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DC | 碳云智能創始人兼CEO李英睿:智慧健康生活或將成主流
2016年1月20日,2016全球大數據峰會GBDC2016在京舉行。本次大會由全球大數據聯盟(GBDC)、全球移動游戲聯盟(GMGC)、世界O2O組織(WOO)、光合資本主辦,中國互聯網協會(ISC)O2O工作組、中國汽車流通協會(CADA)支持。碳云智能創始人兼CEO 李英睿接受媒體采訪。
主持人:各位觀眾還有現場媒體朋友大家好,這里是GBDC全球大數據峰會的新聞中心,今天我們很高興邀請到了碳云智能的***科學家李英睿,首先請李總跟我們網友打聲招呼。
李英睿:大家好。
主持人:你可以首先跟大家做一個自我介紹包括公司正在做的事情。
李英睿:大家好,我是碳云智能***科學家也是聯合創始人,李英睿。我過去十幾年從事基因相關數據研究工作,現在我們成立碳云智能公司面向于人工智能延期生命大數據,對人類生命健康進程進行相關建模、狀態模式以及趨勢預測。
主持人:要做跟健康相關的一些事情,尤其是大數據領域,我們之前可能也有華大基因經營的經驗,現在行業還有一個問題,目前整個醫療健康數據不只是這個行業,很多行業也都存在數據源不夠豐富,打通不了大數據,現在沒法形成打通的情況下,我們怎么做一些跟健康大數據相關的事情?
李英睿:這個問題我從兩個層面回答。***層面,從技術層面來回答這個問題。首先,我們講的健康大數據并不只是醫療大數據,實際上對于人生命周期,一生的健康影響,醫療只是其中一部分。其中我覺得從知識來講有四個相關部分,我們都是可以講健康大數據的一部分,一方面跟遺傳,基因相關的東西,另外一個就是跟我們整個生活習慣、社會生活相關這樣的一些情況,還有一個是環境因素相關的,***再是醫療。
現在我們去醫院很多程度上是健康被損害的結果,所以我們現在從技術上來講,我們希望能夠聯合,如果醫療數據暫時沒有辦法打通,我們至少可以聯合其它像環境數據、基因和相關的一些分子生物學的數據以及生活習慣,包括現在整個移動互聯網所面向的數據在一起,仍然是可以進行比較好的建模。另外,醫療數據本身不***醫院系統打通,在國外已經有很多很好的范例,通過互聯網方法形成很好的病例數據已經有先例。
另外一個層面,本身是商業模式層面。傳統上來講,健康領域,因為它涉及領域很多,所以相對來講大家都會比較獨立做互聯網叫一針頂破天的事,現在覺得欠缺平臺流通。這個平臺是在我們現在的基礎之上,碳云智能本身想出來做這個事,在中間做一層健康數據的共享、共有平臺,能夠在這個平臺上形成閉環的方式,這樣能夠通過商業模式逐漸來把數據的共享問題解決。
主持人:可以比較詳細介紹一下我們如何做健康大數據平臺。
李英睿:平臺從數據角度上,我們主要是幾個層次,從底層,現在一般情況下數據DT,數據科學數據技術,云計算和相關的一些大數據的系統問題,這是首先***個要建立的,它是一個基建的問題。這里面在我們健康數據里面還涉及特殊情況,還有物聯網的問題,很多生命數據最開始是生物樣本不是天然數據本身,這個里面是物聯網和互聯網、云計算需要有共同結合,這才能打造剛才我談到的數據流通、運轉的基礎。
第二層,多層次的數據整合,需要我們平臺把相關的像基因檢測、蛋白質或小分子檢測這樣的一些上游供應商以及我們談到的一些其它一些數據采集,比如說智能設備相關的移動生活這樣的一些供應商的數據能夠給它對接起來,能夠在我們平臺上整合起來。
還有一點最重要的,我們在這個平臺上數據進行整合以后,我們能夠加上人工智能引擎,然后在這個里面分析出來新的這樣的一些特征和內容,能夠返回到我們剛才談到整合進來各個服務商也好或者是供應商也好。能夠讓他們的服務本身能夠更好的給公眾提供更加個體化的服務的方案,這樣大家才是互惠共享的關系,這是我們現在的一個初步的思路。
主持人:現在其實有很多的企業尤其創業型企業一頭扎入到做智能硬件的領域,有些做了手環有的做了水杯等等,每家公司把數據打通形成的數據量比起政府客觀開放的數據量體量還是比較小的,很多人認為只能做數據補充,在這樣大環境,我們可以做的一些事情是什么?
李英睿:我觀點會可能有一點點差異。一般來講,本身我們在健康數據里面就有兩種不同數據,一種數據實際上是斷點,類似于像截屏的數據,比如在體檢、醫療,具體時間點進行非常詳盡的調查。另外一種是相對比較輕,每個數據點比較小,但是連續性非常好、應用性非常好的數據,這是現在智能設備想要研究的問題。目前確確實實移動醫療和臨床相關性存在很大爭議,從目前觀點上主要是連續積累,目前我們只是缺乏一個工具或者缺乏機制,能夠把這兩者之間的關系在一定程度上說清楚,我們可能是缺乏這樣的一個基本的研究。但是從長遠上來講,我認為還是非常重要的一個數據來源。為什么這么說?我們希望是這樣,每個人都是智慧健康的生活,什么是智慧健康的生活,你一定是生活在一個,你沒有感知的情況下,但是你相關的這些設備或者感應器整個直接把你的一些生命數據能夠采集,而且能夠在我們系統上能夠給予它一個相對來講智能和個性化的這樣的一個回饋。從這一點上來講,我認為智能設備發展是一個必然趨勢,而且也有可能對于我們未來也從今天診斷和治療醫學為主,變成未來預防和預警為主的健康管理角度來講,我覺得它也應該成為主流方向。
主持人:我們除了提供平臺服務之外,是不是未來硬件領域、智能設備領域我們也有考慮介入?
李英睿:我們更多從平臺上來講,我們還是希望更多能夠是數據的對接,而不是直接介入。健康生活涉及的方面非常多,而且我們如果一旦介入這種具體上下游的服務,不可避免就會有一些狹隘或者跟人家形成競爭,對整個平臺中立性包括數據通用性都會有一些偏移,我們希望有各種各樣的移動醫療的設備包括各種各樣健保醫院或者健身中心或者美容院進行平臺級別的對接。
主持人:不管大數據領域還是別的關注創業群體,很多人都想打造一個平臺,都想做一個平臺,然后大家來我這個平臺上做一些事情,不管從投資人角度還是大環境,可能有部分人有點審美疲勞,大家都在說平臺說得有點多了,有點煩了,從我們這個角度去看,我們做平臺的優勢未來發展可能比較有前景的點是在哪里?
李英睿:做平臺基本上在心靈雞湯BP里面都會這樣寫,但實際上要操作,我們首先想想什么樣東西有可能能夠做成平臺,天然來講,平臺你要具有好的競爭力,一定是有特點的,這個特點就是說它這個平臺一定具有平臺屬性。它應該具有一定的正向網絡效應,它會使得大者愈大才具有平臺效應,真正事實意義上能做成平臺。在這個方面講要考慮***個問題,什么東西具有正向效應,我認為人要有全面健康數據。如果有很多很多人,比如百萬人全面健康指數,從基因到分子到社會生活到醫療,如果有貫通數據,這樣的東西能夠形成一個很好的數據的聚合,能夠為上下游其它單位能夠提供很好的價值,這個時候它才能夠形成一個比較好的滾雪球效應,才能變成一個平臺。
在這之前,當然我們就說,你形成一個所謂的數據平臺,之前它肯定是有一先決優勢的,這個先決優勢,一方面是有資本相關優勢,通過資本運作。還有一個通過本身我們講的技術優勢,給你同樣數據,整個分析邏輯能夠給人家提供額外數據增值服務,你提供是***的。這幾個層面加在一起,包括是不是有可能形成更多的用戶互相之間的跨應用之間的用戶之間導流,這幾個優勢在一起最終打造數據平臺的優勢,一般情況下,為什么剛才你也講到,很多做不成,我覺得在某一個具體方面可能是做得很好,但是它整體上可能還是有一些角度上的欠缺。
主持人:那我們有想過未來平臺盈利方式是什么?
李英睿:一定程度上,我們可以這樣來考慮。我們現在來談健康大數據變現,我覺得還是為時稍早一些,而且我覺得我們數據的時代更多的是講一種共享,講利他,在利他路徑里面達到自我可持續的發展。但是有幾個角度我覺得是可以來談的,一個角度認為以前我們講一個人財富的時候,通常講一個財富指的是他的,跟錢有關的問題。那么我們可以想象的一個問題,在未來,大家一定會逐漸真正認識到自己最寶貴的財富是健康。那么從這個意義上,我們能夠去支撐我們健康的身體相關的一些資源,這些資源在一定程度上具有,類似于錢的屬性。所以有的時候我們會把我們碳云智能叫做生命銀行,每個人在這個里面的數據類似于銀行村看,樣本、數據存在碳云的銀行里面,我們取出來的時候,取什么東西?銀行里面取歷史,在我們生命銀行里面我們取出來是保證我們健康相關健康服務,我們數據進去能夠為我們自身服務,更多構建在類似閉環上的這種商業模式。
主持人:關注健康的人越來越多,而且健康領域市場是非常大的,有挺多人說其實中國人,尤其從錢方面考慮,中國人一輩子的一些積蓄至少超過一半花在醫院,很重要的原因我們不太注重平時日常健康。所以說未來對于日常健康管理包括現在越來越多人喜歡去健身,這也是很多人覺醒的體現,所以說這個市場還是非常大的。今天感謝李總能接受我們的專訪,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