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數據時代》譯者周濤:傳統領域是大數據創業藍海
穿著拖鞋、挽著褲腿的牛仔褲,手拿老款諾基亞直板手機,9月14日,在城南一家白領穿梭的高檔商務寫字樓,國內大數據行業領軍人物——電子科技大學“80后”教授周濤,熱情地走進了記者的視線。
“大數據時代已經來到我們身邊,并沒有那么多的云遮霧繞,而是相當接地氣。”短短一個小時,周濤用身邊的例子和最直白的表述,撥開大數據的神秘面紗,描述了一個常人可以觸摸的數字化時代?
什么是大數據?
“一切都被記錄,一切都被數字化。”
從硅谷到成都,大數據,這個新鮮的話題正全球同步熱傳。一場關乎每個人生活、工作和思維的大變革正在悄然發生,大數據時代迎面襲來。
到底什么是大數據?
周濤認為,“大數據”是“數據化”趨勢下的必然產物。數據化的核心理念是:一切都被記錄,一切都被數字化。“最近兩年,數據量爆炸性劇增,所產生的數據量等同于2010年以前整個人類文明產生的數據量總和。”
瀏覽過的網頁、去過的地方、吃過的東西、購買過的產品……不經意間,我們生活中的很多數據已經被記錄,身處數字化生活時代,我們既是主動參與者,也是數據的被動貢獻者。數字忠實地記錄下我們的真實行為,還原出另一個真實的“你”。
這么多被記錄的數據,有什么用?
周濤解釋,“大數據要求數據能充分發揮其外部性并通過與某些相關數據交叉融合產生遠大于簡單加和的巨大價值。”比如,國家電網智能電表的數據可以用于估計房屋空置率,淘寶銷售數據可以用來判斷經濟走勢,移動通訊基站定位數據可以用于優化城市交通設計,微博上的關注關系和內容信息可以利用于購物推薦和廣告推送……
最近,周濤和他的團隊正在做一件有意思的事情——尋找校園中最孤獨的人。他們從電子科大3萬名在校生中,采集到了2億多條學生行為數據。這些數據來自選課記錄、進出圖書館、寢室,以及食堂用餐、超市購物等數據。通過對不同ID卡"一前一后刷卡"的記錄進行分析,可以發現一個學生在學校有多少親密的朋友,比如戀人、閨蜜、死黨。
“我們尋找到了800多個最孤獨的人。他們平均在校兩年半時間,一個死黨都沒有,這是一件很可怕的事情。”周濤分析,數據背后表現出這些學生存在一定的社交障礙,這些人中17%的人可能產生心理疾病。由此,學??梢詫@些學生更加關注,有針對性地幫助他們解決心理問題。
這項針對在校大學生行為的大數據研究,是教育部網絡文化建設示范性項目中的亮點。在周濤看來,這樣的行為數據研究還有廣闊的應用市場,比如可以移植到高強度的勞動密集型行業中,關注廣大產業工人的心理疾病問題。
如何利用好大數據?
數據流動才能帶來更大價值
近期,成都市設立全國第三個大數據管理局的消息,又一次提振了成都大數據產業發展的信心。
“推動新興產業發展,成都再一次走在了全國前列。”在周濤看來,大數據管理首先帶來的改變,就是將實現全市政務數據的共融共通。目前,各部門都儲備了大量既權威又高價值的數據,但卻很難實現部門間的數據共享。現在通過大數據管理局的牽頭,就能實現政府部門權威數據的高效管理和資源共享。
大數據給整個社會帶來從生活到思維上革命性的變化。周濤談,借助大數據,企業和政府管理人員的決策,將會從“經驗即決策”過渡到“數據輔助決策”,***實現“數據即決策”;教育培訓、零售業和醫療服務等行業,也將實現對服務對象的數字化和個性化定量服務。
“分割的數據價值有限,只有實現數據的流動才能***化數據價值。”周濤認為,這個觀點也同樣適用于當前電子商務的發展。“數據的關聯形態正在發生變化,一名用戶即在微信上,也在微博上,同時還有線下醫保、社保等數據,以及交通出行數據。要了解一名用戶,這些數據都需要關聯起來進行處理。”
周濤提出,大數據的本質不在于數據量有多少,也不在于是否是異構的數據,而是在于數據是關聯的,整體的數據可以流動起來。他認為,跨領域關聯,通過一加一產生遠大于二的價值才是大數據的精髓。
大數據時代,如何看待隱私問題?
你平凡所以你安全
每一次敲擊鍵盤,每一次點擊鼠標,每一次網上交易……互聯網生活中每一個習以為常的輸入,在周濤的視野中,這一連串與個人生活密切關聯的隱私數據,都可能成為大數據企業的“原材料”,企業就可以利用其中的信息,分析消費者的行為,從而為消費者提供個性化、量身定做的服務。但不可避免的,這也會帶來個人權利與自由遭到侵犯的隱憂。
實際上,自從有了互聯網,保護隱私就成為一個問題,但是以前泄露的方式和途徑比較零散,而大數據的技術和理念,使得企業和政府有可能以***的力度掌握我們個人的信息,拼出一個人的全景信息。
“大數據背景下,普通人基本沒有能力去保護自己的個人隱私。”在周濤看來,科學和商業進步,都會是一把“雙劍”,數字化生活中的隱私保護,個人的應對能力會顯得渺小,“那么你為什么還能感到安全?原因很簡單,那是因為你生活得平凡。”
“普通用戶不必過多地糾結于如何更好地保護,要真正融入大數據時代,享受個性化專屬信息服務,就不得不犧牲一部分個人隱私。”周濤直言不諱,“付出巨大努力,放棄很多有意義的服務,嘗試保護自己,往往是得不償失。”
當然,政府和業界需要扛起擔子,肩負起保護隱私的責任。周濤表示,政府需要設計出非常苛刻嚴格的法律條例和行業規則,針對那些非法利用個人隱私來收獲不正當利益的企業,“職能部門必須下重手,要一棒打死。”通過提高侵害用戶隱私的懲罰力度,使得這種行為本身變得得不償失。
周濤強調,對能夠處理隱私數據的企業,必須盡快制定出準入機制。“我們現在正討論一個方案,對隱私分等級。”企業如果需要處理某一個層級個人隱私數據,就必須要具備苛刻的準入資質,如企業的軟件防火墻、硬件防火墻需要通過安全評測中心的評測,確保不被攻破而造成隱私數據的泄露。
大數據企業如何創業?
從市場痛點入手,做一把殺牛的好刀“80后”最年輕教授、電子科大博導、***國際影響力科學家……周濤身上這一連串的學術光環已令無數人仰望。
最關鍵的,周濤還是個接地氣的教授。走出實驗室,走出課本,周濤還是創業場上的實戰派。
2009年聯合創立的大數據科技公司,目前市值超過30億元;在2013年個人出資1.2萬元參與創立的一家注冊資本僅30000元的公司中,個人所持股份的市值已經超過3億元。目前,周濤創立、聯合創立和投資的20余家大數據企業市值總和超過百億。
“創業的風險比較高,但創業也是一件能令人興奮的事情。”周濤認為,大數據創業,需要集中精力做好五方面功課:找準市場的痛點、具備有優勢門檻的核心技術、組建一支專業管理團隊、找到優質的數據合作方、選擇一家懂自己的基金。
周濤認為,大數據創業首先需要從市場的痛處著手,找準市場的核心需求。如果只有技術,并沒有尋找到匹配的市場,手中拿著刀去再找牛,這樣的創業一般會失敗。“如果現在大家都等著殺牛,我就可以考慮如何去做一把好刀,這樣的嘗試一般能成。”
8月底,周濤在成都參與創始的一家大數據科技公司,完成了1億元人民幣B輪融資。借助基金之手,短短兩年時間,公司規模從3萬元裂變成10億元。“一定找到一個懂自己的基金。”在周濤看來,大數據是不能實現快速盈利的行業,很多創業公司會出現長時間的虧損局面,所以一定要找到一個懂自己的基金。“你的投行不應在財報上有過多的要求,而是要一直支撐公司把技術做得更好更棒。”
成都的大數據創業環境如何?周濤認為,從全國范圍比較來看,成都目前具備很好的大數據創業氛圍,已有多家有業界影響的公司聚集。但比起北京、上海、杭州、深圳等地區,成都還有一定差距,主要表現在專業的***投資機構少,***的技術、運營、市場和金融人才缺乏兩個方面。
目前,國內大數據的發展多集中在泡沫較多的垂直應用領域,周濤認為,大數據未來創業的藍海,應該集中在目前較少關注的傳統領域,如醫療衛生、食品安全、工業制造、農業養殖等領域,“因為從無到有、從0到1的創新,帶來的價值增量更加可觀。”創業者可以更多地關注具有顛覆性的硬技術創新,以及大數據在“似乎不可能用到大數據”的傳統行業的巨大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