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為什么非要參加華為ICT巡展
原創從事媒體圈的朋友應該都有體會,每年的3月和4月都是廠商發布會和活動比較集中的時候,每到這個時候都會忙的人仰馬翻,或許這也是因為一年之計在于春。在接到華為ICT巡展北京站的邀請函后,我推掉了其他任何有沖突的安排,就為了看華為的“執行力”到底如何。
為什么這么說呢?因為我在前不久華為合作伙伴大會上獲悉,華為從今年開始,將會在內部成立專門的智慧城市業務部,實現跨行業、跨產品、跨領域的拉通;在外部,建立智慧城市生態圈,依靠華為的ICT解決方案加上合作伙伴在相應領域的能力形成完善的解決方案。
而我們都清楚,智慧城市是考驗ICT廠商實力***的市場。一是說這個市場太大,如果一旦進入,占據主流的位置,帶來的營收不可估量。其次,這個市場的需求太多,涉及到多個ICT產品線,如何做好ICT的基礎架構服務商,整合成云管端的平臺,這種實力恐怕業內不多。第三,如果進入,那么必須和更多應用層面的解決方案商共同發展,也是一個絕好的發展機遇。
話已經放出來了,能不能執行的好,就要看行動了。
智慧城市成為主弦律
華為ICT巡展作為華為中國區的重要活動,搭建了行業客戶與華為、合作伙伴之間的高效溝通的平臺,并致力于與行業專家、客戶代表、合作伙伴代表一起共同探討新形勢下各行業面臨的ICT變革機遇與挑戰。因此這里是最能展現華為執行能力的平臺。
據了解,基于以往的成功經驗,華為將發力智慧城市解決方案,這將成為2016年華為的業務重點之一。目前,華為在智慧城市的愿景為“新ICT 讓城市更智慧”,即“基于智慧城市業務需求,驅動ICT產品與解決方案創新,聚合業界合作伙伴,構建智慧城市新生態圈,助力智慧城市建設。
事實上,華為智慧城市的愿景,在很多行業已經得到了實際應用,如政府、醫療、教育等行業。比如,在電子政務方面,深圳和成都兩個城市的“一窗式”智慧政務服務系統上線后,群眾滿意度超過95%,企業項目申報審批時間由原來120個工作日壓縮到45個工作日,縮短到近1/3。這是實實在在的好處,政府看得到,企業看的到,不難看出,“智慧政務”服務不但為企業節省了時間和金錢,同時提高了政府辦事效率。
除此之外,在惠民工程方面,智慧交通、智慧醫療,智慧教育都有不俗的表現,以威海市的智慧交通為例,自華為服務平臺上線后,實現了公交集團1500輛車、城郊600輛、校車600輛共2700輛車的智慧調度、實時監控,以及市區內80個電子站牌的數據交互。
類似陳功案例還有很多,這樣我們更加期待華為的智慧城市解決方案。
巡展的背后,是一場場ICT盛會
當然,智慧城市只是本次巡展的一個部分,與往年相比,今年的巡展活動的一個變化是華為進一步展示了針對未來ICT建設的前瞻性思維。從產品發布環節就不難發現,全球首款32路開放架構小型機KunLun雖然此前在巴展和CeBIT展上已有亮相, 但此次成為巡展主角,標志著2016年華為一定會將該產品迅速在全國推廣應用,而不是小范圍試水。華為KunLun不僅在可靠性和性能方面達到并超越傳統小型機的能力,更因其開放架構而兼容了業界主流商業軟件,成為新一代關鍵業務計算平臺。
另外,在WiFi領域也是驚喜不斷,不僅包括全場景WIFI解決方案和11ac wave2 AP。為應對室內較難解決的高密環境,華為全球首發的AP4050DN-HD通過內置智能天線,不僅體積小而且讓綜合成本節省了75%,并發率提升50%。
與此同時,在本次巡展上華為對于行業應用做了更進一步的細分。相比往年重點展示的金融、廣電、交通、能源、平安城市等大的行業解決方案之外,在本次巡展展臺上可以看到包括酒店樓宇、制造業園區、智慧教育醫療等更細分的場景,并展示了如何入手并達到這一階段的整個過程。和其他單純展示解決方案的巡展相比,華為的巡展更像是一場關于ICT技術的盛會,隨著華為對于行業理解的進一步加深,合作伙伴將更容易在華為的生態鏈里找到合適的定位。
別遺憾,你還沒有錯過
千萬別以為你已經錯過了,本次華為ICT巡展自3月16日起至9月,將走遍全國31個省會及直轄市,319個地市,通過2套展臺線路,4條展車線路完成對全國地級市的覆蓋,可關注華為企業業務中國的微信公眾號上了解***動態。
不管是巡展超大規模,還是對未來ICT建設的前瞻性思維,或者是更多細分的場景體驗,都不難看出華為人的兢兢業業,在每件事情上都認真去對待,始終堅持為客戶創造價值,持續艱苦奮斗。也許正是這種精神,我們才能從財報上看到那一串串讓人羨慕的數字:2015年企業業務收入達276億元人民幣。盡管這只占到了華為總營收的7%,但同比增長高達43.8%,這主要得益于公共安全、金融、交通、能源行業的增長。
就像本輪ICT巡展一樣,也許你已經錯過了開始,但不要再錯過接下來的路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