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云小Ai將預測《我是歌手》歌王 人工智能能否理解人類情感?
原創4月8日,湖南衛視《我是歌手》第四季將迎來總決賽,新一代的歌王也將誕生,而此次的《我是歌手》也將娛樂與科技進行結合,就在4月6日的媒體見面會上,阿里云科學家團隊現場公布,阿里云人工智能程序小Ai將會預測《我是歌手》總決賽歌王的歸屬。
那么,阿里云的小Ai是什么呢?據阿里云人工智能首席科學家、小Ai之父閔萬里博士介紹,小Ai是阿里云研發的人工智能程序,主要基于神經網絡、社會計算(social computing)、情緒感知等原理工作。小Ai善于洞察本質和實時預測,并能理解人類情感,它通過計算和機器學習能力,不斷自我進化。

阿里云人工智能首席科學家、小Ai之父閔萬里
據了解,阿里云在2012年開始涉足到人工智能領域,進行相關技術的研發。四年的時間里,阿里云的小Ai也逐漸成長,并且已經運用到實際生活中。比如,小Ai幫主支付寶的人工客服自動回答用戶的問題,幫主水庫管理人員預測水位,在防汛抗洪時期實時動態調整水庫庫容,預測長沙市未來的路況等等。
而此次,小Ai將跨界涉足到音樂領域,將會在《我是歌手》的總決賽的直播時間進行預測。《我是歌手》總決賽將于4月8日晚上20:00開始,而小Ai將每隔5秒更新一次7位歌手的奪冠概率。重要預測節點將有三次,分別在比賽開始前、第一輪幫幫唱結束后以及第二輪兩兩演唱結束后,最終以是否預測出現場500大眾評委選出的歌王來衡量勝負。
那么,小Ai是如何預測比賽結果?通俗地說,小Ai從歷史賽事和海量資料中尋找影響比賽結果的變量因子,訓練出一個實時動態模型進行預測,比如歌曲、歌手、粉絲、現場氛圍、網友討論等維度,每種維度都通過機器學習提取海量特征。這些特征有的是靜態的,有的跟隨比賽不斷變化,需要小Ai現場實時計算,最終給出預測排名。
對于預測歌王這件事,《我是歌手》中唯一一位外國歌手黃致列卻表示不太會相信機器,因為機器不會感知到歌手的動作以及唱歌時的感情,但是人是可以感知到的。而《我是歌手》的總導演洪濤對預測的事情也持懷疑的態度,“我是湖南衛視的傳統勢力,對預測這件事持質疑態度。但是手下的年輕人都很熱衷這件事,一定有我們‘老年人’沒有看到的新奇之處。所以,帶著‘這是什么鬼’的疑問,接受阿里云小Ai的挑戰。”
左:《我是歌手》中的外國歌手黃致列 右:《我是歌手》總導演洪濤
那么,為了準備此次比賽,小Ai這個機器程序是怎樣學習的呢?據閔萬里介紹,小Ai不僅請阿里音樂和專業人士當教練,還“海補”了幾百萬首歌提升音樂品味和鑒賞能力,比如基于阿里音樂數據庫,自動學習音頻的重要特征,在最后形成對歌曲的多維度評價,例如音高、能量、語譜、基頻等特征維度,不斷訓練小Ai對音頻及受歡迎程度之間的關聯性思維。目前,小Ai的學習速度是人類的1萬倍,人類需要10萬小時成為某一領域的專家,小Ai只需要10小時。
在前幾周的谷歌AlphaGo對戰李世石的人機大戰中,讓我們見識到了人工智能的厲害。而此次的阿里云小Ai預測歌王,與人機大戰的AlphaGo又有哪些不同呢?閔萬里表示,小Ai這次挑戰歌王預測,是人工智能在另一個領域(音樂和賽事)的全新嘗試。下圍棋是有明確規則的深度搜索,歌王預測是無明確規則的廣度搜索,這是兩者的差異。規則上,圍棋對弈有明確規則,是智商的巔峰對決,而歌王預測是7人混戰,充滿不確定性,是對理智和情感的復雜考驗。 因此,AlphaGo在規則和算法的范疇內做到了足夠深,走通了一個動態的非常大的迷宮圖。而小Ai要做的是去通過洞察一切可能影響投票結果的因子,即便他們是似是而非的信息碎片,但因為數量無限大,通過人工智能的算法仍然可以推斷出一個結論。整個過程是在全空間的、連續的、動態的場中尋找真相,擅長廣度上的數據組織和推演,“是在理解人類的喜好”,“洞察人類的思考”。
近幾年,隨著云計算、大數據等技術的火熱,人工智能也逐漸開始走進人們的視線,IBM的Watson,微軟的小冰小娜,再到阿里云的小Ai,那么阿里云的人工智能又有哪些不同呢?閔萬里認為,人工智能給大家的印象是冰冷、機械的,阿里云希望通過這次小Ai在音樂和電視賽事領域的跨界挑戰,向人們展示人工智能感性的一面,讓大家看到小Ai在藝術和理解人類情感領域的無限可能性。阿里云最終的目標是,利用人工智能技術為各行各業解決重大挑戰,尤其是人類生活的方方面面造福大眾。
機器人能否理解人類情感,冰冷的機器能否也有感性的一面呢?讓我們期待明晚的《我是歌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