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penStack在企業級如何發展?看聯想發招
原創在北京中關村創業大街上,每天都有不同的創業人聚集,也有大小不一的沙龍在開展。近日“OpenStack+”企業實踐論壇首站在3W咖啡館舉行,不同于以往的沙龍活動,“OpenStack+”企業實踐論壇更加專注于國內的OpenStack落地案例,以及各地企業實踐干活。
2010年發起的OpenStack已經成為***的開源云計算項目,經過近五年的發展,OpenStack已經從哇哇墜地的”嬰兒“,逐漸發展成為企業基礎架構云平臺標準。OpenStack的實踐,大多都是互聯網企業最敢嘗鮮,他們自己擁有強大的技術和開發團隊,比如國外的亞馬遜、沃爾瑪、PayPal,還有國內的去哪兒、京東等。
而在企業級OpenStack的實踐中,聯想卻走在了前列。聯想OpenStack私有云項目經理趙明表示,過去聯想IT方面主要突出項目,從2010年后進入到運維階段,更加關注成本和效率,到了2015年,聯想全面向互聯網轉型,進入到IT基礎架構再造的階段。
聯想OpenStack私有云項目經理趙明
聯想的內部IT以往主要支持R(關系型客戶)和T(交易型客戶)兩種模式,R模式主要面向企業,T模式面向最終用戶,以渠道為主。而在技術上也分為IBM系和非IBM系,包括IBM Power小機及普遍使用的VMware虛擬化的傳統IT架構。
聯想傳統IT架構
在面向電商與移動新業務轉型時,聯想的挑戰***的在能力、效率、成本和安全四個方面,因此,聯想需要新的云計算平臺來支撐新的業務。在選型時,聯想認為云計算是以虛擬化為基礎,對主流的虛擬化技術進行了分析后,最終,聯想傾向于開放、經濟的開源技術。趙明表示,從穩定性、可用性等方面,OpenStack技術都可以滿足聯想的企業需求,因此,聯想確定采用OpenStack作為其業務持續創新的基礎云平臺,并選擇了EasyStack作為合作伙伴一同實踐前行。
聯想的私有云邏輯架構是通過Easystack來建立OpenStack架構,并且通過軟件定義環境的方式來管理基礎架構,底層采用X86服務器以及10G網絡,引入第三方解決方案,并用OpenStack管理平臺來管理所有資源。
趙明還介紹了聯想對于私有云的IT運作模式的思考與創新,通過分為IaaS云服務提供者,以及云消費者,以及在存儲、計算、網絡不同的具體運作責任與部署工作,而安全、認證、監控、備份與管理則會橫跨在這兩者之上,并在不斷嘗試應用各種開源工具增強管理效率。
如今,國內外圍繞OpenStack創業的公司有很多,聯想為何會選擇EasyStack呢?趙明表示,國外廠商在溝通上非常困難,因此,聯想鎖定了國內OpenStack廠商。聯想的IT一直都是自主建設、自主運維,因此,EasyStack更多是擔任咨詢顧問的角色,幫助聯想建設初期平臺,培養了很多OpenStack專家。趙明強調,“更重要的是,EasyStack非常尊重社區路線,不會對OpenStack做很多的改動,因此,在升級等方面沒有了后顧之憂。”
在OpenStack實踐道路中,傳統企業不愿涉足是因為沒有合適的人才、技術、產品來幫助他們,而近幾年國內也涌現出一批圍繞著OpenStack的初創企業,為企業提供基于OpenStack的云計算服務。他們中的大多數人都是從知名大企業出來的技術人才,由于在大企業中不能很好的處理創新項目與業務之間的關心,因此他們紛紛走出來選擇創業,完成那些在大公司由于各種原因沒發做成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