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聯網時代 傳統網絡安全產業需要轉型
近年來,各類信息泄露事件頻發,網絡威脅導致的企業服務器宕機、網絡入侵事件成為了全球性關注的熱點。而隨著物聯網時代的到來,傳統的防御威脅手段逐漸失效,企業在應對網絡安全問題時會變得越發的困難。那么在此背景下,傳統安全廠商是否該改變策略,重新規劃物聯網時代的防護策略呢?
物聯網時代到來 網絡威脅升級
物聯網是指在互聯網基礎上進行延伸和擴展而出的網絡系統,通過物聯網可以讓人們實現物與物的息交換和通信,并進行集中管控。物聯網正顯現出也許是自互聯網誕生以來最具顛覆性的技術轉變,而這一轉變正在一些細分市場上創造出無限的商機。其中一個有望獲得快速增長的關鍵細分市場是家庭自動化。隨著消費者對家庭自動化控制和監控的需求持續上升,分析師預測此市場到2019年產值將會超過160億美元。
然而,2011年到2014年,國內互聯網公開的安全事故已經造成了累計11.3億用戶的信息泄露。95%的網站能夠被黑,40%網站存在后門,70%網站存在漏洞。而除了漏洞,網絡攻擊方式和來源也日趨多樣化。
據PWC(普華永道)發布的2015年全球信息安全狀態調查報告指出,2014年全球所有行業檢測到的網絡攻擊共有4280萬次,比去年增長了48%。此前諸多網絡安全故障的發生,都表明今天的網絡安全問題日漸惡化,而企業在物聯網應用前首先要考慮的就是數據安全威脅。
以前的互聯網安全,企業面臨的是只是操作系統的安全問題,用軟件就能夠解決。但是進入萬物互聯的時代以后,包括智能攝像機、路由器、汽車,甚至隨身穿戴、智能醫療設備等,都趨于智能化、網絡化,解決這些智能硬件的安全問題,僅僅依靠傳統的網絡安全解決方案是無法完成的。
安全已成物聯網時代威脅企業網絡的首要問題
根據網絡安全實驗室公布的數據顯示,目前針對國內的APT(可持續性高強度攻擊)攻擊就已覆蓋著全國30多個省市,均是涉及針對政府、科技、教育、等多個領域的定向攻擊,60%的案例里,攻擊者幾分鐘就可攻擊得手,70%-90%的惡意樣本都是有針對性的,75%的攻擊會在一天內從一個受害者快速的擴散到其他受害者。
迎新時代傳統網絡安全產業需轉型
前不久,據美國網絡安全市場調查公司Cybersecurity Ventures發布的《網絡空間安全企業500強》榜單,許多新興網絡安全廠商名列前茅,而一些老牌安全廠商的排名相對靠后。
事實上,對網絡安全行業而言,傳統意義上以企業規模、產品線和服務完備程度進行企業排名的評判標準正在轉化為應對網絡空間威脅的能力和潛力。
當前新興的威脅貫穿了整個虛擬世界和實體世界,網絡安全解決方案不再只是簡單的產品堆砌,而是廠商敏銳度和反應的比拼。在這樣一個新的形勢下,以營業額、產品數量為標準,已不足以體現一個廠商的能力水平。
資深網絡安全專家認為,對于互聯網而言,傳統安全設備,要從本地網絡或者終端數據中發現未知威脅,就像要在森林中找出一片指定的葉子,效率很低。只有從數據、技術、人員等多個方面進行統一的安全防護,才能做到真正的有效抵御未知威脅。
物聯網時代安全問題叢生
未來隨著大數據、云服務的普及,物聯網成為攻擊對象,網絡安全威脅如“細胞分裂”般擴散。在新一代技術革命的浪潮下,信息資源已經成為基礎性社會資源,融入到了社會生活的各個領域,顛覆性地改變著人類的生活方式和生產方式。因此傳統網絡安全產業是時候正視快速到來的萬物互聯時代,轉型為“互聯網+”式的信息安全企業,來切實拯救整個互聯網的安全問題了。