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真格,歐洲廢除歐美數據安全港協議
據新華國際客戶端報道,歐洲人對美國網絡巨頭壟斷的恐懼由來已久,對美國利用網絡監視歐洲更是耿耿于懷,但長期以來,歐洲行政和執法機構只是與美國企業和機構打打筆墨官司,嘴頭抱怨抱怨等,鮮有實質性的重大舉措。而6日歐盟***司法機構歐洲法院6日的一個判決,改變了這一局面。
它干脆把歐美15年前簽署的數據交換保護協議給廢了。今后歐盟公民的個人數據,美國企業無法輕易拿回家了。
歐洲法院作出判決,認定歐美2000年簽署的關于自動交換數據的《安全港協議》無效。今后美國網絡科技公司將收集到的歐洲公民數據送往美國將受到法律限制,這一裁定對臉書、谷歌、亞馬遜等美國互聯網巨頭影響重大。
位于盧森堡的歐洲法院在裁定中指出,歐盟的數據保護法規規定,歐盟公民的個人數據不能傳輸至非歐盟國家,除非該非歐盟國家能為這些數據提供有效保護。 鑒于美國未能達到上述要求,歐美之間簽訂的《安全港協議》無效,臉書等美國公司應立即停止將收集到的歐洲用戶數據傳輸至美國。
歐盟與美國15年前簽訂的《安全港協議》,允許網絡運營商忽略歐盟各國法規差異,在美國與歐盟國家之間合法傳輸網絡數據。一直以來,包括谷歌、臉書等4000多家美國科技公司的歐洲運營模式受到該協議的保護,將歐洲用戶數據輸往美國存貯及分析。
2013年美國前防務承包商雇員斯諾登的爆料顯示,臉書及其他公司在“棱鏡”項目中和美國秘密情報機構串通一氣。因此,奧地利一名法律學者施雷姆斯向臉書歐洲總部所在地愛爾蘭當局提出申訴,認為臉書所儲存的個人信息受美國國家機構的監控,因此并不安全。
施雷姆斯的申訴被主管部門援引《安全港協議》予以駁回,他隨后將這一糾紛上訴至司法機構,從而引發了關于歐美數據《安全港協議》的爭端。
兩周前,歐洲法院的法律顧問博特發表個人評估報告稱,對于歐盟公民的個人數據來說,美國服務器并非“安全港”。美國情報機構對存儲在美國服務器的數據進行了監控,如果個人數據被臉書或者谷歌等公司大規模收集,歐盟公民將無法得到恰當的司法保障。
歐洲法院的判決將使依賴于《安全港協議》的企業不得不重新部署數據存儲方案。分析人士認為,如果美國企業執行新規定,將歐洲用戶的數據存儲在歐洲,需要在技術上做出大幅調整,耗費大量時間和資金。部分美國企業有可能因為運營受限正式撤離歐洲。(記者趙小娜 梁琳琳,新華國際客戶端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