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儲極客 | 瓜哥圖解SAS RAID
存儲極客”欄目再次與大家見面啦!在這里,只有一位大咖名叫“存儲”,它的粉絲我們稱為“存儲極客”!
存儲極客
這是一群存儲偏執狂
為存儲而生,跟存儲死磕
各具獨家秘笈
有觀點,有碰撞,有干貨
從2015年8月18起
做客存儲極客欄目
與你分享存儲里的那點事兒
通信是雙方的,上文中大家看到的只是硬盤/外設一側的接口形態,所有設備必須被接入到IO通道控制器上,比如IDE需要接入到IDE控制器,SATA盤需要接入到SATA控制器,SAS接入到SAS控制器,SCSI、PCIE等各自也都有各自的控制器。這些IO通道控制器在后端通過各自的連接器將1個、2個或者多個設備通過各自不同的總線方式掛接上,在前端則通過PCIE或者內部私有總線與系統IO橋相連,IO橋在通過更高速的總線連接到CPU。所以這類控制器又被稱為總線適配器,如果將這類IO控制器做成一張板,插到PCIE槽上與IO橋相連,則稱之為Host Bus Adapter,HBA。當然,PCIE控制器是直接集成到CPU里的,PCIE設備是直接連接到CPU而不需要HBA,最多用個連接器轉接板將CPU上的PCIE IO管腳連接到外部連接器或者插槽上。
3.FC HBA
4.SAS HBA
5.以太網HBA
6.Infiniband HBA
IB體系習慣把HBA叫做HCA(Host Channel Adapter)
在HBA上增加或者增強對應資源,比如嵌入式CPU、板載DRAM、硬加速計算邏輯等,便可實現各種RAID了,此時HBA上報給OS的并不是其下掛的物理資源,而是經過RAID虛擬化之后邏輯資源。由于提升了并發性,增加了Write Back模式的緩存并加以電池或者超級電容保護,這些邏輯資源擁有更高的速度、更好的時延和更好的可靠性。
1. SCSI RAID卡
2. SATA RAID卡
3.SAS RAID卡
下圖是最早期的SCSI硬盤的接入方式,由于采用總線結構,背板可以做成無源背板,而且走線十分方便,大部分導線被焊接到背板的PCB上,只留一個鏈接器連接到SCSI HBA/RAID卡即可。由于SCSI底層接口已經被淘汰,不多描述。
1.SAS卡直連無源背板形式。該形式下,SAS卡(不管是HBA還是帶RAID功能的HBA)采用x4的線纜直接連接到背板上的連接器,背板上每4個硬盤接口被導入到一個x4的連接器上從而直接連接到SAS卡。也就是說,如果有16塊盤,那么背板需要出4個x4連接器,分別連接到SAS卡一側的一個x4連接器上,前提是SAS卡必須支持對應數量的直連設備。目前Adaptec的12Gb SAS HBA可以單芯片最大直連16個SAS設備,為接入密度最大的產品。
2.SAS卡連接帶Expander的有源背板形式。有些型號的SAS卡最大只能直連8個設備,而有些服務器比如Dell R910,其前面板有12個硬盤槽位。此時,只能靠SAS Expander(簡稱EXP)了。12個槽位先連接到EXP
3.SAS卡連接Expander子板再連接無源背板的形式。有些時候服務器廠商不想為了增加一個Expander而再制作一款背板,而是想利用現有的無源背板,比如支持16盤位的無源背板,再加上一小塊子板,將Expander放在這個子板上,再將這個子板與SAS HBA及背板分別連接起來。下圖是Dell R730服務器的硬盤連接部分的俯視圖。可以看到那塊黃色的子卡,其背面有一塊SAS Expander芯片,北向采用4個x4接口連接到SAS HBA,南向采用連接器與無源背板相連。
4.SAS卡直連設備無背板形式。這種形式下,SAS/SATA盤直接放到服務器托架上,比如PC機,不提供背板。此時需要使用1分4的線纜,x4那頭接到SAS卡上,分出來的4個數據口分別接一個SAS/SATA設備。 1分4的線纜如下圖所示。
5.SAS連接到服務器機箱外置的JBOD形式。這種形態并無本質上的變化,只是要求HBA提供外置接口,用外置線纜,硬盤和背板放到單獨的箱子中。一般JBOD上的背板都是帶Expander的,這樣可以只保留一兩個上行接口即可。
下期預告
第二篇也先暫告一段落啦!在《瓜哥圖解PCIE/NVME》中,我們將繼續討論:
7、NVMe固態盤、PCIE轉接卡及PCIE交換芯片的接入方式
8、Dell R930服務器的硬盤連接方式簡析
敬請期待
相關文章導讀
↓↓↓
存儲極客 | 這些硬盤參數你都懂得嗎?
存儲極客 | 這些硬盤參數你都懂得嗎?(下篇)
存儲極客 | 普及閃存知識:搞懂那些晦澀難懂的名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