Fabric(twitter)、Unreal、Marmalade、Corona、Xamarin等幾大游戲引擎和開發平臺建立了合作,數據資源非常豐富,其提供的專業的玩家游戲內行為數據分析,可幫助游戲開發者提升游戲的留存率、變現率。
綜合以上,數據意味著移動營銷平臺的競爭力,所以行業內數據分析公司成為移動營銷平臺的收購目標熱點,也就不足為奇了。
二、布局程序化廣告投放產業鏈
程序化廣告技術被稱為大數據時代的精準營銷利器,其通過基于大數據的用戶畫像來定位目標客戶群體,從而實現廣告的精準投放。國內外移動營銷平臺在近年爭先涌入程序化廣告投放產業,占據SSP、DSP、DMP、Ad Exchang、Ad Network等高地,力求在這一生態體系中有一席之地。隨著技術和市場的發展,該生態圈內部也開始上演大魚吃小魚的戲碼。這是基于移動廣告技術整合的需要,基于市場對一站式移動營銷解決方案的需要。
例如,今年6月,梅泰諾宣布擬60億并購BBHI集團,后者是在全球范圍內參與競爭的SSP 平臺,據報道分析,梅泰諾此次收購BBHI旨在進一步完善精準營銷環節;同月的另外一起收購是北京華誼嘉信整合營銷傳播集團以1.48億美元收購移動廣告技術公司Smaato,這家公司主要為移動網站與app開發者提供實時廣告交換服務,可以在管理廣告庫存的同時,為多種廣告網絡處理方案提供交換服務。此外,匯量科技以DSPAN(DSP+Ad Network)的角色參與到程序化廣告投放行業的競合,該公司收購的美國原生廣告平臺NativeX是一個SSP,整合后,將瞄準行業資源及競爭力的升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