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IDO聯盟攜手萬維網擴展對瀏覽器的支持
[2015年11月24日, 北京訊]11月20日,FIDO(Fast IDentity Online)聯盟在日本東京舉行的FIDO研討會上宣布,已向萬維網聯盟(萬維網國際標準組織,簡稱W3C)提交了一套包括三份技術規范在內的FIDO2.0 Web API及相關文件,將FIDO的支持范圍從現有的桌面、Chrome、安卓和iOS延伸至其他平臺,全面助力互聯網平臺強身份認證的標準化。
為了確保基于FIDO標準的強身份認證能夠運用于所有網頁瀏覽器及相關互聯網平臺的基礎設施,FIDO提交了FIDO 2.0 Web API。在FIDO聯盟成員及其他互聯網生態系統利益相關方的持續協作下,W3C將擁有對FIDO 2.0 Web API的變更控制權。與此同時,W3C正建議FIDO聯盟成立一個新的互聯網身份認證工作組。FIDO聯盟也將通過已有的FIDO認證計劃支持W3C發布的Web API。
W3C技術與社會領域負責人Wendy Seltzer表示:“我們非常感謝FIDO聯盟成員向W3C提交其技術規范。傳統的密碼認證方式通常會導致多數用戶面臨創建并記憶多個用戶名和密碼的問題,而現在通過FIDO 2.0 Web API我們可以將互聯網平臺的強身份認證標準化,減輕用戶對密碼的依賴,從而為用戶提供更安全的應用和更優質的體驗。”
FIDO亞太區主席柴海新指出:“FIDO標準協議在亞太區的落地,將更加適應各區域的本土化要求,更加接地氣,更加服務于民生。”
FIDO 2.0 Web API是FIDO首次向外部標準開發組織提交自己的規范,充分彰顯了FIDO聯盟致力通過向公認標準開發組織(SDO)提交成熟的技術規范,從而促成行業通用標準的決心。此外,這也將幫助FIDO聯盟實現兩個目標:通過定義一套開放的、可擴展的和可互操作的機制制定技術規范,減少用戶對密碼的依賴;擴展FIDO的行業應用,從而確保FIDO規范在全球范圍內被廣泛運用。
FIDO聯盟總裁Dustin Ingalls表示:“FIDO聯盟的使命是構建更安全、更便捷的身份認證標準體系,讓數據和信息得到更好保護的同時,解決用戶面臨的創建和記憶多個用戶名和密碼的問題。而確保用戶能夠隨時隨地在任意設備、應用或服務上使用FIDO身份認證,例如在瀏覽器和平臺內對FIDO的支持、應用和服務更容易利用FIDO身份認證,是實現這一使命的關鍵。今天我們向W3C提交的FIDO2.0 Web API技術規范將有助于我們幫助用戶實現隨時隨地使用FIDO身份認證的目標,這將為全球用戶擺脫密碼困擾提供有利幫助。”
FIDO聯盟執行理事Brett McDowell表示:“我們向W3C提交的規范是Web API組件,FIDO 2.0的其余工作仍在FIDO聯盟內繼續開展和開發。就像我們今天看到的藍牙和Wi-Fi標準一樣,FIDO聯盟的目標是讓用戶購買的任何設備都實現對FIDO標準的原生支持。FIDO 2.0工作與我們的戰略非常契合,我們呼吁設備制造企業積極支持FIDO標準在他們設備上的部署。”
2015年是FIDO在互聯網大規模部署的關鍵節點,目前全球已有數千萬部基于FIDO的設備。憑借FIDO強大的基于密碼學技術的身份鑒別技術,數千萬終端用戶和企業賬戶的安全得以充分保障,其中包括谷歌、PayPal、NTT、支付寶、京東錢包、翼支付、美國銀行、Dropbox和GitHub等。
FIDO聯盟已有72款FIDO認證產品,并在全球擁有近250個聯盟成員組織,包括聯想、阿里、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美國政府機構、英國政府機構和德國政府機構以及十幾個行業協會合作伙伴。這充分表明了互聯網用戶已日益接受基于標準的FIDO協議,并迫切希望擺脫對密碼的依賴。
FIDO聯盟協議的進化,將進一步增強整個生態系統對FIDO強身份認證技術的接受和部署,從而促進更多平臺和身份認證系統進入市場。對于已經采用基于FIDO身份認證的用戶而言,他們很快就會體會到FIDO技術帶來的諸多便利和好處。
關于FIDO聯盟
FIDO(Fast IDentity Online)聯盟www.fidoalliance.org即在線快速身份認證聯盟。FIDO聯盟成立于2012年7月,旨在解決強認證技術之間缺乏互操作性的問題以及用戶面臨創建并記憶多個用戶名和密碼的問題。FIDO聯盟正在以更便捷、更安全的身份認證標準改變身份認證的本質,它定義了一套開放、可擴展、可互操作的機制,減輕了用戶對于密碼的依賴。FIDO身份認證為在線服務身份認證提供了一個安全、私密和易用的手段。
FIDO聯盟理事會成員包括全球領先企業:阿里巴巴、美國運通、ARM Holdings、美國銀行、CrucialTec、Egis、谷歌、英特爾、荷蘭國際集團、英飛凌、聯想、VISA、萬事達、微軟、諾克諾克實驗室、NTT、恩智浦半導體、Oberthur Technologies OT、PayPal、高通、RSA、三星電子、新思、USAA、VASC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