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服務大夢想——專訪DaoCloud深度用戶Senz 團隊
夢想、技術、高端,這是 2015 年“大眾汽車數據創新大賽”冠軍——Senz 團隊給筆者留下的印象。
Senz 的辦公室在海淀區蘇州街的一個商住兩用公寓樓,當筆者踏進這個不大的復式房間時,直覺告訴我,這是一個夢想的工作室。
無論是房間里面的一些趣味小游戲、可愛的“朵朵”(注:朵朵是 Senz 辦公室的貓咪),還是迎面撲來的空氣里,滿滿的都是夢想的味道。在這里,筆者對 Senz 的兩位主要創始人——張亨洋 和 馮小平 進行了采訪。
【圖1】 Senz 團隊合影
選擇做 Senz 的兩大理由
Senz 是一款用于個人數據收集和分析的應用 SDK,主要通過收集用戶手機的傳感器數據,并通過算法將其翻譯成真實的用戶屬性和行為。
對!就是針對個人的數據分析。最初看到 Senz 的這個介紹時,筆者的內心確實有一些疑惑——現在大數據分析不都是基于統計學對海量用戶的數據進行分析么?為什么要分析單一個體的數據?這樣的分析有什么價值?
【圖2】 Senz 產品介紹
市場空白點和團隊基因是選擇做 Senz 的兩個最主要的原因,馮小平告訴筆者。
“我們認為在大數據市場,缺少一個對單用戶的數據分析的產品。我們需要從單個用戶的角度,對個人數據進行深度分析,這就是所謂的Single User Profile。硅谷有一個大神提出了QS(Quantified Self,量化自身)的理念,也就是把一個人所有的數據進行量化,包括他平時做的事情,看到的內容等,未來可以通過算法對這些數據進行分析,并挖掘其價值。” 馮小平談到。
這個方向看起來有些似乎 「另類」,畢竟國內很少有做這方面創業的團隊,沒有成形的商業模式,一切都需要他們去探索,并且技術門檻非常高。“Senz 團隊成員都是技術出身,并且都是來自清華、北郵等名校,團隊的基因適合去做一些技術門檻要求比較高的創業領域”,馮小平自信地告訴筆者,“我們做的是一個純技術的產品,而不是一個基礎架構的產品,這個概念在國內有些超前”。
微服務大夢想
為了更好地實現他們的夢想,Senz 選擇了微服務架構,這樣他們可以把更多的精力放在核心的領域。
“我們需要根據路徑推測用戶的意圖,每一個小的算法都是一個 Service,一兩個容器可以承載一個算法的微服務。微服務架構給我們帶來了很多好處,一方面是可以快速替代原有的服務,一個服務甚至可以在兩周內被重寫。另一方面,微服務的擴展性比較好,比如當一個算法的計算量大需要擴展時,只需多使用幾個 DaoCloud容器即可。”
談到微服務架構時,張亨洋分享了自己的心得,“微服務架構使用需要注意一些問題,比如在切分粒度上需要把握好,不能切分得太粗也不能切分得太細,我們之前就切得太細,雖然說比較靈活,但會導致管理難度比較大。”
除了微服務之外,Senz 還采用了 DaoCloud 提供的 CI —> Build —> Deploy 自動化流程。我們知道,做大數據,模型變化非常頻繁,需要不斷的修正嘗試迭代,因此產品要頻繁的更新。 “DaoCloud 提供的持續交付平臺,極大縮短了 Senz 的微服務化應用的測試和上線時間”,馮小平表示。
【圖3】DaoCloud 自動化流程
作為 DaoCloud 的資深用戶,Senz 很早從加速器 Dao Mirror 就開始關注 DaoCloud。“目前,我們已經將聲音識別等服務運行在 DaoCloud 之上,” 張亨洋談到,“DaoCloud 用戶體驗整體感覺是非常不錯的。DaoCloud 提供了負載均衡的服務,我們不需要自己搭建了;另外,我們使用的容器比較多,DaoCloud 也提供了非常直觀的管理方式。不過 DaoCloud 現在還沒開始收費,其實我們更希望能夠提供收費的服務,這樣我們也更好控制平臺的資源”。
事實上,作為國內首家一站式容器化應用管理平臺,DaoCloud 對于 SenZ 的價值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方面,幫助他們通過微服務化應用,從而實現快速交付;另一方面,DaoCloud 擁有成熟的容器集群,可以幫助他們節省基礎架構的投入。
作為這次大眾汽車數據創新大賽的冠軍,Senz 獲勝的最重要的兩大法寶:一個是真正結合了大眾汽車未來的商業轉型需求,另一個是基于微服務快速實現了想法。相比之下,其他的參賽隊伍基本都停留在設計層面,而 Senz 是在29個小時之內同時實現了 APP 和網頁版。這讓其他團隊望其項背。
馮小平還給筆者演示了他們參賽大眾汽車數據創新大賽時,制作的一個非常有趣的 APP 演示視頻——張全蛋一天的生活。這款 APP 就是基于 Senz 提供的 SDK 進行開發的,它通過收集張全蛋的汽車使用數據,“了解”張全蛋的生活習慣、家庭住址、工作地點等,并在適當的情景下,給張全蛋推薦一系列的智能輔助服務。馮小平告訴筆者,這個 APP 考慮到了汽車企業自身的商業轉型和汽車用戶的需求,這也是 SenZ 未來的一個商業應用場景。
談到為什么要創業時,張亨洋說了一句非常經典的話,“我感覺我這輩子肯定是要創業的”。
或許,每個人在年輕時都會有過創業的夢想或者沖動,但是真正為之拼搏奮斗,并且堅持下來的卻少之又少。Senz 團隊創業時也遇到過非常多的挑戰,比如算法優化、技術積累不足、對未來的不確定性等等。目前,Senz 最重要的目標就是去找到認可這個方向的合作伙伴,共同將單個用戶數據分析的價值利用起來。
***,回到開頭,夢想、技術和高端,Senz 一直在堅持自己的夢想,堅持走高端技術創業路線,相信他們的付出一定會有回報。
Senz 團隊成員背景介紹
馮小平:2011年清華大學計算機系碩士畢業。2011-2013在創新工場應用匯,負責應用搜索產品、用分析服務等。2013-2014在陽光書屋(NGO),負責系統架構。2014年4月獨立創業。2015年1月獲得天使投資,專注于智能社交領域的技術和產品。
張亨洋:2011年-2013年在校期間參與外賣,旅游等 O2O 創業項目。2014年起師從于劉韻潔院士研究未來智能網絡和網絡大數據分析,現已全職參與 Senz 創業項目。
劉九思:2011-2013在創新工場應用匯。之后在美團的測試、工程效率團隊工作一年。2014年底與馮小平一起創業。目前為 Senz 產品的算法工程師。
祝士祥:目前為北郵研究生,Senz 產品的算法工程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